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朵
【摘要】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表面上看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其實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把握訓練的良好契機,渲染說話氣氛讓學生對說話由興趣轉變為真正的喜愛。
【關鍵詞】口語 交際 激發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小學生的聽說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能說會道”也將成為人才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說會道”也將成為人才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說會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從小就開始逐步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教師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使學生想說
要讓學生說話,首先讓他們想說。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懶得動口表達,對他而言說話可能是一種累贅。古人云“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春秋古梁傳》話雖說的有點絕對,但從中可見說話“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學生想說。
1.榜樣激勵 。在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一個權威性的人物。教師的說話能力直接影響學生說話質量。如果教師一走上講臺就能滔滔不絕地進行講課,在講課過程中普通話標準,語音語調以及講話節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話,學生心中就會產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時還會萌發一種想法:要是我也能像老師一樣那該多好啊!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想說的念頭。
2.游戲激發。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它能促進學生身體和智能的發展,激發學生說的熱情。小學生總能以最快的時間、最大的激情投身于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中。然而當游戲剛結束時,學生的神經仍處于高度亢奮的狀態,需要以某種方式把自己尚未散盡的熱情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就可把握機會,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如: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戲?游戲的規則是什么?玩時感覺怎么樣?以后還愿不愿意玩等等。讓學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從而達到讓學生想說的目的。
二、使學生敢說
當今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種現象:教師在講臺上用盡心思講課,卻得不到學生的回應,往往一個問題提出,即使這個問題很簡單,也沒有學生愿意舉手回答。而當你向不舉手的學生提問時,他卻回答得很好。為什么會這樣呢?究其原因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需要鍛煉學生的膽量,讓他們敢說。
1.合理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可知道學生往往想表現卻怕出錯,怕出錯就是怕受到老師的批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合理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應多采用鼓勵性原則,即便有的學生說的不好,也要通過縱向的比較發現他的進步并給予鼓勵。
2.積極訓練。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不能只局限于口語交際課,而要把語言訓練擴展到各項活動中,隨時隨地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不斷說話的過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懼,讓他們敢于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三、讓學生愛說
學生能做到想說和敢說還不夠。我們還要讓學生對說話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讓他們把說話當做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和任務。
1.巧定話題。讓學生“愛說”就要使練習的題目具有趣味性。教師要設定一些學生普遍較感興趣的題目,像看一部動畫片,讓學生各抒已見,說說自己喜歡哪個角色,為什么喜歡;讓學生說說最近自己開心的事等等。由于這些題目符合學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學生興趣高漲,踴躍發言。長此以往學生就對說話產生好感,進而“愛”上說話。
2.設境激趣。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表面上看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其實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把握訓練的良好契機,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環境,渲染說話氣氛,讓學生對說話有興趣轉變為真正的喜愛。因此,對于不同的話題,我們就要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如在進行例話訓練時,最好根據教材要求的情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練習說話,是情境說話教學的一大特點,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角色表演中設身處地,想說就說,心靈獲得很大的愉悅。
四、讓學生會說
宋代大文豪蘇軾有一句詩:“才有限而道無窮,心欲遠而口不逮。”在課堂教學中也會見到一兩個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他們很想用語言來表現自己,但一旦真正讓他們說了,又往往會語無倫次,言不達意。因此,在讓學生想說、敢說、愛說之后,更要避免“心欲言而口不逮”的情況,讓它們真正的“能說會道”。
1.注重方法。說話訓練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兒童時代是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教師應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簡單句子來教會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隨著年級的升高,有些話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講,如果顛三倒四、東拉西扯,就會使說的話沒有條理,缺少層次,而含糊不清。因此教師可相應教學生使用一些連接詞,如:先……再……后……等使他們按方位、邏輯等順序來說話,逐步提高學生說話的質量。
2.增加閱讀。閱讀大量的書籍,能豐富一個人的知識。而在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口語交際能力也將隨之提高。古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吸取一些好的詞匯、句子以及表達方式,從而避免學生在說話時出現不知如何表達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