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昱燁
摘 要 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亨利·法約爾,也是古典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人之一,被譽為“管理理論之父”,其管理理論在現在任具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和管理實踐指導意義。在現代企業管理工作中,運用法約爾理論,不僅可是使企業管理工作標準化、科學化,且對企業管理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法約爾 管理理論 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F09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76
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是什么?就是將企業資源轉化到一線員工手上并運用企業資源為企業帶來效益。
企業管理需要資源,企業管理資源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企業老板常說,他們不明白下屬做不好是為什么。他們給下屬已經授權(除了人事和財務的權力)。實際上你什么權都沒給下屬,為什么?因為對于管理來說人事和財務的權力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權力都是次要的。
在管理的架構中,處于與顧客接觸的一線員工沒有資源以及資源運用的權力,管理者因處在結構的上層,擁有資源和資源的分配權。管理者擁有這些資源但不能直接反映到顧客身上,可想而知這樣的企業管理不能夠適應當今的社會。
新常態下的知識經濟時代,所謂的管理就是利用知識把現有的知識最大程度地轉變為生產力。現代企業管理中如何充分運用法約爾管理理論,將企業管理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并變為現代企業發展的新動力,就是本文要探索和分析的問題。
1 法約爾管理理論概述
1.1 法約爾簡介
亨利·法約爾(Henri Fayol),管理過程學的創始人,是古典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人之一,被后人稱為“經營管理之父”。
1.2 法約爾管理理論
《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是亨利·法約爾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一般管理理論形成的標志。法約爾對管理學發展的理論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企業經營職能中獨立出企業管理活動。法約爾將企業管理從傳統企業經營職能業務、會計、技術、安全、商業中獨立出來,作為企業經營活動中單獨的一項職能。
企業管理——就是企業綜合自身資源,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監督和調節等一系列職能的總稱。
(2)揭示企業管理的本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籠統地講到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然而實際上的企業管理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例如,金融業的重中之重是風險管理,企業則更多地關注風險管理;制造業管理的重點是產品質量管理就是企業,而高科技企業管理的重點可能是知識管理等等。企業管理就是依據企業的使命與目標定位,結合企業自身情況與所處環境資源整合活動和行為的過程。法約爾指出管理的本質就是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這五大職能。
(3)提出了管理的原則。法約爾提出了管理的十四條原則:人員穩定、公平、秩序、統一指揮、等級制度、統一領導、集中、勞動分工、人員報酬、紀律、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權利與責任、團隊精神、首創精神。
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所處環境及企業目標對管理原則也有側重。例如,高科技企業的管理基本原則是員工比資產更重要,也就是說人員穩定及人員報酬是重點,員工身上的技術與專業能力才是最有價值的組織資產。
2 啟示
2.1 有效授權
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一企業老板黃老板請了一位職業經理人,為了讓我幫助他了解這位經理人的水平,黃老板給我看他寫的制度。這位職業經理人寫的《倉庫管理制度》中有這么一句話:“材料入庫后報銷需黃總簽字”。我問黃老板“這里的‘黃總是指誰?”黃老板說指自己。我又問,“你請他來不是做總經理的嗎?”黃老板說“是啊”。“他做了總經理,你當老板的還簽字,倉庫材料短缺是你老板負責還是他總經理負責?”“當然是他負責啊!”黃老板回答得很快。我又問“材料進來出去他都沒簽一個字,你怎么找他負責呢?”“這怎么辦?”黃老板這下沒話說了。
什么是有效授權?上級賦予下屬一定的權力和責任,下屬有一定的自主權采取行動,同時受到一定的約束和監督,這才是有效授權。現代企業需要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企業負責人需要給予有效的授權,這樣才能有效地管理企業。
2.2 制度
企業管理就是通過科學的手段(計劃、指揮、協調等)實現企業目標,不斷強化企業各個部門的合作能力,優化企業各個部門的結構,使企業的產出遠遠高過投入。管理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見也摸不著,企業就需要借助規章制度來實現,用它來傳遞和實現管理的理念、目標和方法。
企業規章制度是為了完成企業目標和管理需要,它有一定的適用范圍;針對的對象包括工作、企業活動、人員行為等;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和強制性。企業若想獲得長足發展,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3 管理出效益
管理最終的落腳點就是管理細節,執行力直面的就是細節管理,效益直接就在細節中體現。
女生閑暇時刻就喜歡出去逛逛街。在百貨商場,地理位置不錯,客流多。女裝很多,質量也不錯,價格“高空飛行”在成本之上。女生挑到幾件還不錯的衣服,打算試一下,結果發現試衣間前排隊的人很多,大概有30多人,而收銀處也不過三五人而已。漫長的等待,終于試穿出來。顧客抱怨說:比另一家差遠啦,這家店試衣間真差勁,就一面鏡子,空間還小,根本就無法看到試穿效果。調查發現平均3~5分鐘才有一個人進去試穿,不時有不耐煩的顧客從隊伍中離開,一直沒有發現有現場管理者出現進行干預。管理者的細節處理不夠或欠缺。
管理出效益——盡力解決縮短排隊試穿等候時間,手段:
(1)增加試衣間數量(可能局限商場布局,提升空間有限),改善試衣間的鏡子的數量、大小、光線強弱等。
(2)采取手段增強顧客購買的信心,促使顧客先購買再試穿:不在店內試穿的客戶,購買后享受10~15天甚至更長時間無條件退換貨優惠。
在這里明確自己店的定位,明確消費者群體的消費行為、心理和喜好,改變或設置相應空間布局,注重消費者的感受,處理感性的細節。這樣,就會降低試衣間的排隊壓力,避免不良口碑的出現,增加顧客好感,提高成交轉化率,就會從管理中獲得收益。
3 法約爾管理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3.1 企業計劃,一般而言就是企業的經營目標
企業在制訂計劃時,企業通常會過多地調整過往,而很少考慮企業的未來。這就要求在制訂計劃的時候必須保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良好關系(不間斷地信息流通,上下保持及時溝通)。
純粹的“自上而下”過于理論化,沒有考慮到目標的現實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當領導層在制訂抽象目標(計劃)的時候,如:下個月的鞋子銷量提高12%,未來2年內鞋子銷量翻番,當時甚至沒有多賣出去一雙鞋子。而“自下而上”的計劃通常非常的細致,企業每個部門都需要配備后備力量,對于企業來說就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所以制定企業的計劃,需要很好地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3.2 組織就像樹的樹枝,是企業有效運行的基礎和保障
企業組織架構本身是一種企業的人、物、信息、資金的流動的程序約定。企業決策的貫徹實施更是需要有一個流程,每個環節之間必須關系明確、活動步調協調。一個企業不可能像個地攤一樣,是老板一個人去實現決策所確立的目標,老板一個人來承擔一切事物。企業是一個社會經濟組織,必須要權責分明,做任何事情都事先必須要有制度和安排。否則企業就會像一盤散沙一樣,企業的目標計劃根本無法實現,至少是不可能有效實現。
3.3 指揮,使本單位的所有人做出最好的貢獻,實現本企業的利益
“不知道怎么管理的時候請不要瞎指揮。”這句話說得挺難聽,但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確實是真實存在。我們的管理者,經常在自己沒有任何見解的情況下胡亂指揮,造成公司的管理混亂。
一般的企業都沒有完整的流程管理,因此都是各個部門的“人制”,這樣極易因為管理者的拍腦袋、拍胸脯、拍大腿的“三拍”,造成對某一項目或公司發展的影響。那么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當你不知道怎么處理或怎么做的時候,就先不要動,等事物發展得更加透明以后再動也不遲。比如過馬路,車流很大,如果沒有絕對的速度過去,那就站在中間不要動,車流明朗了再動不遲,否則進退都會有危險。
當管理者不知道該下達什么指令的時候,可以找下屬溝通,拿出一個議題,聽取大家的意見,談話之間,你的思路就清晰起來。或者,請教你的上級,學會利用資源,類似的一個問題請教一次,我想他應該不會煩,或有其他想法。甚至,領導喜歡請教的下屬。
3.4 協調與控制
現代企業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區分法約爾管理理論中的協調與控制,在知識經濟時代,控制需轉移到協調中去。協調就像一個支點,支撐企業的計劃藍圖。
沃爾瑪從控制到協作的轉變,促使了寶潔公司改革的啟動。寶潔公司得到沃爾瑪的銷售數據,沃爾瑪的庫存由寶潔公司負責管理。徹底將寶潔與沃爾瑪的對抗關系變成了相互協作關系,降低了沃爾瑪和寶潔兩個公司的運營成本,兩個公司的業務運轉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也標志著沃爾瑪的業務運行模式永遠改變。這就是沃爾瑪和買家進行協調的開端。這個計劃的前提就是沃爾瑪公司和寶潔公司都必須放棄控制權,并建立新的協調關系。
協作文化,言易而行難。從控制向協調的轉變,最主要的挑戰是企業文化需要獲得開放性成長,實現真正的合作。協作就是核心競爭力。過去很多企業的改革都在強調協作,事實上大多企業仍圍繞著控制管理結構。協調是建立在溝通上(信息傳遞),就像現今的“滴滴打車”,將乘客和司機通過互聯網實現協作。
當個體、團隊在其陌生領域工作時,協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可能表現得更加明顯。大部分團隊或組織明白在緊急狀況、危急時刻要團結起來,這是一種下意識的狀態,因為它們清楚,危機狀況中只有團結才能保全集體。另外,領導者鼓勵協作的能力會影響到組織自身微妙變化的頻率和步伐,日常的團結協作只有不斷地被強化和獎勵,才能保障組織長遠的發展,協作水平是直接影響組織成長的加速器或減速器。
4 結語
知識經濟的今天,“經驗至上”還是大多數企業的一種考核標準,人們普遍認為管理經驗是取得管理資格的唯一標準。沒有管理經驗就不能做管理者,在企業中不重視管理知識培訓,認為管理能力都是靠經驗積累而來,導致企業在快速發展階段匱乏管理人才,管理人員管理能力不足。
要迅速且有效地提升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企業必須重視管理教育。世界級的大企業有這樣的一個共識——企業所有管理人員接受管理教育,這是企業得到良性發展的基礎。企業管理教育不但能快速提升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還能夠解決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管理人員不足的局面。
法約爾管理理論已被大家所熟知,沒有經過管理知識系統學習的管理人員可能會將其當作一般的管理理論。但正是從這極其一般的管理理論中淬煉出的企業經營基準職能——管理原則,在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斯蒂芬P羅賓斯,瑪麗庫爾特.管理學(第11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06-01.
[2] 布賴恩·羅伯遜.重新定義管理:合弄制改變世界.中信出版社,2015-10-01.
[3] 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學管理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05-01.
[4] 高德.管理術.青島出版社,2015-07-01.
[5] 孫國強.一般管理的先驅——亨利·法約爾.河北大學出版社,2011.11.
[6] 宋新宇.讓管理回歸簡單.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11-01.
[7] 謝拉特·德爾夫斯.50大管理難題解決方案.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01-01.
[8] 石真語,郭楚凡.管理就是走流程+管理就是定標準.人民郵電出版社,2014-12-01.
[9] 德魯克·馬恰列洛.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05-01.
[10] 羅賓斯.管理學原理(英文版·第7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