倪詩淼 劉萬兆
摘 要: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更多的是理論教學,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用處不大,而“創業精英班”的出現將會打破這一僵局。“創業精英班”關注創業實踐,強調“在創業過程中學習理論知識”,“創業精英班”圍繞“創業實踐”來展開。因此。“創業精英班”是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將更有力地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創新創業;創業精英班;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2-0113-02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各級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給予了高度關注。2014年5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九部門,出臺了“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人社部發[2014]38號)”;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2015年8月,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遼寧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遼政辦發[2015]70號)”。在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要求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不斷深入,必然會出現大量的具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學生。針對這部分學生群體,如何開展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成為當前高校管理部門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試圖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創業精英班”的形式,將這部分群體集中到一起,集中開展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創業精英班”的內涵與意義
“創業精英班”,旨在將“具有強烈創業意愿”且“適合創業”的學生積聚起來,以培養創業實踐人才為目標,以“邊創邊學、創中學、學為創”為理念,運用“創業知識嵌入創業實踐”的培養形式,最大限度地提升該群體創新創業能力,打造未來企業家的校園“西點軍校”。
“創業精英班”聚集的是一批特殊的學生群體,其宗旨是“幫助想創業且適合創業的學生創業成功”。“創業精英班”要幫助學生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輔導學生尋找、推敲創業項目,組建創業團隊、整合創業資源,即建立企業;其二,指導學生開展企業經營活動,即運營企業。“創業精英班”的教學內容要完全按照創業的實踐活動來展開。在創業過程中,實時學習所需理論;而不是先學理論,然后再從事創業實踐。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隨著高校創新創業氛圍越發濃厚,逐漸地涌現出一批創業意愿強烈的學生、正在從事創業活動的學生以及創業失敗的學生。“創業精英班”的出現,能夠將這類群體統一集中到一起,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創新創業動態,更重要的是,“能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提供系統創新創業教育”,進而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二、“創業精英班”的教學內容
(一)理論教學
“創業精英班”的理論教學內容,圍繞“組建團隊—尋找創業機會—整合創業資源—創辦企業”的邏輯,開設創業類課程。該邏輯符合企業生成規律,有利于有效指導學生將來的創業實踐。
針對組建團隊環節,可以開設“創業團隊管理”課程或專題,主要傳授給學生“如何尋找合適的創業合伙人、團隊成員之間如何有效溝通和合作”等內容。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合伙人,幫助學生化解在組隊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與矛盾,及時解決各種困難。針對尋找創業機會,可以開設“創業項目”類課程或專題,主要傳授給學生,如何發現商機、識別商機、把握商機。不錯失任何一次機會。針對整合資源,開設“創業融資”“專利介紹”類專題。主要幫助學生解決創業資金方面的問題。針對創辦企業,告訴學生開辦企業的流程,以及能夠獲取的各類大學生創業政策扶持。
經過“組建團隊—尋找創業機會—整合創業資源—創辦企業”等系列課程,學生先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以便之后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去。在此期間,學校還可以組織講座,邀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與學生進行交流,為學生增添創業的動力與信心。
(二)實踐教學
經過理論教學,針對創業精英班中創業的學生群體,開展實踐教學指導,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業成功率。為每個創業團隊配備1名管理類指導教師和1名技術類指導教師。兩位指導教師分別負責該創業團隊的企業管理和技術創新工作。其中,管理類指導教師負責學生上課方面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認真上課學習,解決學生關于上課的難題。技術指導教師負責學生實踐課程的問題,解決關于創業方面出現或面臨的實際問題。學校其他部門,要積極配合創業學生團隊,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比如,實行創業學分制度,學生創業課題頂替一定的學分;學生創業,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特殊榮譽,并對保研、評優有加分作用。
另外,也可以通過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就業創業課堂培訓、就業創業大賽、就業創業實踐等方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興趣、激發學生參與創業實踐,逐步完成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經驗體系構建。
三、“創業精英班”的教學方法
針對理論教學,啟發教學,帶動學生思考,強烈的互動教學方法。采用小班授課,每個班級不超過30人,同時對學生進行分組。采用講述理論和案例剖析結合的方法,對每個重要知識點進行闡述。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積極融入到課堂中去,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針對實踐教學,一對一,隨時隨地、全方位指導。利用手機、互聯網等設備或技術,教師與學生創業團隊緊密聯系。采用專家會診方法,學生遇見問題馬上向教師尋求幫助;教師發現學生有困難,馬上給予解答,這樣能更加有效地讓學生認真學習。
四、“創業精英班”的制度保障
學校應給予高度重視,學校的支持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學校領導應把大學生創業列為學校的重中之重,鼓勵和支持一部分具有強烈創業意識的學生且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學生創業,讓高校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創業教育工作走向深入。
針對學生創業群體,高校應該出臺有效的激勵制度。學生參加創業實踐,學校要出臺“創業實踐學分頂替”細則,比如學生每創業半年,頂替4學分;或者,學生可以用創業實踐來代替某個課程的學分。為創業學生群體提供一定的宣傳空間和展示平臺。創業根據效益的好壞,評價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情況,如果效益好,可以直接評為優秀學生或授予獎學金,對于創業領域具有突出貢獻的學生,還可以直接保研。由此,激勵學生積極投身到創業中去,免去一些后顧之憂。
針對指導教師群體,高校應該出臺有效的激勵制度。為了有效激發教師對精英班的關注度和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對教師采用實時評價制度。每次上課結束后,讓學生為教師打分。最后,根據每次打分的情況,給予任課教師一定的獎勵或懲罰。分數高的,給予獎勵;分數中等的,保持安全;分數低的,直接淘汰。利用這種獎罰機制,有效地激發教師上課的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指導創業實踐教師,為了提高其對學生創業群體的有效指導,可以實行創業團隊教師負責制。企業存活時間的長短、效益的好壞以及發展情況,都有團隊教師緊密相關。
另外,為了讓教師和創業學生全身心投入創業,可以出臺“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業制度”。學生創業,教師可以入股;教師創業,吸引學生加入到自己的創業隊伍中來。這樣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業的意識與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學習。
五、結語
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更多拘泥于理論,難以形成因材施教,“創業精英班”關注創業實踐,強調“在創業過程中學習理論、領悟理論”。“創業精英班”的內容安排,以“尋找創業機會—組建創業團隊—整合創業資源—展開市場競爭”為主線,圍繞“創業實踐”來展開。因此,“創業精英班”是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有益補充,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