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不斷發展,工業化進程也在不斷加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環境的重要地位不斷凸顯。林業現狀和發展在生態可持續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對林業建設也一直不遺余力地推進,例如實施“退耕還林”政策、天然林保護工程、優良樹木品種的引進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長期的林業建設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關鍵詞:林業;營林生產;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1.065
1 營林生產與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主要指的是經濟、生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從經濟角度上看,就是要求在社會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包括收入、資金、能源等在內的各項均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可持續發展則是在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兼顧生態系統,做到生態保護,不破壞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等能力;社會可持續發展則是在發展經濟建設同時保證社會的穩定性、文化道德、人口總量等可持續發展。
林業生產的經濟利益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生產創造,二是林業資源開采。林業不僅是林業生產經濟保障的關鍵,更是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部分。因此,要想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好營林生產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營林生產過程中,必須要嚴格把關開采條件,遵守適度開采原則,杜絕亂砍濫伐現象,加強營林工作管理。近年來,東北地區林業營林生產已經逐步由粗放造林漸漸轉變為精細集約造林,不斷對林業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等工作,使東北地區林業得到了跨越式發展,生態系統得到改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但生態建設的腳步不能停滯,還要借鑒國內外營林典型結合本地林業狀況以提高林業發展水平。堅持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推進混交林發展,融入科學技術,推進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
2 營林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飛躍發展,生態環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近年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生態環境得到不斷改善。林業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環節,雖然林業不斷得到重視,但是仍有諸多問題制約著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比如撫育不夠,林木選種與市場脫節,缺乏合理的盈利規劃,科學指導明顯不足,重造輕管,過度采伐等。因此不斷改善林業生態環境對營林工作者來說任重而道遠。
3營林生產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3.1 提高生產技術,加大營林投入
在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中,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加大營林生產資金投入,提供先進科技支持,使得營林生產的相關科技理論得到促進以及實踐得到落實。不斷引進營林生產先進經驗,提供營林生產技術指導,提高生產技術,加強營林管理水平。在發展過程中,提高營林生產技術應用能力,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最優化的產品進行開發培育,從而實現經濟與生態共同發展,帶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3.2 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強林業監管
好的林業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護,法律法規的滯后導致部分人鉆法律的空子,以致亂砍亂伐、肆意放牧現象頻發,在利益的驅使下,林業破壞違法行為加劇阻礙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所以,在努力促進營林生產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做到聯合管制,構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
強化營林部門工作人員法律意識。通過宣傳、培訓等方式提高營林工作人員林業生態意識,充分認識到個人與社會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并對相關人員制定獎懲制度,實行責任負責制,從而在主動性與被動性上雙重加強營林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
營林部門應從大局出發,根據當地的營林狀況,正確審視營林生產可持續與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分析研究林業相關法律法規的不足之處,與時俱進對其進行彌補和完善,使其能夠在營林生產與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3 推進林業結構優化,轉換傳統思路
在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不僅要對營林樹木品種進行優化,還要對市場調研進行優化,及時與市場對接,引進成活率高,符合市場需求的樹種進行培育,不僅經濟價值以及社會效益達到可持續發展,還能夠保證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營林生產過程中,要不斷提高林木的開發力度從而實現深加工,避免林木作為低層次材料直接進入到市場,以增加林木的高層次開發利用;在發展營林生產過程中,可以對林木的附加資源進行開發,適當培育園藝花卉,對林木品種進行優化配置,同時發展旅游業。如此不僅能為當地提供經濟效益,還能陶冶情操,并且有利于環境的保護和美化,對營林生產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張東威,本科學歷,前郭縣烏蘭圖嘎鄉林場,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營林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