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秋 鄧慧 王葳 馬松林



摘 要:為了更好地貫徹養護工作, 及時采集數據,可以通過路面平整度的時間序列數學模型提出路面平整度預測,建立科學的綜合養護方案,以有效測量出路面的真實平整度,避免路面測量過程中檢測數據不充分產生的誤差,導致不能準確判斷路面平整度數據問題。這樣,可以降低公路的養護成本,使道路得到及時養護,提高公路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最小二乘法;公路養活;回歸理論
中圖分類號:F540.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1-0167-02
隨著國民經濟迅猛發展,交通物流產業不斷擴大,公路使用率劇增。我國高速公路管理單位制定了高速公路日常養護包干管理辦法,從而實現“及時養護、防范為主、按時搶修、提高效率、保持檢查、預算合理、定期修復”。為了更好地貫徹養護工作, 及時采集數據,通過路面平整度的時間序列數學模型,提出路面平整度預測,建立科學的綜合養護方案。研究這種數據的統計方法就是時間序列分析。時間序列數學模型在理論上已趨成熟,它用有限參數線性模型描述時間序列的發展趨勢,便于進行統計分析與數學處理,預測高速公路使用年限、路面平整度的變化程度,提出綜合養護方案。由于近幾年不斷發展,具有了科學化的管理措施與養護技術,如果能準確及時提出養護方案,就可以促進提高管理養護水平,同時模型擬合的精度也基本能達到實際工程的要求[1]。
(一)道路數據采集
在實際路面測量中,由于只能測到路面不平度的有限數據,所以我們利用時間序列分析,主要任務就是根據觀測到的有限數據,通過時間序列數學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數據擬合,建立盡可能多的數據統計,然后利用模型去解釋數據的統計規律,以達到對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或預報的目的。在時間序列分析中,有兩類簡單而又常用的模型: 自回歸模型(AR)和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ARMA) [2]。
路面平整度的時間序列模型數據采集是通過自動檢測系統完成,其特征在于,要想完成自動化檢測系統,需要通過USB接口傳輸線連接AD轉換器,AD轉換器連接PLC,PLC連接存儲器和數據處理器,數據處理器連接顯示屏。可以將自動化檢測系統安裝在檢測車上,檢測車上設有測距傳感器和定位傳感器各8個。我們需要定時采集數據。本文所采集數據是由道路綜合檢測車對實際路段測得。該設備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學院侯相深、馬松林、王華等人自行開發設計的(見圖1所示)。基本原理是通過USB接口,通過傳輸線將采集的數據直接存入;在檢測車上有一個便攜式處理器,通過處理器進行數據處理。哈工大設計的工程檢測車,由于是由16個傳感器所組成,因而每次可以測量一個行車路面的16個點,每次每組得到16個檢測數據[3]。
(二)對測量數據序列進行預處理
(三)模型識別和定階
當我們對AR模型確定了16階次,通過數學模型中的參數的確定,判斷路面的平整度指標,由所給樣本進行參數估計。而模型參數估計的方法有矩方法、最小二乘法和極大似然法。所給數據得到的樣本如果滿足正態分布,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參數估計。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就是殘差平方和達到最小條件下,所得到的對未知參數的估計值。也可以采用極大似然法進行參數估計,得到和最小二乘法基本一致的結果。由于時間序列數學模型僅依賴于有限參數——自回歸系數、滑動平均系數及輸入白噪聲的方差。根據實際路面數據,如下表。
第一行:路面平整度指標 ;
第二行:標準軸載作用次數N。
所以根據數據的統計樣本,代人數學模型,發現統計規律,由所得的路面平整度的數量指標,得到判斷結果和誤差范圍。但道路過程不具有遍歷性,該實測數據為非標準道路,所以可以根據非標準道路時序模型進行參數估計和預估統計結果[5]。
由統計數據代入時間序列數學模型,可以通過統計軟件進行擬合,擬合后的曲線可以看出有明顯的趨勢性,路面具有時間序列平穩化特點。路面變化也服從平穩化發展趨勢。在前面已經給出了平穩化的方法,該方法中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差分法,若一次差分后所得的結果不隨時間變化具有平穩化,如果序列還不滿足平穩性條件,則可以進行二次差分,直到得到的時間序列是平穩變化為止[6]。
以上我們根據哈綏高速路面和天津高速的實測數據,代入路面平整度數學模型判定路面等級,經過檢驗,確定誤差估計范圍,可以準確確定路面的整體狀況。按照數據統計規律,通過時序模型預測路面平整度,有利于提前做好路面養護方案,落實責任。通過以上方法可以保證黑龍江省公路建設的有效實施。通過黑龍江省公路建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促進該省經濟建設,提高經濟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 袁治.關于高速公路維修保養的幾點意見[J].科技資訊,2010,(11):107.
[2] 劉次華.隨機過程[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187-189
[3] 王佳秋,王崴,鄧慧,馬松林.路面平整度的時間序列模型[J].大學數學2013,(10):96-102.
[4] 王行建,劉欣.ARMA時間序列模型的研究與應用[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08,27 (10):1-3.
[5] 黃建洪,陳志偉,傅戈雁.時間序列預測模型的建模方法與應用[J].機械制造,2007,11(5):1-2.
[6] 侯相深.車轍儀的開發要點[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