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
摘 要:近年來,有關盈余管理的話題一直是會計界學術研究的熱點,尤其是隨著我國的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管理層、債權人、股東等等一些利益相關者在做出決策時,往往對企業的會計信息更加關注。高管薪酬契約尤其是股權激勵能否發揮公司治理作用、降低代理成本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盈余管理;高管薪酬;投資者情緒
中圖分類號:F2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1-0142-02
(一)關于盈余管理的定義
關于盈余管理的定義有很多。國內外說法雖有不同,但是從其本質上來看,其實盈余管理就是公司管理層利用對會計政策的選擇或安排真實交易來粉飾經營,進而改變財務報表、財務報告中的相關數據,從而達到誤導企業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情況的掌握,同時還會影響以會計盈利為基礎的契約。
盈余管理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應計盈余管理,一種是真實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通過對不同會計方法的選擇或利用會計估計變更的方法,來達到操控應計項目的盈余的目的,因它不牽涉真實的交易活動,所以該種方法并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重大影響。而真實盈余管理則是通過操控真實經營活動來改變會計盈余,因此,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則會對公司當前和未來的現金流產生直接的影響,且影響十分重大,有礙公司長遠發展。
(二)國外研究現狀
公司高管追求更高的薪酬無疑是眾多盈余管理的動機中最基本動機之一。在以往的相關文獻中都有提到公司高管與股東之間存在的委托代理問題。Watts和Zimmerman以及Healy等最早對盈余管理問題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以公司業績為基礎的薪酬契約公司中,公司高管有為提高自身薪酬而進行盈余管理行為的動機。
(三)國內研究現狀
傅頎等(2013)[1]從上市公司的高管權力角度研究了薪酬激勵與盈余管理問題的復雜關系。研究發現,在信息流通時代,開放的資本市場中,為達到經營目標,高管們完全有可能為滿足自身激勵目標進行會計盈余操縱,從而最大化其自身收益。肖淑芳等也對此有研究,研究同樣發現了上市公司高管發生盈余管理行為來調節公司的經營業績,從而提高自身的行權收益。上市公司往往會在業績考核基期通過向下的盈余管理打壓基期的業績指標,以此降低行權難度。
(一)國外研究現狀
Warfield等早期研究高管持股與盈余管理關系并得出結論:二者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即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隨著高管持股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但是Philippon在后續研究中發現,當將股權激勵引入公司高管薪酬契約中以后,公司高管反而進行了顯著的真實盈余管理活動。Peng和Rell(2008)[2]研究了上市公司高管的貨幣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發現,貨幣薪酬對盈余管理程度和股東訴訟無顯著影響,而公司高管的期權報酬水平與盈余管理程度顯著正相關。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一般情況下,如果對于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勵處于比較高的水平時,那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高管利益與股東的利益保持一致,此時上市公司高管自然不會從事對公司利益損害的真實盈余管理活動,會更好對公司進行合理的各種經營規劃,從而使得公司的生產經營處于最佳的狀態中,進而取得長久穩定的發展。但對應計盈余管理的影響明顯弱于真實盈余管理,因此利益趨同效應的作用有限。關于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國內也進行了大量研究。王兵等將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作為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研究中的股權激勵的代理變量研究,發現公司高管持股比例與盈余管理呈正相關。陳勝藍和盧銳通過對高管薪酬與盈余管理關系的研究發現,公司高管通過盈余管理顯著提高了貨幣薪酬水平。以上研究表明,雖然股權激勵理論上能夠減少真實盈余管理行為,但是由于我國股權激勵計劃還不夠完善,且缺乏應有的激勵性,反而導致高管更多的進行真實盈余管理活動。由此可見,股權激勵其實是引發公司高管進行盈余管理的直接動因,并且二者呈正相關。
(一)國外研究現狀
Rajgopal,從盈余管理的迎合動機角度進行研究,其結果表明,當預期該上市公司有正向的Earnings surprise時,往往容易會引發投資者樂觀的情緒,從而上市公司高管會進行正向的盈余管理操控活動來迎合樂觀的投資者情緒,進而達到維持或進一步提高股票價格。Chen和Lin也發現,投資者們對于上市公司正向的盈余震驚需求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呈正相關關系,這一結論說明,公司高管實施盈余管理以迎合投資者情緒。也正是因為這些,最終導致了投資者更偏好正向的盈余震驚。
(二)國內研究現狀
權小鋒在2010年對資本市場公司高管盈余管理問題進行了研究,發現具有信息優勢的高管會擇機公布盈余公告,在投資者關注比較高的狀態下上市公司高管往往會公布好消息,而在投資者關注度較低時公布壞消息。譚躍等在2011年研究發現,對于股市穩定時期而言,公司高管們往往會操控應計項目來進行盈余管理,從而調動投資者的情緒,吸引投資者,從而使得公司股價提升。花貴如等(2015)[3]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每個人都處在社會生活當中,因此其情緒和行為會或多或少地被他人左右,并且會影響其后續的行為決策。由此可見,對于投資者情緒高漲的狀態而言,企業高管對于企業管理的信心將增加,進而可能引發其低估項目投資的風險,高估項目投資的回報,雖然可能提高企業投資水平,但是其風險水平也隨之增大;反之,情緒低落的投資者會誘發管理者的悲觀,有可能促使企業投資水平降低。
本文主要從盈余管理的內涵及動機、高管薪酬與盈余的管理的關系、投資者情緒與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三個方面,對現有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從目前情況來看,專家學者們多數都是從資本市場動機的角度進行研究,缺少從投資者心理角度的分析,并且很少文獻會對盈余管理方式中真實盈余管理和應計盈余管理進行分別分析。或許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從這些全新的角度來豐富盈余管理方面的研究。另外,由于真實盈余管理會影響現金流,對企業發展能夠造成重大的影響,往往會導致企業偏離正常的經營狀態;提供虛假交易信息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企業對于資本市場運行的正常秩序而言也影響重大,其最終結果可能會誤導投資者的決策,從而降低資本市場的配置效率。因此,與真實盈余管理相關的一些問題也將是后續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傅頎,鄧川.高管控制權、薪酬與盈余管理[J].財經論叢,2013, (4):66-72.
[2] Peng,Rell.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Sarbanes Oxley period.[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3] 花貴如,鄭凱,劉志遠.機構投資者是股票市場影響實體經濟的助推器嗎?——基于投資者情緒對公司資本投資的視角[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2):51-5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topic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en the focus of accounting academic research, especially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creditors, shareholders and so on a number of stakeholder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often to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ore attenti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especially equity incentive can play a role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duce the agency cost is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earnings management;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vestor sent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