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華
數學源于生活,學習數學知識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于以上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做了一些嘗試:
一、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
數學概念具有抽象性,教學中應聯系學生日常生活,選用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件,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具體實例聯系起來,逐步形成新概念。
如:教學《減法的運算性質》,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如下教學:首先,創設一個讓學生當售貨員賣文具的情境,讓學生 根據下面題目的要求進行“買賣”活動。小明到學校小賣部買一把鉛筆和一把尺子。一支鉛筆的價錢是1角2分,一把直尺的價錢是2角8分。小明付出1元錢,售貨員應找給小明多少錢? 其次,讓學生說出在“買賣”過程中是如何“找退”的?說再次,組織學生討論:(1)“100—12—28”求的是什么?“100—(12+28)”又求的是什么?(2)兩種不同算法結果怎樣?(3)說明兩道式子有什么關系?由于學生已有錢幣在實際計算中運用減法運算性質的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學生 就不難概括出減法的運算性質。這樣教學,學生獲得感性材料十分充分,形成的表象也就更加鮮明。
二、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法則的推導過程
在進行計算法則教學時,應當避免將“法則”或“方法”作為一種“靜態的結果”直接進行灌輸,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自己去發現合理的算法,從而逐步歸納、推導出計算法則。
如:教學“小數加減法計算法則”時,若能聯系生活實際,把例題改編成學生熟悉的內容——元、角、分的知識進行教學,學生就感到自然,不陌生。可以從鋼筆與圓珠筆的價錢引入,求兩種筆一共多少錢,就把幾元和幾元相加,幾角和幾角相加,幾分和幾分相加。這就是筆算小數加減法的第一步: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當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時,就向前一位進一,學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滿十后,就是1角,則在角的這一位上加1,就多了1角;當角和角相加滿十后,就是1元,就在元的這一位上加1,就多了1元,依此類推。這樣,學生對小數的退位減法也能輕松的掌握。
三、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有待發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正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要貼近“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由于學生思維的創新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的創新。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中,有這樣一道題:“154-98=154-100+2”,學生對154-100時還要加上2難以理解,于是我讓學生表演買東西找零錢:媽媽帶了154元錢,去醫藥商店買一盒98元的西洋參,準備給爺爺補身體。她付給營業員100元的鈔票一張(應把154元減去100元),再找回2元(應加上2元)。在生活實踐的教學中,抽象的運算得到了實踐經驗的支持,具體的實踐經驗也經過了一番梳理和提煉,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使學生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愉快地訓練、發展了思維。
四、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應用題的分析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應用題教學要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探索,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這為應用題教學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學中若能把書本上的例題改編成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
如:教學“三步計算應用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聯系學生身邊的生活實際,把課堂變成舞臺,在課堂上辦起了“數學商店”,學生 當“售貨員”,教師當“顧客”,課上學生們利用自己鉛筆盒中的文具作“商品”辦起了“文具商店”。教師來到一組學生辦的“文具商店”里買文具,問:“售貨員,鉛筆多少錢一支?橡皮多少錢一塊?我要買2支鉛筆,4塊橡皮,你應收多少錢?”教師又來到另一組又買了5把直尺、3支鋼筆```````教師在教室里“兜”了一圈,提供了好幾道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然后請各組“售貨員”匯報一下,你們是怎么算的?由于學生對購買文具都親自經歷過,算起來當然得心應手。學生在這種聯系生活的活動中,不僅學會了如何解答三步應用題,而且對這類應用題的分析過程也得到了很好的訓練。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要靈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學內容放在真實有趣的情境里,讓學生在探索中經歷“再創造”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