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萍
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是一項綜合性工程. 經過多年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學取得了一些實效,也讓一些教師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改革. 可以說,基礎教育改革是大勢所趨,不改革則會落后,就會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但是,一些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進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困惑. 如何更加有效地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是一項時代教育課題. 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改革過程中應該堅持以生為本,多元融合,既要順應學生的數學認知現實,又要迎合學生的情感現實,也要符合學生的成長現實,進而打造和諧、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一、以生為本,順應學生的數學認知現實
如何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筆者認為,應該努力引導學生認真經歷數學知識,而如何經歷數學知識呢?應該講究由表到里、由外到內、由粗到精、由繁到簡、由散到整的多個學習過程. 小學數學不需要學生去不斷地追根溯源、也不需要學生不斷地由果索因. 目的是讓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學習及感受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去感受數學知識,去回歸生活. 為此,教師在改革過程中,就要以生為本,順應學生的數學認知現實,實施數學和生活的教學理念,不斷彰顯出小學數學之應用功能及文化功能.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 “平均數”這個知識時,筆者就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優化教學方法,精心設計了小王、小朱、小李三名學生投籃之情境. 小王 3 次投籃都投中了5 個球,小朱 3 次投籃分別投中了 3 個、5 個、4 個,小李 3次投籃投中的個數分別是 3 個、7 個、2 個. 此時,筆者進一步追問:“可以用什么來代表這三名學生的投籃水平?”這個問題就是圍繞“平均數是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這個知識點而設計的,學生結合自己的數學認知現實,則很快地實現了數學思想方法的遷移,并很快地正確回答了這個問題,并將平均數這個概念牢牢地記在大腦里.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必須契合學生的需要,我們唯有順應學生的認知實際,設計契合學生認知需要的情境,才能將學生引入他們心馳神往的境地,自覺主動的開展學習.
二、以生為本,迎合學生的情感現實
教師要上好每一節數學課,則要準確把握數學課堂之情境創設,如何選擇素材,如何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如何進行教學結構的安排,并要學會妙用多種教學工具比如多媒體的使用,讓教學課堂能夠變得更加簡潔、更加清晰、更加流暢、更加豐富、更加深刻,從而打造出優質及高效的課堂,有效促進學生數學基礎水平的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及素養大幅度地提升. 所以,筆者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就要以學生為本,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迎合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及情感特點. 其實,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世界里,小學生往往是在追求清晰明了的數學知識,喜歡探索簡單而實用的學習方法. 這可以說符合學生的學習意愿,也符合學生的學習欲望.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認識小數”這個知識時,筆者就大膽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黑板上畫出1個長方形,然后從口袋里拿出1 元,告知學生用1 元來表示這個長方形,指導學生思考一下 4 角該如何在長方形中表示. 待學生進入思考之際,筆者又順勢引出平面圖形中的小數,接著使用直尺來測量彩帶之長度,然后借助多媒體這個現代教學工具,讓直尺上的直觀小數“隱身”成為數軸上的抽象小數,這樣順其自然地引出了數軸上的這個小數,自然地解決了學生在數學學習認知上存在的學習難點,也迎合了學生學習上的積極情感. 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了從生活原型巧妙地抽象成為數學知識的一種簡單而實用的建模過程,將生活原型向數學模型之推進,可以說在課堂上演譯得淋漓盡致.
三、以生為本,符合學生的成長現實
學生和數學屬于小學數學教育上的2個著力點及立足點. 如何實現學生與數學更加和諧,則可以從學生的視角來品味數學,并從數學的視角來讀學生.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更要關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礙,并且圍繞學生發展來進一步實施課堂教學實踐. 基于這個教學理念,筆者常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精心設計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之課堂教學環境,積極構建和諧、有趣的課堂氛圍. 眾所周知,課堂屬于學生學習的平臺,也是學生施展才華的平臺,也是學生共同學習成長的重要陣地. 因此,應該努力實現學生與數學之和諧,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負數”這個知識時,筆者就從學生的視角來理解比較抽象的負數概念,精心設計了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體育明星的身高當作研究素材,然后選定某位大家熟悉的體育明星的身高當作對比的標準——“0”來開展教學活動. 這種教學設計,就讓抽象的負數概念融合在學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中,這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負數實際上是表示兩個相對或相反的量”之內涵. 由此可見,這種以生為本,符合學生成長現實的教學改革具有濃郁的“數學味”.
綜上所述,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并非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 教師應該順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厘清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以生為本,多元融合,貼近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迎合學生的情感現實,符合學生的成長現實,促進學生與數學兩者更加和諧,進而讓小學數學改革取得實質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