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超凡
摘 要:模型教學法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用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們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能力。近些年來,生物學的模型構建教學法逐漸成為教育界研究的重點,很多學者和教師都熱衷于模型構建策略的研究。本文以高中生物學科的實際教學現狀為基礎,探究歸納了生物學模型構建的有效策略,現將經驗體會報告如下。
關鍵詞:生物;模型構建;有效性
在生物學教學活動中,模型構建是一種重要的科學學習方法,也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學生在生物學學習中能夠掌握模型構建方法,就掌握了一種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學成績,獲得有效的探究手段。現階段,生物學的模型方法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對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現如今,生物學教師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是,如何提高生物學模型構建教學的有效性,突破傳統的低效模式,更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現階段生物學模型構建教學現狀
最近幾年,模型教學法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普遍使用,相關的研究項目也越來越多,逐漸成為了生物學教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各大核心期刊先后發表了有關高中生物學模型構建方法的論文,各個學校也先后在課堂教學中推行模型教學方法。立足實際教學經驗,參考相關研究文獻,生物模型構建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研究深度有待提高
很多研究學者和一線教師都發表了有關生物模型構建教學方法的論文,但是他們的研究內容僅僅局限在模型構建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優點,對有效性策略的研究還較為淺顯。已經發表的論文和提出的論點過于模糊,沒有很強的方向感,也沒有規定明確的教目標。即使提出了一些方法和策略,但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不可能適用于每一所學校,每一位老師,每一個學生。還有的研究內容僅僅涉及到理論層面,所提出的方案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可行性較差,實用性和有效性有待考察。如果一種教學理念或教學方法想要得到大范圍的推廣使用,就一定要經過反復的實踐,不斷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研究內容過于局限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筆者發現,很多有關生物學模型構建教學方法的論文在研究內容上過于局限,僅僅停留在初級階段。很多研究者都是將模型構建教學方法應用于某一章節、某一課節中,僅僅是做出了初期嘗試,并沒有歸納出一個完整、全面、適用面廣的教學策略,使得生物模型構建教學的實踐手段仍然存在著一些局限和不足。生物模型構建教學強調系統性和規范性,最好在生物學教學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如果發展的過于片面,就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也會遇到種種阻礙,如果教師自身不能夠有效掌握模型構建的教學方法,在授課過程中就不能細致、完善的講解,學生無法接受這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學習興趣也會隨之下降,不利于生物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新教改的推進。
二、生物學模型構建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
作為生物學授課教師,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在日常的學習和教學活動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生物教師在推行模型構建教學方法之前,應該有效學習模型構建的相關知識,分析相關的教學經驗,并結合實際的教學現狀,對教學方法和實施策略進行恰當的調整。只有教師本人充分掌握模型構建的相關知識,才能夠在課堂上運用自由,才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實際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推廣探究性學習方法
在模型構建教學方法的推廣過程中,首先應該推廣探究性學習方法。在高中生物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如果學生能夠掌握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就能夠以自己的學習需求為基礎,歸納總結自己想要的知識。學生的基礎是參差不齊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個性發展的需求,推廣模型教學方法,并不是教師構建一個模型囊括所有的學生。而是教師把構建模型的這種方法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熟悉這種方法的內涵和價值,通過立即的努力和探究,構建出屬于自己的模型,更好為自己的生物學習服務,提高對生物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合理應用課程資源
在模型構建之前,應該先對教材中的課堂內容進行歸納和整合,根據具體的內容,進行模型構建指導訓練。如在“分子與細胞”一模塊中,模型構建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如“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有氧呼吸過程圖解”、“動(植)物的有絲分裂模型”等。在“遺傳與進化”這一模塊中,模型構建的內容可以是“模擬DNA分子雙螺旋結構”;制作“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示意圖”;孟德爾雜交試驗的“3:1”、“9:3”、“3:1”;將顯性基因和隱性基因進行字母化操作,提高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能力。模型構建可以是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處理,然后運用模型構建的方法進行教學。
總之,模型構建在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模型構建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教師應當加強學生模型建構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應盡量的多應用模型構建來進行教學。同時也應當努力提高課堂的模型構建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穗茸.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中學生物學,2009,08:25-27.
[2]陳然.模型建構與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細胞的增殖”一節課的教學研究[J].中學生物學,2011,02:31-32.
[3]陳欣,左勤勇.在生物學概念教學中開展概念模型建構活動——《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教學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11:48-50.
(作者單位:福州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