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職處理: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降為正廳級非領導職務。
2016年1月14日,梧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罷免劉志勇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代表職務。1月2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免去劉志勇政協第十一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席職務、撤銷其自治區政協委員資格。
劉志勇生于1955年,現年61歲,仕途履歷從未離開過廣西。他曾在企業工作24年,當過鉗工、車間副主任、副總工程師、廠長。
1995年,40歲的劉志勇開始從政,歷任桂林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經貿委主任、廣西安監局局長、廣西農墾局局長等職。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5年間,曾主政梧州,任梧州市委書記。2014年1月起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
據梧州當地官員反映,劉志勇主政梧州5年間,拆除了梧州高中、梧州一中、梧州二中、梧州市職業中學、梧州市第十四中學、梧州市會計中專學校等多所學校。
“從2011年開始,每一年拆兩間半學校,對梧州教育造成了一定影響。”
梧州市一名教育系統退休老干部說,劉志勇主政梧州期間,拆除了多所學校,“市里調整教育資源,這個教育部門也能理解,不過,梧州高中和梧州一中的搬遷,存在一些問題。”
梧州一中和梧州高中都是百年老校,梧州一中的前身是梧州晚清優貢嚴式镠創建于1896年的“中西學堂”,是廣西最早建立的中學,現為廣西示范性普通高中;梧州高中的前身為始建于1905年的冰井學堂,是梧州最早的新式學校之一,現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重點中學。
2010年,梧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梧州一中初中部搬遷到梧州高中,梧州高中則遷到梧州紅嶺新區。梧州一中初中部遷走后的土地連同梧州一中操場,整個地塊改建商貿區。
對此,教育界不少人有意見,認為存在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國務院有規定,教育用地只能增加不能減少,但是一中操場連同初中部遷走后的土地改為商業用地,就相當于減少了教育用地;另一個問題是,出于調整教育資源的考慮,即便需要遷走梧州一中初中部,也可以直接將初中部遷到紅嶺新區,沒有必要兩步走,初中部遷到梧州高中,梧州高中再遷到紅嶺,這樣的遷校方案,對于梧州高中、梧州一中兩所學校的教學都有一定影響,學生安置、住宿問題、食堂問題,遷校本身就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
盡管教育界存在不同意見,不過,遷校方案還是如期進行。
另外,劉志勇主政梧州期間,曾推出“整治三沖工程”
(當地整治山體自然災害的工程),北伐名將葉琪的墓園因在整治范圍內,一度面臨“遷墳危局”。葉琪家人多方奔走呼吁,墓園才得以保留。
據梧州市政協官網發布的“北伐名將葉琪”資料介紹,葉琪是廣西容縣容城鎮人,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軍長、集團軍參謀長等職,是國民政府陸軍上將,參加了兩次北伐,1935年因騎馬兩次受汽車所驚狂奔,墜馬身亡,后葬在梧州白云山。葉琪墓為梧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4月,山腳墓道大門牌坊上蔣中正題字的“儒將風猷”坊額牌匾突然不知所蹤;9月,墓園內黃旭初(1931- 1950年任廣西省主席)題字的“憶翠亭”(葉琪字翠微)牌匾,也突然消失,墓園中的石凳也被破壞。次年3月,負責拆遷的部門找到葉琪后人,勸說她同意遷墳,稱周圍的房子都被拆了,風水已經被破壞了,不如搬到風水好的地方。
據媒體報道,此后,關于葉琪墓的問題,一直在“拆,還是不拆”中博弈。
為此,葉琪之女、曾做過梧州市委副書記的退休干部葉肇盅,還曾給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的馬飚寫信,反映情況,并很快收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統戰部的回函,稱:因為葉家人對遷還是不遷還沒有達成統一意見,所以梧州市方面還會繼續與葉家協商。葉肇盅當即給梧州市統戰部長打了個電話,告訴對方:“我們意見是統一的,就是不遷。”
有人猜測,劉志勇被罷免自治區人大代表資格與拆遷事件有關。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