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同
摘 要: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的現狀出發,分析目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中存在著統計信息采集方式單一、缺乏前瞻性統計分析、統計指標體體系不夠完善以及統計信息管理方式比較落后的問題,提出改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的措施,以期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學的統計分析信息。
關鍵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保險統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0-0048-02
引言
2009年9月開始,國家在全國320個試點縣和四個直轄市啟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2010年國家又啟動了第二批試點工作,各地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并著力深化推廣和實施試點工作。2011年7月,試點區縣按國家要求將城鎮戶籍非從業人員納入了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014年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將新農保與城居保合并實施,統稱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至此,這項制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共同構成了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黃桂芳在其《社會保險經辦規程》一書中指出,社會保險統計是應用社會保險學與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依據相應的社會保險政策法規,在社會保險業務的數量方面進行核算與分析,對社會保險的數量表現、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化進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種計量活動。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承擔著為適齡農村居民和城鎮非就業居民建立社會保險的任務目標,2011 年“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在2020年之前要基本實現全覆蓋。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情況進行統計調查、收集、整理、分析,提供數據、報表、文件等統計信息和統計咨詢意見,能夠反映出該保險的經辦管理服務和計劃執行情況,并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由制度試點到制度完善提供統計咨詢意見。
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信息采集方式單一。現行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局限于內部信息的搜集,采用的是單一的統計報表制度方式。統計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數據的逐級匯總和上報,統計工作與業務、財務工作是分離的,領導并不重視統計工作,導致各級經辦機構統計工作人員不穩定、缺少對統計人員的專業培訓,經常出現統計數據可以隨意調整的狀況,易造成統計信息質量下降,很難發揮統計信息的作用。
2.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缺乏前瞻性的統計分析。目前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僅限于統計報表的填寫,有統計分析的也僅僅是將統計數字文字化表述。缺乏橫向上與其他社會養老保險、縱向上與自身發展的比較性分析、相關性分析與統計預測。現有的統計方式不能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現狀、存在的問題、調整和完善的措施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不能為領導決策服務,基層統計工作顯現不出生命力。
3.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報表有月報、季報、年報和不定期報表,其中月報指標相對較少,而年報指標設置較全面。但反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且作為考核各級經辦工作水平的指標,即參保率卻很難統計計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計算的底數——應參保人數,應扣除16~59周歲人群中在校學生、軍人和參加其他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其涉及到公安、教育、民政和其他養老保險等單位,在未建立全民參保人員信息數據庫的情況下,需要上述相關單位提供數據。另外,《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中規定了100~2 000元不等的12個繳費檔次,適時調整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等,但相應的統計數據缺乏對繳費檔次、保險替代率等反映參保人員參保意愿、支付能力和保險對生活收入情況改善等息息相關的統計指標。如何建立合理、可持續的籌資渠道,實現漸進的制度創新,需要完善的統計指標體系提供信息服務。
4.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信息資源管理方式比較落后。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各國統計信息管理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各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還處在基本的統計信息積累、統計報表編制和人工調整數字上,僅有的統計信息管理系統,應用率極低。與國際比較,應用統計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統計圖表的繪制、統計數據的相關性分析,預測分析還遠遠達不到。
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的完善措施
1.高度重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各級經辦機構要加強對統計工作的領導作用,將統計工作納入目標責任管理,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工作提供必要的條件,保障統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統計人員是具體執行統計報表制度,負責采集、審核、分析、上報等具體統計工作的執行者,在人員配置上,省、市應至少配備1名專職統計人員,區縣、鎮(街道)應配備兼職統計工作人員,并定期對其進行專業培訓。
2.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指標體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指標體系的設定應遵循科學性、目的性、可行性和全局性的原則。要求每個統計指標都能定義明確、科學分類,建立統一的統計指標名稱、口徑、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以適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發展的實際需要。在現有的常用指標基礎上增加:(1)各繳費檔次參保人數,應反映參保人參保能力與參保傾向;(2)反映基金收支率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實征率和實支率;(3)監測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施效果的財政負擔系數和替代率。同時,應建立統計報表與抽樣調查相結合的統計調查體系,對于相關職能部門不能提供的信息,如參保意愿、滿意度等,可以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搜集資料。
3.加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信息管理現代化建設。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統計信息系統管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維護、管理和升級,能夠有效提高統計工作的客觀性、時效性、針對性,擴大信息量、降低統計成本。并且,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統計信息采集方式也將發生改變,層層匯總報表的統計方式將逐步改變,由上級部門通過網絡直接從下級部門的資料數據庫中調取所需要的信息。
4.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統計信息的發布與共享。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數據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需要采集與運用外部相關信息,應強化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有關的公安、民政、殘聯、武裝部、教育等單位提供數據的責任。同時,也積極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數據信息共享,對外提供數據要按情況明確審批負責人,加強對外數據的管理,保證統計數據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 黃桂芳.社會保險經辦規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
[2] 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齊文濤.談社會保險統計[J].濰坊學院學報,2002,(9).
[4] 劉紫云,孫朝.保險統計問題研究[J].保險研究論壇,2001,(4).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