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翠玲
摘要: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愛”已成為人們崇尚的品質。愛心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愛心已成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愛心培養成為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愛心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除做好家長的工作外,對幼兒進行愛心意識的培養和愛心教育的實施是其關鍵所在。
關鍵詞:愛心教育
一、讓世界充滿愛——和諧社會的主旋律
作家雨果說:“人世間沒有愛,太陽也會死。”關愛他人不僅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未來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之所以,愛心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愛心已成為和諧社會的主旋律。鑒于此,愛心培養已成為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孩子是渴望愛心教育的,愛心教育應從娃娃抓起。把孩子從自然人培養成為懂得愛、珍惜愛、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擁有健全人格的人,我們則無旁貸!生
二、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的方法與措施
1、培養幼兒的愛心意識。1.為幼兒樹立愛心的榜樣。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言心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孔子曰:“己身正,不令而從。己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教育孩子充滿愛心,教師應以身傳教,首先自己要有一顆愛心,只有教師自身具有豐富的愛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現出來,才能自然地帶動幼兒產生愛心,使幼兒能主動地關心、幫助那些需要關心、幫助的人。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時刻充滿愛的老師,時刻關注、愛護我們的孩子,讓愛始終充盈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常用喜愛的目光去注視孩子,經常與孩子拉拉手,摸摸他們的頭,使他們在一種充滿關愛的環境中感受到別人對他的愛,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師一點小小的善舉會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記得那是去年的秋天,班里有幾位孩子不幸感冒了,午睡時咳嗽聲不斷,我聽在耳里,疼在心里,悄悄出去買了潤喉糖,讓他們含在嘴里,輕輕地拍拍他們。過了一個月左右,我也有點感冒,上課時憋不住咳了幾聲,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周強拿了潤喉糖直往我嘴里塞,用“小大人”似的口氣對我說:“古老師,別咽下去,多吃幾粒喉嚨就不癢了。”當時我真的很感動,我只是做了我所應該做的;而孩子們卻給了我如此寶貴的真情。另外,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教師對有愛心的幼兒的積極評價和鼓勵,會激發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因此,教師有意識地引導愛幫助同伴的幼兒與那些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一起參與活動,也不失為一種樹立榜樣的好方法。如將每周固定的一天定為分享日,讓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歡的玩具帶來幼兒園與同伴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別人愛的同時也慢慢學會主動給予別人愛。2.創設良好環境,營造愛心氛圍。陳鶴琴先生說:“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因此,我們為幼兒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一是營造濃厚的愛心情感氛圍。在精神方面,我們給幼兒充分的自由,創設了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讓幼兒萌發愛心意識,感受到關愛他人是一種快樂。教師應時刻充滿愛,以積極的口吻,溫柔的動作、耐心的態度去感染孩子,使孩子的愛心在愛的氛圍中慢慢充盈起來。在物質方面,我們在主題墻的布置上有意識地選擇一些以愛為主的內容,體現愛的教育;在自然角里放些小朋友們喜愛的動植物,讓孩子關心、愛護、照料它們,體驗付出愛心的喜悅。二是有目的地設置一些情景以激發幼兒的愛心,如: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小朋友怎么辦?兔媽媽去拔蘿卜了,大灰狼要吃掉小白兔,小朋友應該怎樣幫助它?幼兒通過以上情景的回答,愛心也會在無形中得到培養。三是為幼兒準備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以愛為主題內容的童話故事、音樂故事、兒歌等錄音磁帶,如《桃樹下的小白免》、《弟弟摔倒后》、《孔融讓梨》等, 讓幼兒多聽,使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通過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提高道德認識,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讓幼兒在活動中用行動表現出自己的愛心。1.在主題活動的實施中培養幼兒的愛心。主題活動有目的的開展,對培養幼兒的愛心會有顯著的效果。如:《溫馨感謝》教育幼兒感受并懂得回報他人的愛,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引導幼兒理解“愛不單包括他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也包括自己對他人的關心愛護。”又如《留下我的愛》,針對小朋友馬上就要畢業了,教育幼兒要珍惜在幼兒園的生活,告訴幼兒:“老師是多么愛你呀!你將怎樣表達對老師的謝意?”有的小朋友折了千紙鶴送給老師,有的畫了一幅最美的畫獻給老師,還有的說出心里祝福的話。最讓我感動的是:王晶小朋友摟著我的脖子,悄悄地跟我說:“古老師,我家有你的電話號碼,想你的時候,我會給你打電話的。”天真稚嫩的話語,留下多少孩子對老師的的愛。同時,我自編自導了一臺“六一”節目《老師再見了》,我們和孩子們及家長一起的傾情表演,所表達出來的愛的情感無不驛動著每位觀眾的心,特別是我含淚朗誦完詩歌《永遠的守巢人》時,孩子們已哭成了淚人,整個校園涌動著愛的春潮,愛在幼兒的心中得到了升華!2.利用文學作品幫助幼兒懂得理解他人對自己的愛,培養角色換位能力。許多幼兒喜歡的文學藝術作品,如歌劇《小熊請客》、故事《七色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等,都蘊含著美好情操的主題,給人以愛的思考,給人以快樂。如:講“野花”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對老師的愛;講“七色花”理解主人公關愛伙伴、他人的行為;學習歌表演“我的好媽媽”、“小烏鴉愛媽媽”、“我為爺爺捶捶背”,從表演的動作活動中體驗關愛別人時所產生的愉悅情緒;聽紅軍爺爺的戰斗故事,了解老一輩為我們今天幸福付的一切。實踐中我們還利用文學、美術、情景表演等藝術手段作為愛心培養的有效途徑。藝術手段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淡化了說教的呆板,使幼兒的心靈在得到美的熏陶同時,愛心也一點點一絲絲地滲入孩子的心靈。聽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并續編故事、角色扮演等都是教師能夠應用的方法。3.借助媒體育愛心。讓幼兒觀看影視中救護、援助、服務、合作等方面的報道及閱讀以互助友愛為主題的童話、故事等,培養幼兒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組織幼兒給災區人民捐獻物資,激發幼兒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總之,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永恒話題,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愛心教育的實施對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起著促進性的作用。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護,只要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收到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