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佩琛 周開 牛曉磊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138-01
中醫內科學是以中醫理論闡述內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證候特征、辨證論治及預防、康復、調攝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中醫學學科的一門主干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科地位[1]。隨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傳入,中醫內科教學中傳統的集中理論授課的教學模式受到沖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要提高中醫內科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改革。筆者在現有文獻中查找中醫內科教學改革,多數采用的是案例式、PBL教學法等,翻轉課堂運用的較少。因此,在2014-2016年間,筆者的科研團隊對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中醫專業的學生開展了教學改革的實踐,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中醫內科的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教學理念及教學設計
1.1教學理念
要進行教學改革,首先要改革教學理念。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師生的角色發生的反轉,老師由sage-on-the-stage移步為guide-by-the-side,學生passive learner轉變成active participant[2]。這樣,能使學生完全掌握學習的主動性,自己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深度,使整個學習過程更加符合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避免了“吃不飽”和“吃不下”的尷尬,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中心”。
1.2教學設計
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在課前可以提供教學文檔資料和視頻資料,對于自學能力不強的同學,還可以出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練習題;在課堂上,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在課后,可根據學生知識的內化情況,利用網絡工具、校園數字平臺等多種遠程手段開展個別輔導。總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內化率。
2.實施方案
2.1課前準備
中醫內科是一門臨床學科,其教學內容十分豐富,涵蓋各個系統的病證,課前的準備也相對較多。一是要準備導學的文檔資料,主要介紹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等,比如電子版教材、教師的教案和講稿、授課課件等;二是要準備相應內容的視頻資料,主要介紹本次關鍵知識點,以10-15分鐘為宜,使學生能夠在課前掌握學習內容;三是準備輔助學習資料,比如網絡共享資源、課外閱讀資料等;四是準備部分練習題,便于學生在課前測試自己對本次課程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要求學生在課前對教師準備的相關資料進行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題組將課前的學習設計成為任務形式,只有完成前一個任務才能開始下一個內容的學習,并在學習過程結束后,進行一個小型的測試,判斷學習效果。在學習過程結束后,設計反饋模塊,以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
2.2課堂教學
在課堂中,教師不再對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而是主要針對有共性的學習難點展開講解。在講解完共性問題之后,以小組討論、SP教學、病例分析等形式進行知識的內化。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全程參與、隨時提供指導。
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形式。比如:病因病機分的內容析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要求小組中所有成員都要思考,鼓勵學生借助課前收集的資料,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甚至質疑教材內容,并在組內展開協作學習,回答、解決問題;診斷的內容采用病案分析教學,鼓勵學生認真利用所用知識,大膽推斷,小組間也可以開展辯論,不要求每位同學都能正確診斷,但是必須掌握正確地診斷步驟和方法。
2.3課后輔導
課后利用學生自習開展課后輔導,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答,利用各種網絡工具、校園數字平臺布置作業,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組織學生在線討論并開展在線解答,隨時回答學生新的問題。
3.教學效果評價
翻轉課堂教學有助于解決學生間學習能力差異較大的問題,對學習效果的評價也不能單從期末卷面成績來反映,課題組將過程性評價的比重加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課堂表現、作業、討論區表現、課前準備完成情況都給予一定的分數。參考目前主流慕課平臺的做法,網上作業要求學生互相評價。
課題組將中醫內科學成績構成比例設計為:期末卷面成績50%+課前學習20%+課堂表現20%+作業10%。縱向對比12、13、14三個年級中醫班的中醫內科學成績,平均分數呈上升趨勢。13級優于12級,14級優于13級。學生的自我評價中也顯示: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學習效果較好。
4.教學反思
翻轉課堂的學習中心由教師轉向學生,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主要起到指引、輔助學習的作用,這對中醫內科學教學來說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它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還促使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3]。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也有其不足之處:一是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較高,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自學能力尚有待提高;二是對學生的自控能力要求較高,學生要能主動在課前展開學習活動;三是對硬件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包括網絡環境、學習終端等都有要求;四是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要及時跟進,注意過程性評價,降低期末卷面成績的比例。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在國內還處于研究探索階段,在中醫教學中的應用報道更不多見,其應用前景仍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建偉,張佩琛.提高中醫內科學教學效果的探索[J].光明中醫,2013,28(3):621-622.
[2]張紅艷,龍榮培.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J].文教資料,2013 (14):158-159.
[3]沈凱凱,文小平,都廣禮等.“翻轉課堂”模式在方劑學教學中的運用[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29(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