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唐健 陳凱
摘 要: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蘭州市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發展潛力巨大。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運用SWOT分析法,對蘭州市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存在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析,據此提出蘭州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相關策略,以期為甘肅省文化產業的良好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SWOT;蘭州市;文化軟實力;研究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1-0103-02
文化產業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象征。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作用。提高蘭州市城市文化軟實力對于蘭州市經濟、民生、城市綜合競爭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了“軟實力”的思想。他認為,“軟實力”的概念即一個國家通過其文化影響、意識形態以及外交政策等要素,對他國產生吸引力,最終達到其發展的目的。文化軟實力是軟實力的一部分。有人認為,文化軟實力是一種思想、觀念和文化,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創造力及影響力的綜合反映。也有學者認為,文化軟實力是指文化本身所附有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增加一個國家或城市的凝聚力、創造力、競爭力和吸引力[1]。綜合以上觀點,我們認為,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軟實力則包括意識形態、價值體系、政治制度、民族文化、外交政策、國民素質與形象等[2]。
舊金山大學管理學 H. Weihrich 教授于20 世紀 80 年代初提出了SWOT分析法,即通過識別和綜合分析評估對象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等要素得出一系列相應結論。
(一)蘭州市文化軟實力的優勢
1.文化產業初具規模
近年來,蘭州市文化產業得到積極發展,截至2014年末,文化產業完成增加值51.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2.68%,比上年增長25.5%。全市有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館9個、國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博物館22個。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比上年提高0.25和0.3個百分點,分別為99.64%和99.70% [3]。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產業體系已初步形成,并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
2.歷史文化遺產豐富
蘭州市有珍貴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不僅有集文化、工藝、風情于一體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而且有歷代書目中極為罕見的圖書珍本,同時有絲綢之路、敦煌學、西域研究類等圖書藏本以及有關研究少數民族的大量文獻和地方志;此外,還有一批具有歷史、科學價值和藝術的古墓葬、古遺跡、古建筑、石窟寺、古井名泉、古樹名木、近代和現代代表性建筑物及重要史跡。
3.文化資源富集
蘭州市擁有鮮明特色的黃河文化資源,擁有一批有特色的口頭傳統藝術、禮儀、傳統手工藝技能等;此外,有以什川梨花會、五泉山廟會等為代表的歲時節會,有以蘭州鼓子、太平鼓等為代表的民間演唱藝術,有以刻葫蘆、卵石雕、剪紙等為代表的工藝制品。這些文化資源地方特色濃郁,創意開發潛力巨大。同時,民俗文化、節慶文化和廣場文化、社區文化等異彩紛呈,蓬勃發展。
4.創意文化產業潛力巨大
近幾年來,蘭州市以高標準建設創意文化產業園為核心,以讀者集團、蘭州大劇院等為發展重點,以設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為抓手,優先培育和集群式發展表演藝術、文化娛樂、傳媒出版、影視制作等創意產業,形成比較完善的集生產、服務、銷售網絡于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
(二)蘭州市文化軟實力的劣勢
1.文化創新力度不夠
雖然目前蘭州市的文化產品數量較多,已經開發出《讀者》雜志、“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一些傳統的文化品牌,但是總的來說,蘭州市的文化創新力度還不夠,品牌創新不足。蘭州的文化產品大都是傳統的產品,缺乏一定的創新性,而且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也比較小。所以現在的文化產品由于價值較低,很難對經濟有所貢獻。
2.高端創意人才匱乏
蘭州市人才的匱乏對文化的發展起著相當大的制約作用。蘭州市的人才雖然在總數上來說比較大,但是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才較少,而且在各個地方的分布也不合理。目前,蘭州市的文化工作人員超過5萬人,但高級文化人才所占比例還不到10%,50%以上文化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60%以上的文化人員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識,在管理上沒有經過基本的培訓。此外,蘭州市的高端人才外流現象嚴重。
3.文化產業資金投入不足
雖然蘭州市的經濟發展比較迅速,但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夠。蘭州市的經濟基礎較弱,沒有豐富的收入來源[4]。首先,政府部門對文化的資金投入數目偏低。對中小文化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其次,在社會投資中,投資渠道嚴重受阻;省外資金對蘭州市文化產業的支持程度很低,最后,資金的有效利用也不夠。由于資金的有限性,政府在將資金在各個文化項目之間進行投資時難以做到效益最大化,造成一定的資金浪費現象。
4.文化資源缺少深度發掘
一方面,蘭州市在文化資源整合方面欠缺,文化資源的開發力度也不夠,開發程度較淺,大都只是對原有遺址的修繕建設、對一些歷史文化資料的整理分類。另一方面,蘭州市文化產業集聚力度不夠,有影響力的文化產業品牌和實體較少,這就使得文化資源在向資本轉化的過程中能力較弱。此外,蘭州市的文化對外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方式也比較單一落后。
(三)蘭州市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機遇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這說明文化產業的發展已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蘭州市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蘭州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都為蘭州市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省委“3341”項目工程以及市委“1399”項目帶動戰略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文化產業新的發展增長極。
(四)蘭州市文化軟實力面臨的挑戰
蘭州市地處祖國西北地區,經濟欠發達,對外交往的通道不暢,信息較匱乏,開放程度也有限,長期閉塞的居住環境使該地區居民缺乏競爭意識和開放觀念,同時文化服務體系落后于文化軟實力發展的需要,這使蘭州市文化軟實力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及復雜的競爭形勢。
提升蘭州市的文化軟實力對于蘭州市的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要。然而,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需要長期的摸索和努力,應是蘭州市的一項長期戰略。
(一)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一方面,以節會賽事為平臺,增強影響力和吸引力。包括繼續辦好具有國際影響的賽事,如國際馬拉松賽、蘭洽會等;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辦好國際化節會活動,如中國國際鼓文化藝術節、中國國際演出交易會等;辦好本土特色文化旅游節會,如什川梨花節、安寧桃花節等。另一方面,以文化旅游宣傳推介為依托,提升影響力。首先,做好黃河文章,廣泛宣傳“黃河之都、金城蘭州”城市形象,打造“金”字招牌[5]。其次,極力打造“中國西北游、出發在蘭州”為代表的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加強與其他地區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提升西北游出發地和蘭州市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最后,在《鼓舞中國》、《大夢敦煌》的基礎上,以蘭州黃河文化為背景,加快創作高水平影視作品和文藝精品,不斷提升蘭州市文化藝術品牌影響力。
(二)建設文化創新人才集聚區
一是依托在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高端文藝人才培養,為蘭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二是有針對性、分重點、分層次地對現有從事文化產業的人員進行定期定點培訓,并不斷提高培訓水平。三是以掛職、交流等方式,選派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員到先進城市學習,開拓思維和眼界,提升綜合能力。四是以文化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為主導,以重點項目吸引人才,吸納一批急需人才,造就一批領軍人才,為蘭州市后備人才建設提供保障。
(三)拓寬文化融資渠道
首先要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做好文化項目招商、文化產品展示和文化產業推介。對已引進的項目,要注重資金到位率、履約率和落地率,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其次要加大文化產業政策扶持。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出臺具體的土地、投融資等方面的特殊優惠政策。最后要加快實施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以市委、市政府確定的27個重點文化產業發展項目為依托,蘭州市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項目支持,從而推動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四)發掘資源多樣化開發模式
蘭州市的旅游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地方特色資源都很豐富。一方面要制定規范的制度,保證文化資源按部就班合理開發、利用。對蘭州市文化資源的開發和發展過程嚴格進行有效監督,在充分開發的基礎上做好開發后的后期工作,保證資源開發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文化資源的整合。不僅要加大歷史文物開發保護、深入挖掘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要繼續積極申報歷史文化名鎮;同時要進一步豐富紅色文化內容,打造一批具有蘭州特色的紅色歷史文化品牌。
參考文獻:
[1] 北京大學中國軟實力課題組.軟實力在中國的實踐[EB/OL].人民網——理論頻道.
[2] 楊勝群.小議文化軟實力[J].眺望,2007,(11) .
[3] 2014年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EB/OL].http://tjj.lanzhou.gov.cn/,2015-12-10.
[4] 高宇.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甘肅:蘭州大學,2013.
[5] 楊艷伶.大蘭州文化圈:繪制亮麗厚重的城市“名片”[J].社科縱橫,2012,(2):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