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 劉雪勇
摘 要:高爾夫作為一項集健身和休閑為一體的運動項目,由于引入國內時間短,發展較為緩慢,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足。內容首先分析了高爾夫專業教學發展的制約因素,其次提出了高爾夫教學模式的創新,希望能為高爾夫專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爾夫;教學模式;創新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國民經濟有了巨大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和休閑娛樂。高爾夫運動作為一種充滿自然魅力,集休閑與健身為一體的運動一經引入中國,就迅速成為風靡全國的休閑時尚。然而由于高爾夫在國內起步較晚,高爾夫專業的教學模式一直處于摸索發展階段,缺乏完善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爾夫產業的發展?;诖?,筆者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高爾夫專業教學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師資嚴重短缺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然而由于國內高爾夫發展時間較短,課程教育還處于摸索發展階段。再加上缺乏專業的高爾夫教師,目前很多教師都是半路出家,既沒有實踐經驗,也缺乏完善的教材,教學的難度可想而知。由于教師不足,教材缺乏,對高爾夫企業的實際情況不能深入了解,因此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無法開設。
(二)課程內容空泛,與實際需求存在差距
教材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依據,若缺乏好的教材,宏觀的課程目標就會缺乏執行的依據和基礎,人才培養目標就難以實現。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國內高爾夫課程教材通常是教師的復印資料,教學內容設置也不科學、不合理,缺乏科學依據,隨意性較高,實際的教學內容通常偏向于功能、作用等方面。
(三)課程實習和實踐實踐太少
實踐是高爾夫人才培養的關鍵,然而由于企業對學生實習態度不積極,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實踐機會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實際工作能力、運用知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高爾夫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一)完善高爾夫課程體系的設置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爾夫作為一種休閑體育在國內獲得了迅速的發展,高爾夫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徹底改變目前課程教學重理論、功能方面的模式,高爾夫教學課程的設置不能隨性而為,而要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的課程要符合高爾夫崗位的具體要求,同時要重視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同時強化核心課程的建設,在核心內容建設方面,要提升課程標準、課時量及考核標準。如禮儀訓練要盡量達到4、5級星級酒店對禮儀的要求;高爾夫技術方面要求學生至少可以達到18洞100桿,核心課程質量提高了,培養的學生才能符合企業的要求。除此之外,人文和職業素養的課程也不能缺少。
(二)校企聯合辦學,降低學校投入成本,實現教學一體化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程上授課,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學一體化就要完全打破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學??啥喾矫嬉M社會資源或校企聯合辦學,學校提供場地,讓社會資源或者企業負責資金聯合在高校內部建設高爾夫練習場,將學生學習的課堂搬到高爾夫草坪上進行,教師可在高爾夫草坪上對學生一邊講解教學內容,一邊進行實踐操作,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實踐知識,也是對教師能力的考察和衡量,也能不斷的促進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學校還可以將建設的高爾夫球場在空閑時間對外開放,讓學生在空閑時間實習實踐,即提升了社會資源的投資回報,還能為學生的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
(三)教學方式多元化
對高爾夫課堂教學,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學校和企業共同進行教學、實習指導,拓展國家交流合作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社會最有用、最基本的高爾夫技能,同時將高爾夫實踐操作的技術、練法及技能等傳授給學生,以便培養的學生具有較高的高爾夫專業技術和知識,滿足社會的需求。
(四)建“四化”教學管理途徑
“四化”教學管理途徑是指學生員工化、管理企業化、工作崗位化及俱樂部課堂化。學生員工化是指在高爾夫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按照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學生,并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學生打分;管理企業化是指高校在高爾夫教學管理過程中,可按照企業的要求對學生進行管理,并以此評定學生的成績;工作崗位化是指根據高爾夫不同崗位的需求,有目標的培養學生;俱樂部課堂化是指在進行高爾夫教學時,可將教學過程轉移到俱樂部進行,充分利用俱樂部的資源實現對學生理論和實踐的教學。
三、結語
總之,高爾夫作為國內新興起的專業,在諸多方面還存在不足,在改革與創新時要以市場為導向,抓住問題的矛盾點,明確教學改革目標。本文通過對高爾夫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希望能為高爾夫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婕,鄭剛.“體教結合”系統工程下云南省高爾夫人才教育實行“校企合作、產學研和”創新模式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10):67-72.
[2]魏忠發.中國高爾夫高等職業教育現狀與發展前景[J].教育教學論壇,2012,11:36-38.
(作者單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