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井
摘 要: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研究與深化,是關系到民生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科研項目。因此,對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以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必要性為出發點,深入分析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現實狀況,系統研究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加強公共安全科研成果的創新、加大公共安全科研資金的投入和監管、提倡志愿者文化、加強社會組織的參與力量等建議。
關鍵詞: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必要性;現狀;不足;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2-0185-02
一、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公共安全是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科技和社會的不斷融合,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的科學性與社會性日益凸顯,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導致公共安全需求不斷增加,而公共安全管理的發展需要公共安全科技理論的支撐。因此,對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2004年,溫家寶總理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也首次將公共安全科技列為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并強調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完善保障措施,即加強公共安全科技服務建設。
2012年,國家公共安全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規定了公共安全科技支撐的三大領域,即食品安全、生產安全和社會安全,同時也對近期公共安全科技建設的重點任務和方向做出了詳細的闡述。由此可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研究已經升級為國家戰略,對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研究勢在必行。
二、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是建立初步的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在國家科技政策的支持下,主要圍繞重點公共安全領域,即食品安全、生產安全和社會安全三大方面已經建立了初步的公共危機平臺,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發生,同時對各種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預測、處理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對策措施。
二是政府部門之間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聯動機制,極大地促進了公共安全行業科技水平大幅度的提升。以科技部為首,聯合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衛生部以及質檢、安檢等部門,組織實施了公共安全示范城市建設、道路建設,整合公共安全科技資源,大大地提升了政府公共安全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問題,避免了信息不對稱等連鎖反應。
三是國家公共安全科技成果示范對一系列的突發事件提供了有效的支撐。在2008年非典事件和2012年三氯氰胺事件中,公共安全科技平臺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等突發事件中,也成功地體現了公共安全科技支持平臺的重要性。
四是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戰略的提出,凝聚了一大批科技人才集中到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研究隊伍中來,促進了科學工作者的工作熱情,凝聚了一批優秀的科研人員,建立了一批專門的科研團隊,推進建設了一批從事公共安全科研工作的科研機構,依托大型企業和轉制院所重點建設了建筑安全、電網安全、煤礦安全、化學品安全控制等實驗室,“安全科學與工程”被列為國家一級學科。公共安全科技對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支撐作用日益顯現。
三、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是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不夠深入。相對于西方國家,我國的公共安全科技研究層次還不夠深入,主要表現在重點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處理手段還比較被動,對于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測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在技術層面的研究也比較薄弱,尤其是技術平臺、應急裝備等還比較落后;最重要的是應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各個領域的研究還處于分割的條塊狀態,缺乏系統和標準的研究體系,相對于西方國家還存在較大的不足。例如美國將公共技術平臺和公共數據庫整合成一個新的產業領域,不僅在保障了公共安全同時還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是公共安全科研經費投入不足。近幾年,國家增加了公共安全科學技術研究的投入比例,由于國家基于公共安全研究的科研條塊分割嚴重,歷史投入基數較低,實際投入到公共安全的科研經費還相對較低,大部分科研經費也應用于技術設備、差旅費、培訓費中;從中央到地方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投入機制,針對公共安全科技投入主要依賴政府機構的投入,沒有很好地激勵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主體的參與。一般提到公共安全科研投入,政府的思想也主要傾向于直接的資金支持,沒有變向地整合公共安全科研產業經濟領域,嚴重浪費了資源環境,缺乏有效的整合機制。
三是社會對公共安全的科研作用理解還不夠深入。城市是公共安全的主要載體,社會是公共安全直接的受益主體。公共安全管理不完全是政府自己的事,隨著社會主體對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斷增加,社會主體只認識到公共安全需求的缺乏,針對公共安全提供不足的根本原因還認識不完全。公共安全需要依賴科學的單項技術、集成技術、應急裝備、技術平臺、標準體系等等,并且不斷地研發和創新。整體的國民素質也嚴重阻礙公共安全科研事業的發展,部分社會組織重收益輕保護,對社會公益事業冷面對,甚至依賴社會公益來提升自己的聲譽,動機不純。當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發生時,民眾和社會抵御能力還很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成果的應用示范和社會普及,增強科技意識,讓科學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貫穿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突發事件處置等各個方面。
四是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參與主體缺失。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作為十分特殊的公共產品,政府理應是城市公共安全的主要供給者,然而政府不是萬能的,單靠政府不能滿足居民對公共安全科技需求。公共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社會多方參與,多元互動。目前,我國政府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的建設主要是由政府負責,政府是主要的投入主體,目前也成立一些企業與大學聯合辦理的科研機構,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的建設,亟須社會組織的參與力量來健全參與的主體。
四、我國公共安全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的完善對策
一是加強公共安全科研成果的創新。近年來,國家針對公共安全領域的研究課題數不勝數,但究根結底不難發現,在公共安全科研成果上缺乏創新,不能夠標新立異,吸引政府的眼球。因此,很多關于公共安全科研成果都沒有被政府采納,需要加強公共安全管理的措施由于在實際環境中實施起來也相對困難,成本較高,政府也放棄了該項建議。因此,公共安全科研機構應加強公共安全科研成果的創新和實用性,真正地解決國家面臨的各種公共安全問題,不能為了經濟利益而枉顧國家的信任。
二是加大公共安全科研經費的投入,并加強對公共安全科研經費的監管。政府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建設的資金投入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中,并明確公共安全管理資金和科研資金的投入比例,確保資金按照財政預算預案所述進行投入和使用,在公開的網絡平臺公布公共安全資金投入的實際使用情況,加強公共安全科研經費的管理和監管,避免社會組織產生對公共安全建設資金使用情況的質疑,同時也加強了社會組織對政府和科研機構的可信度。
三是提倡志愿者文化以加深社會對公共安全科研事業的理解。倡導志愿者文化環境建設在西方國家比價盛興,志愿者文化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來說非常的重要,不僅可以加強社會組織參與公共安全科研事業的積極性。同時,志愿者一般是與居民生活更加接近的群體,更加能夠得到居民的信任。通過科研志愿者組織在民間宣傳公共安全科研事業的重要性,可以大力促進公共安全科研事業的發展,政府可以組織各大高校定期進行公共安全文化倡導活動,由學校組織學生自愿參加公共安全文化環境建設活動,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對公共安全文化環境建設發揮奇思妙想,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同時還能夠加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巧,一舉兩得。
四是加強社會組織的參與力量。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完全依賴政府來供養科研機構的經費投入,對公共安全管理沒有十足的保障,亟須動員社會組織的參與和社會組織資金的支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力量,只有政府、慈善機構、社會保險、社會團體全面支持公共安全科研事業,高度減少政府高強度的負擔的同時,也能良好地應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強調政府部門和社會組織參與公共安全科研的同時,也要關注各種社會組織相關的利益關系,激勵具有營利能力的社會組織,對大學和研究機關或媒體和公共個體的支持,建立一個吸收的權力結構,鼓勵公共安全科研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