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圣義
走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隨處都能看見那一對對相依相偎的情侶。筆者攔住一位迎面走來的高個子男生,向他了解校園大學生的同居現象,他笑了笑,很平淡地說:“在大學里沒有談過戀愛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沒有不想談的,除非他有問題。而戀愛過的,很少沒有同居過。”
婚戀觀是人們價值觀在戀愛、婚姻問題上的體現,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和西方婚戀觀的傳入,年輕人的婚戀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同居已經不知不覺成為大學生中的普遍現象,對此,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深感憂慮。目前,許多高校內均安放了避孕套自動售賣機,應該說,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
據新聞報道,2015年11月初,在河南省某高校發生了一件丑聞。一天深夜,學校保衛處在搜查一名潛入宿舍樓的小偷時,竟然在一男生宿舍內查出5名和男生同宿一床的女生。此事一出,校園內外一片嘩然。作為校方,本來應該是“家丑不可外揚”的,卻大膽對其進行曝光,其中有學校的一片苦心,旨在提出警示,請廣大師生乃至社會人士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
當代大學生同居原因
1顯示愛情的忠誠
有的女生在戀愛過程中對男友很滿意,視對方為夢中的白馬王子,對方卻對她若即若離。姑娘生怕飛走了金鳳凰,于是主動獻出貞操,試圖以最寶貴的圣地換取忠誠的愛情。
“我怕失去了他,”某高校的一名女生說道,“我很愛他,只要我們發生了性關系,他就會負起責任,再不會離開我了,因為如果那樣,他就會受到良心上的譴責而永遠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其實,這名女生并沒有領悟到愛的真諦。愛是相互吸引的,她即使用獻祭式的真誠拴住了他的肉體,卻不可能喚醒他心靈深處酣睡的愛。換一種角度講,她最多只懂得愛的給予,卻并沒有弄明白愛的真意,自然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2為了個人的私欲
欲望既可以使一個人高尚起來,也可以使一個人走向墮落的深淵。
一個來自貧窮老區的鄉村姑娘在病床上灑下了悔恨的眼淚:“入校后不久,作為女大學生的自豪感蕩然無存。我的智商并不比城市女孩差,我缺少的只是物質,為此,我感到自卑。我沒有優越的家庭做后盾,在物欲橫流的沖擊下,我內心失去了平衡,只能以自己僅有的青春來抗爭,以此換取城市姑娘所擁有的時髦和優越感。”
3避免孤獨
告別父母、背井離鄉的大學生,初來乍到、人地生疏,孤獨之感油然而生。為了排遣寂寞無聊的光陰,試圖他鄉覓知音。
有一名從小城鎮到鄭州求學的女大學生,剛入校時就體驗到了沒有朋友的孤獨,于是便加入了攝影協會。是攝影活動把她引入了人生的圣地,她的孤獨很快被熱情融化。會長是一個擅長攝影、善于交際的大四男生,在頻繁的活動中,他們漸漸熟絡起來。期末,攝影協會全體會員在餐館會餐,嬉鬧了半天,會長喝多了,強行占有了她。軟弱的她害怕冷眼,更害怕與孤獨為伍,只得半推半就,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一名叫小惠的女大學生接受筆者采訪,直言不諱地說出了她自己的感受。
同居很平常,不同居反而讓人懷疑,遭人白眼。校園里流行這樣一句口頭禪:“大學同居后悔四年,不同居后悔一輩子。”愛情來了,我們牽手了;愛情來了,我們接吻了;愛情來了,我們上床了;愛情來了,我們同居了。這永遠是愛情的四部曲,如果沒有走到最后一步,那都不是真正的愛情。
我和前男友是同學,很自然地交往,很自然地吃飯,很自然地看電影,很自然地拍拖,很自然地擁抱,很自然地接吻,很自然地互相愛撫,很自然地睡在一起。像所有男人慣用的約會老三套,送花、送娃娃、買零食,下課提前去食堂排隊打飯,幫我洗衣服、幫我做功課,提瓶熱水跑來跑去竟然是為了打開塞子給我蒸臉。女人天生就有優勢,天生就能駕馭男人為她做任何事。
也像所有男人一樣,他先提出同居。我開始不依,后來他先斬后奏,在校外花幾百塊錢租了個房子,我也就堂而皇之做起了女主人。開始的時候我們還一起做飯、燒菜,其樂融融,儼然一對新婚的小夫妻,他叫我也從“親愛的”改成了“老婆”。我從來不會問他愛不愛我,跟我在一起是不是僅僅為了肉體,特別是躺在這張雙人床上,我從來不去想我們將來是否會走在一起,也從來沒想過要牽手一輩子、步入婚姻的殿堂……那根本就是個杞人憂天的問題。承諾算什么,一紙婚書又算什么,結了還能離,離了還能復,何況現在?大學畢業就意味分開,這是必然也是當然,大家彼此心里有數,同居這個游戲玩不起就不要玩。
河南省婦聯婚戀研究所戚明娟女士憂心忡忡地說:“無論男女,成年后都有戀愛的自由,也有結交性伴侶的權利,因此,我們并不反對大學生談戀愛,國家近年來也有規定,允許在校大學生結婚生子。但問題是,現在戀的多、愛的少,玩感情、玩心跳、玩同居成為流行,一些大學生太隨便了。在戀與愛上,雙選才是道德合一的,才是倫理有常,才是合法有序、合情合理的,也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據專業人士估計,在當今大學校園中,戀愛者占50%,戀愛的成功率僅為20%,有兩性經驗的學生比例約為10%,前兩項統計比較準確,后一項則比較保守。如今的大學生確實存在著情感和性方面的諸多困惑,如何正確引導,這已經是擺在人們面前刻不容緩的任務。
“我拿青春賭明天,何不瀟灑走一回!”曾幾何時,這句話成為大學生婚前同居的托詞。他們的感情與愛慕,期盼在同居過程中得以檢驗。然而,無論社會開放到何種程度,同居的結果必然是弊多利少。現實生活中更有那些心懷叵測的惡魔,利用同居時尚與新潮的幌子,迷惑和引誘幼稚的受害者,結果,最終受傷的絕大多數是女性。
不要在愛中迷失了自己。婚前同居與中國傳統觀念和道德規范是相悖的,與國家法律法規是相左的,得不到法律的保護。舉不勝舉的同居結果,往往是一場場痛徹肺腑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