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珍
我認為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就是讓學生經歷“初步建構模型——深化模型——知識遷移——用數學解釋生活”的過程。下面結合我執教的兩節課——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和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談談我在解決問題教學上的一些教學策略。
策略一:用直觀、簡約的情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模型
片段一:用乘法兩步計算中初步建構模型
師:同學們看,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生:果凍
師:1箱還是2箱呀?
生:2箱
師:想要嗎?
生:想
師:如果張老師把這2箱一樣的果凍分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每人1個,夠分嗎?
生:要知道一箱有多少個果凍
師:你們真不簡單
師:看到了什么?
生:一箱有4袋果凍。
師:眼睛真厲害。現在知道了嗎?
生:還要知道一袋有多少個?
師:(師再拆)看到了什么?
生:一袋有5個果凍。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通過與學生兩次拆封獲得信息,在操作中獲得“一箱有4袋”和“一袋有5個果凍”兩個信息,為接下來解決問題,展示思維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奠定基礎,兩次拆封,不僅獲得了信息,更開啟了學生思維的大門。通過分果凍的過程,直觀地深化了除法和余數的意義,而用一個除法算式把分的過程展現出來,學生則初步構建了模型。
策略二:巧用對比,深化模型
片段二: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中的對比
師:剛才我們解決了分果凍問題,不知道分人的問題你們會不會呢?
師:看,他們在干嘛
生:跳繩
師:想玩嗎?
生:想
師:我也想,在玩的時候你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嗎?(幻燈片出示:55個同學跳繩,6個一組,可以分成幾組?還多幾個?)
師:這個問題怎么解決?請同學們在紙上列式看一看。(板書并巡視學生)
師:這樣列式的同學舉手。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把55人分組,一組有6人,分成9組,還多人。
師:說得真好!同學們看(展示幻燈片)
師:那在這個問題里面,55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9示什么,1表示什么?
師:還是55人跳繩,如果我把6人一組改成平均分成6組,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
師: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全班一起來:55÷6=9(人)……1(人)(師板書)
師:剛才是我們三(3)班,55人,那如果是56人呢,分到最后還多幾人?57人呢?分到最后還多幾人?如果全校的同學都來跳繩,分到最后還多幾人?請同學們前后兩桌四個同學討論一下!
生1、1到5人!
師:為什么不可能是6人呀?可以是7人嗎?
生:(略)
師:理解得很深刻,看來老師要向你們學習。
吳正憲老師認為,在解決問題教學時,對比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解題思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重點是要理解余數的意義,為什么算式相同,而單位名稱不同,通過這樣的對比,余數的意義不攻自破。
策略三:用具有現實意義的練習,遷移知識,事半功倍
在鞏固練習的時候,我設計了如下習題:
一箱蘋果有2層,每層有6排,每排有4個蘋果,一箱蘋果有多少個?
教室里每排坐4人,有6排,這樣的2組有多少人?(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中的練習)
我們三(3)班55人,去玩激流勇進,每條船最多能坐7人,需要租幾條船?
(1)25個輪胎可以裝幾輛四驅車?
(2)卡車限載4噸,運完25噸貨物,需要幾輛卡車?(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中的練習)
這兩節課設計的練習,我選用的素材都是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學生都知道家里買來的蘋果一箱有2層,要知道一箱有多少個蘋果,先要知道一層有多少個。解決這個問題,既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又能激發學習的欲望,有效地幫助學生深化模型。而在執教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時,為了更直觀地演示什么時候去尾,什么時候進一,我采用了本班的實際人數55人,剩下6人要不要再租一條船,我采訪了我們班最后6名同學“有同學說租7條船就夠了,剩下你們這6個人,沒船坐不能玩激流勇進了,你們心情怎么樣”,有學生說“我很難過,應該再租一條船”有學生說“必須再租一條船,要不然我們怎么辦”這樣活生生的問題,學生更容易理解“進一”問題。而題目的出示都圖文結合,學生能直接獲得相應的信息,構建問題情境;這些問題也都是現實中碰到的問題,需要學生運用數學手段從生活中尋找信息,能有效突破難點。
策略四:用數學解釋生活,認知與現實沖突,形成數學思想方法
片段三: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結尾
師:55÷6=9……1還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生1:55個英語單詞,我一個星期(6天)學完,每天學9個還多1個。
師:那剩下的這個還學嗎?
生2:今天是南寧無車日,我們小區6輛小車不開,可以節約55升汽油,平均每輛汽車節約9升還多1升。
師:瞧,汽車的問題也可以這個算式解決,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
這兩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又回到算式,但這又不等同于計算,而此處學生需要的是概括算式尋找生活中的問題。“這個算式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生活到數學,又從數學到生活,學生的思維經歷了兩次跳躍,數學思想方法基本形成。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在這里只是談談個人的一些感受,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還有待提高。在這兩節課里都出現了時間不夠、課上得深度不夠的問題,啰嗦、內容過多、難度大是主要原因。如何在有限的35分鐘里,讓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彰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自己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請各位老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