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祖海 柳筱玥



文章編號:1001-148X(2016)11-0075-07
摘要:本文選取勞倫斯指數和收益性結構變動指數對中國與墨西哥的貿易結構進行分析,選取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顯性比較優(yōu)勢變動指數和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指數將中國與墨西哥制造業(yè)產品對美出口的競爭力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墨西哥制造業(yè)產品貿易結構優(yōu)化程度高于中國,中國的制造業(yè)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強于墨西哥。中國出口貿易結構基本完成了廣度的升級,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是轉型與升級,只有在把握現(xiàn)有競爭優(yōu)勢的基礎上合理調整產業(yè)結構,中國才能使制造業(yè)產品的競爭優(yōu)勢持續(xù)下去。
關鍵詞:制造業(yè);貿易結構;競爭力;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742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9-05
作者簡介:田祖海(1965-),男,湖北松滋人,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柳筱玥(1993-),女,湖南岳陽人,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經濟。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大數據的營運車輛駕駛行為譜特征研究”,項目編號:61403288;商務部課題“農產品流通成本與價格”,項目編號:46120661。
制造業(yè)發(fā)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標志,制造業(yè)產品的價值含量直接體現(xiàn)了一國制造業(yè)的競爭力。制造業(yè)產品在中國對外貿易結構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很高,且最大的出口目標地是美國。墨西哥緊鄰美國,其物流成本相較于中國來說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相比墨西哥而言正在喪失,墨西哥的制造業(yè)產品在美國市場對中國的產品出口構成了威脅。本文選取制造業(yè)產品作為研究對象,比較中墨兩國制造業(yè)產品的貿易結構及其對美國出口的競爭力,以期說明中墨兩國制造業(yè)產品的貿易結構及出口美國競爭力的優(yōu)劣。
一、指標說明
為了衡量中國和墨西哥兩國制造業(yè)產品的貿易結構變化情況,本文采用了勞倫斯指數(Lawrence Index)和收益性結構變動指數(Beneficiary Index,又稱結構優(yōu)化指數)兩個指標,勞倫斯指數的變動范圍為0到1,指數越大意味著中國(墨西哥)的貿易結構變動幅度越大,收益性結構變動指數為正表示中國(墨西哥)的出口結構呈現(xiàn)優(yōu)化的趨勢,數值越大說明貿易結構優(yōu)化越明顯。
為了對中國和墨西哥制造業(yè)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進行比較,本文運用了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簡稱RCA)、顯性比較優(yōu)勢變動指數(簡稱CR)和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指數(Competitive Advantage,簡稱CA)三個指標。RCA指數大于1說明產品處于比較優(yōu)勢,數值越大則比較優(yōu)勢越大;RCA指數小于1說明產品處于比較劣勢,數值越大則比較劣勢越大。CR指數大于1意味著中國(墨西哥)的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比較優(yōu)勢在提升,CR指數小于1意味著中國(墨西哥)的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比較優(yōu)勢在減弱。CA指數剔除了進口的影響,消除了產業(yè)內貿易或分工的影響,可以反映進口和出口兩個方面的影響,用CA指數來判斷產業(yè)國際競爭力要比 RCA 指數更具有說服力;一般該指數越大表明相對競爭力越強,該指數越小表明相對競爭力越弱。
二、中國與墨西哥制造業(yè)產品貿易結構分析
(一)中墨制造業(yè)產品對美的出口結構
表1給出了1997-2015年中國和墨西哥不同類別制造業(yè)產品對美國的出口結構。從總體上來說,中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所占份額呈上升趨勢,且趨勢較為明顯,從2057%上漲至4002%;墨西哥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占出口的份額幾乎沒有變化,在76%附近上下波動。中國的低技術產品所占份額從1997年的398%上升至2015年的1193%;相較而言,墨西哥的低技術產品所占份額變化不大,基本保持在86%左右。中國的中技術產品所占份額日益上升,且幅度較大,從1997年的36%增加到2015年的2045%,增加了大約17個百分點;墨西哥的中技術產品占出口的份額雖然也呈上升趨勢,從1048%上升到1813%,但與中國相比幅度較小。中國的高技術產品所占份額變化趨勢和中技術產品類似,從1997年的917%上漲至2015年的276%,增加了大約18個百分點;墨西哥的高技術產品占出口的份額呈波動下降趨勢,從1997年的1255%下降到2015年的1142%,幅度較小。
總體來看,在1997-2015年期間,中國的四類制造業(yè)產品對美出口份額全部呈現(xiàn)上升趨勢,其中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占據主要地位,為第一大出口商品;在墨西哥對美出口的制造業(yè)產品中,只有中技術產品出口份額日益上升,而高技術產品出口所占份額略有下降,其余兩類產品變動較小。截至2015年,在對美國市場出口的過程中,通過對比可以得到中國四大類制造業(yè)產品占比明顯要高于墨西哥,尤其是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和高技術產品。
中國與墨西哥2015年前十位的出口市場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見中國的出口市場較為均衡,美國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占比18%,歐盟、香港和東盟的市場占比依次為16%、15%和12%。在墨西哥的出口市場中可以看出美國所占的比重最大,高達811%,是墨西哥最為重要的出口市場。占第二位的加拿大所占比例僅為28%,第三位的中國占比為13%,其他國家所占份額相較于美國而言幾乎微不足道。由以上比較可知墨西哥的出口市場較為單一,對美國的依賴性較大。中國與墨西哥相比,出口市場分布較為均衡,包括美國、歐盟、東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且出口所占比例均較為顯著。
(二)貿易結構的指數測度
本文運用了反映貿易結構變化的勞倫斯指數和收益性結構變動指數,表3和表4給出了中墨四大類制造業(yè)產品2010-2014年的勞倫斯指數和收益性結構變動指數。從表3可以看中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以及高技術產品的勞倫斯指數波動下降,表明這兩類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程度越來越小;中低技術產品的勞倫斯指數浮動上升,說明這兩類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程度越來越大。除了低技術產品的勞倫斯指數呈上升趨勢之外,墨西哥其余三類產品的勞倫斯指數都呈下降趨勢,表示低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程度越來越大,而其他三類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程度越來越小。
從表4可以看出中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收益性結構指數在2010年為正,而之后幾年全為負,說明該類產品的出口結構惡化;低技術產品的收益性結構指數在2010-2013經歷了由負到正的過程,然而2014年又變?yōu)樨?,說明出口結構的優(yōu)化并不穩(wěn)定;中技術產品的收益性結構指數基本為正,表明該類產品的出口結構正呈現(xiàn)優(yōu)化的趨勢;高技術產品的收益性結構指數變動情況由正到負,這表示該類產品的出口結構呈現(xiàn)惡化趨勢。另外,墨西哥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收益性結構指數,從2010年的00074下降至2014年的-00012,表明該類產品的出口結構惡化;低技術產品的收益性結構指數,從2010年的-00067上升至2014年的00165,說明該類產品的出口結構呈現(xiàn)出優(yōu)化的趨勢;中技術產品的收益性結構指數一直為負,表示該類產品的出口結構持續(xù)體現(xiàn)為惡化;高技術產品收益性結構指數基本都為正,說明該類產品的出口結構呈現(xiàn)優(yōu)化的趨勢。
總的來看,中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以及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程度愈來愈小,低技術產品和中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程度越來越大。墨西哥低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程度日益加大,而其他三類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程度日益減小。中國只有中技術產品的出口結構優(yōu)化,而墨西哥在低技術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上都呈現(xiàn)出結構優(yōu)化的趨勢。
三、中墨制造業(yè)產品對美出口的競爭力比較分析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 的技術密集度行業(yè)分類方法,本文將制造業(yè)產品分成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低技術產品、中技術產品以及高技術產品四個類別(見表5),選取1997-2015年的統(tǒng)計數據,對數據進行處理之后比較分析中國和墨西哥制造業(yè)產品對美國出口的競爭力。
為了避免單一指數分析的局限性,本文選取RCA、CR、CA三個指數,利用這三個指數的互補關系分析中國和墨西哥制造業(yè)的比較優(yōu)勢及其變化趨勢(見表6),并比較哪國的制成品在美國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一)中國制造業(yè)產品對美出口競爭力分析
從RCA指數來看,在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制造業(yè)產品中,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原料(50-63)、鞋帽制品(64-67))具有絕對的比較優(yōu)勢,2012年以前RCA指數都在2以上,明顯高于其他出口產品;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呈逐年下降趨勢(如圖1),從1997年的281下降到2012年的216,2015年降至178;高技術產品的RCA都大于1且波動較小,比較穩(wěn)定,說明在向美國出口的這類產品上(如藥品(30)、航空(88)),中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1997年以來,低技術產品(如礦物產品(25-27)、塑料橡膠(39-40))的RCA指數全部小于1,表明中國在該產品上具有比較劣勢;而中技術產品(如機械器具(84)、運輸設備(86-87))的RCA指數除了2009年和2012年大于1以外,其余年份都小于1,在比較優(yōu)勢的邊緣徘徊。
從CR指數來看,相對于1997年中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以及低技術產品CR指數基本上都小于1,說明比較優(yōu)勢呈下降趨勢;而中技術產品的CR指數大于1,表明其比較優(yōu)勢逐年提高;高技術產品在2006年和2012年的CR大于1,其余年份小于1。
從CA指數來看,中國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相對競爭力較強,2009年以前CA指數基本在1的附近小幅度波動,2012年、2015年分別下降至057、048,反映出中國廉價勞動力工資的上漲使其成本優(yōu)勢逐漸變弱;中國向美出口的低技術產品CA指數為負,表現(xiàn)出相對較弱的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中技術產品的CA指數從1997年的-035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024,然而在2015年又降為-002;高技術產品的CA指數也有著類似的變化,從1997年的-039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049,在2015年又降為007,相對競爭力逐步提升之后經歷了一個下跌與2015年中國對美進口的中、高技術產品增多密切相關。
(二)墨西哥制造業(yè)產品對美出口競爭力分析
從RCA指數來看,在墨西哥向美國出口的制造業(yè)產品中,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如皮革皮毛(41-43)、木漿制品(47-49))和低技術產品的RCA指數維持在1以下,且有不斷走低的趨勢,墨西哥在這兩類產品上表現(xiàn)出比較劣勢。墨西哥制造業(yè)在北美自貿協(xié)定簽署之后經歷了許多結構性變化,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墨西哥制造業(yè)還處于初級階段、較為封閉,而現(xiàn)在墨西哥制造業(yè)在美國市場上早已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產業(yè)結構。這20多年來,一些部門和行業(yè)慢慢消失,比如紗紡服裝、家具業(yè),而也有一些其他部門和行業(yè)從中崛起并得利,比如汽車零部件和汽車業(yè)。從圖1可以看出,墨西哥向美國出口的中技術產品(如化學產品(28,29,31-38))RCA指數呈上升趨勢,從1997年的108增至2015年的137,具有比較優(yōu)勢;而高技術產品(儀器儀表(90-92))的RCA指數比較平穩(wěn),2009年以后開始下滑,2012年的RCA指數為108,到了2015年跌出1的界限,變?yōu)?86,墨西哥失去了在該類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
從CR指數來看,相對于1997年來說,墨西哥的中技術產品CR指數全部大于1,說明比較優(yōu)勢呈上升趨勢;而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以及低技術產品的CR指數基本都小于1,表明其比較優(yōu)勢逐年下降;高技術產品在2009年以前在1的附近波動。
從CA指數來看,在墨西哥對美國出口的產品中,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及低技術產品的CA指數都為負值,相對競爭力較弱;中技術產品CA指數雖無太大波動,但其值基本在01附近,墨西哥在該類產品的出口上的競爭力還不夠強;對于高技術產品來說,CA指數從1997年的081到2009年的077,變化并不算太大,但2012年降為057,2015年繼續(xù)下降至038,競爭力走低。
比較而言,中國在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高技術產品上具有絕對的比較優(yōu)勢,低技術產品處于比較劣勢,而中技術產品在比較優(yōu)勢的邊緣浮動。墨西哥在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與低技術產品上表現(xiàn)出比較劣勢,其中技術產品具有比較優(yōu)勢,而高技術產品在2015年失去比較優(yōu)勢。中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的相對競爭力較強,低技術產品競爭力相較而言處于弱勢地位,中、高技術產品的相對競爭力在逐步提升之后經歷了一個下跌。墨西哥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及低技術產品相對競爭力較弱。在中技術產品的出口上,墨西哥的競爭力還不夠強,高技術產品的競爭力則不斷弱化。
四、結論
從中國和墨西哥對美的出口結構對比來看,在1997-2015對美國市場出口的過程中,中國四類制造業(yè)產品所占份額顯著高于墨西哥,特別是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和高技術產品所占的比重。從中國和墨西哥在世界市場上的貿易結構對比分析來看,中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以及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較小,而低技術產品和中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較大。墨西哥低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較大,而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中技術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市場結構變化較小。中國只有中技術產品的出口結構向著國際動態(tài)需求方向變化,但墨西哥在低技術產品和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上都呈現(xiàn)出結構優(yōu)化的趨勢,即墨西哥制造業(yè)產品貿易結構優(yōu)化程度高于中國。
通過分析1997-2015年中墨兩國制造業(yè)產品對美的RCA指數、CR指數和CA指數,發(fā)現(xiàn)中國在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上依舊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RCA指數明顯高于墨西哥,墨西哥在該類產品上表現(xiàn)出比較劣勢。中國在高技術產品上具有比較優(yōu)勢,而在中、低技術產品上處于比較劣勢。除了中技術產品,墨西哥在低、高技術技術產品上都處于比較劣勢。通過CA指數的分析可以看出墨西哥的相對競爭力小于中國,中國的制造業(yè)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強于墨西哥。
目前,中國制造業(yè)產品在技術產業(yè)鏈中處于低端加工制造環(huán)節(jié),競爭優(yōu)勢更多的是來源于低成本而非高技術,核心技術的缺失已成為制約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原因,這也導致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盈利能力較弱,這種結構的失調使得中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近幾年中國的中、高技術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比較優(yōu)勢有所提升,相對競爭力也不斷增強。墨西哥制造業(yè)產品貿易結構優(yōu)化程度高于中國已是不爭的事實,這也警示中國制造業(yè)產品應該進一步優(yōu)化貿易結構。中國出口貿易結構基本完成了廣度的升級,現(xiàn)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出口貿易結構在深度上的轉型與升級;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目前雖然是優(yōu)勢產業(yè),但如果產業(yè)結構調整不到位,在勞動力成本持續(xù)走高的情況下,競爭力將會進一步減弱。從長期來看,中國制造業(yè)產品價值鏈從低向高的轉變將更為困難。如果不能很好把握現(xiàn)有的競爭優(yōu)勢,著眼于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利用比較優(yōu)勢培育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中國制造業(yè)產品的未來前景如何實不敢妄斷。
參考文獻:
[1]杜莉,謝皓.中國與墨西哥高技術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狀況分析——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數與轉移份額分析方法[J].中國軟科學,2011(10).
[2]洪世勤,劉厚俊,葉玲,等.拓展中國與主要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貿易關系——基于制成品出口技術結構的比較分析[J].財貿經濟,2012(10).
[3]裴長洪.中國貿易政策調整與出口結構變化分析:2006-2008[J].經濟研究,2009(4).
[4]魏浩,王露西,李翀.中國制成品出口比較優(yōu)勢及貿易結構研究[J].經濟學(季刊),2011(4).
[5]楊汝岱,朱詩娥.中國對外貿易結構與競爭力研究:1978-2006[J].財貿經濟,2008(2).
[6]楊汝岱.中國工業(yè)制成品出口增長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1994-2005年分行業(yè)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2008(8).
[7]Bender, Siegfried.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Asia and La tin American Manufactured Export, APEC Study Center Consortium Conference, 2001
[8]Cinthya GCaamal-Olvera,Erick Rangel-Gonzalez.Measuring the impact of the Chinesecompetition on the Mexican Labor Market:1990-2013[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
[9]Daniel Trefler. International Factor Price Differences:Leontief was Right![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101(6):961-987.
[10]Jorge Alvarez,F(xiàn)abian Valencia.Made in Mexico: Energy reform and manufacturing growth[J].Energy Economics, 2016.
[11]RC Feenstra,HL Kee. 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Export Variety: A Comparison of Mexico and China[J].World Economy,2007,30(1):5-21.
[12]Sanjaya Lall.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98[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2000,28(3):337-369.
[13]Schwab, K., and Sala-i-Martín, X.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3-2014. Geneva: World Economic Forum,2013.
[14]UNIDO(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Competitive Industrial Performance Report 2012-2013[R].Vienna: United Nations,2013.
Trade Structure of China and Mexico Manufacturing Goods and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American Market
TIAN Zu-hai, LIU Xiao-yue
(School of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chooses Lawrence Index and Beneficiary Index to analyze trade structure of China and Mexico,and selects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Change Index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 to make a contrast analysis of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and Mexico manufacturing goods in the American mark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ptimization level of trade structure of Mexico manufacturing good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products in the U.S. market is stronger than those of Mexico.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has almost finished the upgrading of breadth, so the main task now is the dep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nly if we reasonably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based on present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n China continue manufacturing goods′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trade structure; competitivenes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責任編輯:關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