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雙
摘要:如今,古箏的教學一方面可以讓古箏愛好者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音樂藝術;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他音樂愛好者的情操得到古箏藝術的熏陶,為古箏藝術的傳播提供最為廣闊的途徑。但是在進行古箏教學的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將一種古老的音樂風格和這種音樂的技術自然的融合到一起,也就是說,在古箏教學中如何將“音樂”和“技術”完美的結合是重點。
關鍵詞:古箏教學 音樂 技術 融合
古箏是一種民族樂器,而且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名族樂器。古代的音樂家利用這種樂器,創造出了非常多的膾炙人口的樂曲,被廣泛流傳于世間。不僅如此,這種樂器一直以來都被稱之為抒情的樂器,也就是說,這種樂器既能夠彈奏出悲傷的音樂,也能夠彈奏出愉悅的氣氛,而且比較容易被欣賞,這也是這種樂器與眾不同之處。流傳到現代之后,古箏已經成為了古音樂的象征,有很多學習音樂的年輕人不愿意去學習,但是在眾多古箏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將古箏給現代社會音樂界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樂律推廣開來,出現了非常壯觀的學習古箏的場面。無論是學習的人數,還是對古箏表示鐘愛的人數,都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場景。但是,也正是由于這種場面的出現,古箏的教學也逐漸顯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成為了當今古箏教學中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現階段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古箏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古箏的時候,主要的心思還是放在“技術”的修養方面,希望可以通過正規的教學,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從事古箏教學的教師,也有很多這種情況的出現,在進行古箏教學的時候,將古箏彈奏的技術放在首位,并且只是單一的重視古箏的技術教學。但是經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發現,這種思想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思想,或者說是一種不全面的思想,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因為古箏的音樂藝術并不僅僅是彈奏的“技術”這么簡單,真正的古箏專家還需要對音樂演奏的內涵了解的更加詳細。也就是說,現階段古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古箏的練習者對“技術”的追求過多,而忽略了對“音樂”深層意義的追求。
二、根據問題,探析推進古箏教學的有效方法
本文作者在查閱了相關的資料后認為,古箏教學中較為優秀的人才年輕的時候會供職于社會中的各個部門,但是經過多年對音樂的專研和修養之后,最后基本都是會進入到一種全新的音樂環境中,利用自身的音樂知識進行音樂知識的普及和表演,對于古箏的傳播和教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將這些古箏方面人才的綜合素質合理的提高和改善,在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整理之后發現,應該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入手,也可以形成一個流程和思路,將古箏的音樂和技術利用步驟進行融合。
(一)堅實的技術是古箏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礎
在古箏教學中,技術教學是基礎部分,是培養古箏專業人才中最為關鍵的部分。只有先將技術部分純熟的掌握,然后結合其他方面的專業技術,才能最終提高古箏的綜合水平。古箏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在兼顧古箏音樂的同時,首先要抓住彈奏古箏的技術。讓學員在學習古箏技術的時候,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入手,更快更好的掌握古箏的專業技術。
1.從古箏彈奏時所需要的肢體動作開始。有許多的樂器在彈奏時是需要肢體動作進行配合的,尤其像古琴和古箏這樣的樂器,肢體的配合不僅能使彈奏者的精力更加全神貫注,融入到音樂的意境當中;而且能夠有效增加古箏的藝術表現力。在練習的時候要注意的要點是:一定不能刻意的加入肢體動作的表達,一定要是非常自然的表現,才能夠既不影響彈奏者的技術發揮,又達到增加表現力的效果。我們在一些電影或者電視劇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古箏的彈奏者搖頭晃腦,自我沉醉在音樂的韻律當中,甚至還會出現哈哈大笑或者暗自哭泣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古箏彈奏者在彈奏時配合了肢體的動作,思想和意識也就自然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了音樂的世界,當發現自己依然在現實中時,就會感慨自己目前的情況,從而出現上述的狀況。
2.學習古箏的時候注意聆聽與思考相結合。有很多的古箏學習者一味的希望自己能夠多加練習,以為這樣是提高古箏技術唯一的手段。這自然也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在古箏練習到一定的階段之后,放下手中的實踐,轉而選擇聆聽其他彈奏者的古箏韻律,尤其是一些古箏名家彈奏的音樂,認真的思考其中和自己彈奏之間的的差異,最終得出自身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是提高古箏技術的必要手段。這種方式是提高自身水平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這是因為當放下自己彈奏的雙手時,需要很大的勇氣,在聆聽他人彈奏時,需要極大的耐心。這也是俗話說的“集眾家之所長”,是提高音樂修養非常關鍵的一步,但是絕大部分古箏練習者會選擇在中途退出,因為這其中的寂寞和苦悶是非常難以忍耐的。
3.反向思維的訓練尤為重要。在正常的情況下,人的思維指正向的,比如說古箏的學習,基本都是由淺至深的學習,最后達到較高的水平。如果我們反向思維,就是先要把自己當做是古箏的大師,然后站在大師的角度去思考應該如何去彈奏和掌握古箏的彈奏技術。這種思維是提高古箏技術最為快捷的方式,這是因為所站的位置高了,心理的想法自然不一樣了,行動力也就提高了。但是對于這種思維的培養卻并不是很簡單,需要老師不斷的創造意境讓學生換位思考,才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堅實的技術與傳統音樂有機的結合
古箏的表達主要是民間音樂的表達,因此,要想把古箏的藝術表現力表現的更好,就必須追根溯源,還要從傳統音樂中尋找靈感。在古代,古箏彈奏者會利用各種場景,現場發揮,制作出一些影響深遠的音樂,這主要是因為創作音樂的背景和自身的心情恰到好處的融合在一起,沒有多余的想法,讓音樂完美的傳達的意境。也就是說,傳統音樂創作的背景、風格等是直接影響古箏表達效果的因素,對于這些因素的了解,可以讓古箏的彈奏者在彈奏的時候有真實感情的表達,效果自然是非常好的。
技術是基礎,傳統音樂是上升的階梯,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最為簡單的系統,將這個系統不斷的完善,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古箏的練習者對傳統的音樂做詳細的了解,也就相當于學習古箏音樂的理論知識,對于相當一部分古箏練習者來說,這個過程是枯燥和乏味的。這就相當于讓一名飛行員去了解飛機零件的制造工藝,其過程有多么的復雜可想而知。
所以說,“技術”和“音樂”相結合的過程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首先要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做為鋪墊,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也是在接觸“音樂”之前就需要完成的。其次是對音樂的理解力,這種理解力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程序,而是需要較為復雜的了解和領悟的過程。資料顯示,優秀的藝術家在聽音樂之前,對音樂的背景不做了解,先認真的、反復的聆聽這首音樂,直到聽出這首音樂的制作者創作的背景、心情和目的等,這個過程是極為復雜的,當前提就需要古箏練習者對古箏的彈奏技術非常的了解,并且能夠耐得住寂寞,數百遍甚至數千遍的聆聽音樂的節奏,感受創作者彈奏時的心境。即使對音樂有較高天賦的前提下,也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這中間是枯燥和乏味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絕大部分學習者在進入到這一階段的時候,剛開始就認為自己已經真正了解的音樂,或者是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后,受不了這種漫長的煎熬而放棄了。最終剩下的人數是非常少的,也是這些少數的練習者才能最終成為古箏界的人才。
而且即使成為了人們公認的古箏人才之后,對于音樂的追求依然是不可間斷的,因為在不斷的理解中,會逐漸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層次,而且音樂的層次是深不見底的。理解的越深,只能說是把技術和音樂相結合的程度越緊密,對于古箏來說,最為優秀的水平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人箏合一”。
三、古箏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學生對于古箏了解和學習的程度如何,主要還是取決于教師對于教學重點的把握,這也是灌輸式教育的重點。學生在接觸古箏之處,接受知識的先后順序一般是由教師決定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古箏音樂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對教師培養水平的考核,在最后學生是否能夠成為古箏界的一名新秀,是對教師教學理念的最終評定。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始終注意以下三點:
(一)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注意學生個人水平的差異性。每一名學生學習進度一定是不一樣的,就像是吃飯,每一個人的速度都是不一樣的,這其中的決定性因素很多,甚至會發現,有一部分學生是不適合學習古箏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天賦和資質做最初的評定,這個時候的評定不一定是準確的,但是至少可以給學生一些壓力或者動力,讓學生快速的對自己有一個較為清醒的認識,對于下一步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是這個過程中的關鍵部分,在教學的進度逐漸的推進中,發現學生中個人天賦的不同,針對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對于天賦較強的學生進行重點的培養,以便盡快的成就古箏的專業性人才,對于天賦較為平凡的學生進行鼓勵,讓想成為人才的學生對自己不失去信心,也能夠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教學時間不是衡量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俗話說:“時間是可以衡量一切”,這句話并不是絕對的,比如初中畢業生去清華大學學習大學課程,這就不是單純的時間問題。同樣,對于古箏的學習也是如此,一起學習的學生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最終成才的情況更是不盡相同,這也不僅僅是因為學設學習的天賦不同,還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學生學習的方法和自我努力的程度等等。相關資料顯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勞逸結合”,這是學習藝術的一個必經階段。就像體力勞動者休息一會恢復體力一樣,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次或者幾次瓶頸,這時候應該對學習采取放松式的教學,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領悟和理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注意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教師也是從學生階段走過去的,也是經歷了不斷學習之后得來的結果。作為教師,尤其是古箏的教師,就要對學生負責,對音樂負責,對藝術負責!要做到這些,唯一的途徑就是不斷的學習,完善自我。無論是哪一種知識的教學,教學方法都是不斷改進的,或者說,沒有最先進的教學方法,只有目前最先進的教學方法。古箏教學中也是如此,經歷了從古到今的時代變遷,教學方法也更新了無數次,在這些教學方法更新的過程中,唯一沒有變的是--都是不斷學習和總結的結果。因為只有學習才能有更多的經驗積累,只有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水平,只有學習才能創新,創造出更新更實用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馬歡.關于高校師范專業古箏教學思路拓展問題的探討[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06).
[2]周耘著.古箏音樂[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
[3]陳晶瑞.淺析古箏教學[J].西南科技大學(高教研究),2011,(02).
[4]張維.淺談高校古箏專業教學[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5]李萌.古箏基礎教程[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