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平 李驊
摘 要:伴隨時代的發展,我國教育工作不斷深入變革,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已然成為當下體育教學水平進一步加強和提升的必然要求,近幾年來,研究者以生態學理論為基本切入點,逐步加強對于生態化體育教育工作的研究,致力于構建出完善的生態體育教育的理論體系。本文運用體育學、生態學等相關的原理,對體育教育的生態學理論體系作出系統性的研究。
關鍵詞:理論體系;體育教育;體育教育生態學;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5-0294-01
當前,體育教育生態學仍然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是一種實踐策略和教育理念,并且也是一種體現自然、和諧和平衡的教育方式,重點突出了體育教育和各類主體環境間的協調、互動、關懷、共生等的和諧生態行為的特點,也給教育研究者有利地提供一個新的視角。體育學者們逐步深入地對體育生態理論進行研究,為建構出完善的體育生態理論體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幫助。
1.對于體育學、生態學、體育教育生態學概念的概述
體育學是研究體育科學的體系以及其發展方向的一門學科,內容著重于研究體育科學體系的層次、結構和其演變。研究體育科學的體系主要根據是:科學的發展有嚴密的層次性,遵循科學發展一般規律,體育科學是科學總體中的一環。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和其周圍環境互相關系的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研究對象、方法及任務的比較完整并且獨立的學科。研究的方法經過了描述——實驗——物質定量這三個最主要的過程。
體育教育生態學是把生態學的理論引入到體育教育當中,其屬體育生態學主要的分支,致力在研究社會、文化、自然、環境等因素和體育教育教學之間的關系,注重以生態、發展、開放的理念、態度、視角來對待體育教育及教學工作,且使用生態方法對體育教育教學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改進,因而推動體育教育教學的工作在新時代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此,我們可以依據體育學和生態學的基本含義把體育教育生態學定義為:運用生態學原理以及生態主義理論研究的體育教學問題,突出用生態的原理和方法來解析復雜的體育教學問題,并且通過生態的模式展開教學實踐,從而實現體育教育教學生態化,增強學生生態體育的意識與行為。從而促進人、自然、社會、體育和諧發展的一門學科。
2.對于體育教育生態學的基本規律理解
(1)體育教育生態的平衡與失調
體育生態平衡指體育生態系統通過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而達到的一種穩定狀態,這種穩定狀態有關于體育教學中的各因素都實現相互協調促進、共同進步的一種穩定狀態。環境在變化、體育人口在不斷變化、組織進一步完善、體育模式在發展,因此,體育生態系統在不斷變化、不斷更新。當前,我國的體育教學過于強調大家的升學率和過級率,從而導致諸多問題,例如體育考試作弊、考試前訓練強度超過負荷造成身體損傷等。因為對體育教育生態平衡的不重視,其直接影響我國目前體育教學的質量,阻礙我國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
(2)競爭機制和協同進化
體育當中的一些競爭是無法避免的,學校體育或者是競技體育,都一定程度涵蓋了競爭的因素,競爭的類目有很多種,例如個體之間的競爭、群體間的相互競爭。競技體育之中的競爭表現最激烈,而學校體育相比較而言競爭程度弱,良性競爭的范圍可促進學校的發展,提高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不斷進步,競爭機制,有助于體育院校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加速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3.體育教育中構建生態理論體系的策略
(1)整體生態系統建設
以體育教育生態學之理論視角來講,體育教育工作存在較復雜的層次性關系,它包含復雜的內部結構,而且涵蓋于整個社會的環境和各種規范中。總而言之,建構宏觀生態系統,要由系統的開發人、被開發人、轉變人、被轉變人等齊心努力。并且,這些人員須要全面地整合協調現在的體育教育當中的工作、其周圍環境所存在的良性關系。要以學校體育教育的實際為依托,順應各項關系的利和弊,以使體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實現與周圍環境的協調。
(2)個體及群體系統
個體層次的系統建構,比較著重于去關注學生個體在進行體育學習時與教師、朋友、同學的關系和體育教育的器材、場所、一些個性化的獨特設備,無論何時何地,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都應當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生態體育教育理論體系成為現實的前提,就是立足學生,構建出學生個體和整體的和諧關系,使整體的生態系統能夠獲得微觀環境強有力的支撐。考究影響每個群體獨具的特征,從中實施有利于該群體良性發展的因素,使得該群體中營造出和諧的生態氛圍,確保體育教育工作在群體發展生態化的基礎之上,能實現全面的發展。
4.結語
本研究根據對體育教育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構建出體育教育生態學相關的理論體系。我國當前體育教育在新時期的發展顯現出落后性,阻礙了體育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體育教育人員應當全力將生態學理論引入到體育教育各個層面 ,以推動體育教育在未來時期的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深,張鐵雄.體育教育生態學的發展路徑及態勢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2).
[2]張保平.體育教育生態環境優化思考[J].價值工程,2011(23).
[3]馬德森,王乃英.教育生態學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育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8(03).
[4]曾慶欣,王志超,李磊.教育視野下的體育生態化理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12(12):88-90.
[5]國家體育總局.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J].中國學校體育,2006(10) : 4-5.
[6]宋敏敏.擴招后高校體育教育資源的現狀與對策研究——從教育生態平衡視角出發[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9(1) : 79-81.
[7]鄧羅平,等.“生態體育”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構建與應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9) : 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