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
小學語文教學中包含了大量能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素材,教學研究必須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應用,促進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為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不僅要大力發展語言,還必須促使思維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無窮的潛能。”所以,教師必須對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能力進行培養,促使其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
一、播放錄像 啟發想象
多媒體技術的最大特點在于演示效果具有直觀性和動態性,能激發學生活躍的創造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小學生的想象鮮明生動,在年齡逐漸上升后,會漸漸增強想象的概括性與邏輯性成分,還會產生一定的創造性成分。小學語文教學中添加了插圖,能以圖文并茂的生動形式將抽象的字詞呈現出來,通過觀看集色、形、聲為一體的錄像片,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教學看圖課文時,將錄像片展示出來,以課文教學內容為載體,對學生觀察力、想象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在對《語文》第五冊《瀑布》進行賞析之前,可從聲音、顏色、形狀三個方面播放美麗、壯觀的瀑布的錄像,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利用多重感官對大自然的美景進行感受,指導學生利用多種感官感受瀑布的畫面,并提出以下問題:1.你觀看到的景象是怎樣的?2.你聽見什么聲音?3.瀑布是什么樣子的?你覺得它象什么?在進行教學時,帶有感情地大聲朗讀,將全文優美的感情基調讀出來,使學生充分領略大自然的魅力,激發其大膽想象:“如果你是瀑布的一顆水珠,你最想說什么、做什么?”——“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顆水珠,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做一回水珠仙子,告訴大家你身邊都發生了哪些故事?此時,學生踴躍發言,將自己想象的事物表達出來,既提高了學生的情趣,也激發了其思維,并對其智力發展有促進作用。
教學活動屬于腦力勞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教學中必須將學生的創造想象力發揮出來。教師在教學中體現創造性,學生的學習才更具有創造性。利用錄像的播放,促使學生想象力得到發揮。小學生頭腦中經常會存儲大量的表象,因而其具有更豐富的想象力,思維越開闊,則越能激發起創造性思維。
二、運用課件 激發想象
小學生在逐漸積累表象后發展成想象力。想象力未得到充分展開,則對其語言的表達產生不利。多媒體課件直觀性較強,能利用圖像、聲音等因素直接刺激學生的感觀。低、中年紀學生具有活躍的形象思維,對于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閱讀時,可結合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促進想象力的發揮。就以第五冊《錫林郭勒大草原》第二自然段的教學為例,課件中將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展現出來,使學生充分領略到大草原的開闊視野,對此地產生喜愛之情,從而提升其情感,激發其創新想象力。將幻燈片“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展現出來。指導學生對課件進行理解,草原的湖水清澈見底。在草灘之中,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中將太陽的七彩光芒映襯出來,仿佛神話故事中的寶鏡。結合上下文與生活現實,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加深對句子的理解,感受草原的魅力。還能結合課文的特點,播放和課文有關的歌曲、樂曲、配樂詩朗誦等,促使學生想象創造能力的發揮,使其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接著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湖水中倒映的影子是什么?或者是藍天白云、或者是青青草地、或者是成群的牛羊。這個時候,你最想做什么?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受到刺激,進一步增強感知,進而情感得到激發,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草原景色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充分激發出來,對學生形象感染給予重視,同時發揮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作用。
三、演課本劇 培養想象
小學生生性活潑,表現力強,尤其對童話、寓言故事有較大的興趣。教師則應該利用這個特點,將課文內容編成課本劇,使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之后,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進行扮演,對人物(動物)的心理、神態、動作進行想象,將人物(動物)的形象浮現在腦海中,以表演的形式進行再創造。比如,以《狐假虎威》的教學為例,首先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全面的了解,再營造一定的情境,動員學生表演課本劇。將《狐假虎威》的背景圖呈現在大屏幕上,能使學生投入到課文情境之中,并對學生提問:“試想一下,若老虎知道自己被狐貍騙了會有何種反應?”先以四個學生為一個小組,分別帶上自己扮演的動物角色的頭飾,接著在班級中選出最佳表演效果的學生表演。學生盡情表演,表現好的同學以逼真的神態、動作和語言讓全班同學都樂不可支。開展課本劇表演,學生對故事情節與內容的理解加深,并且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其想象力。
童話、寓言、看圖學文等都是語文教學中能良好應用的素材,這些材料有助于學生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經過教學發展,以豐富的形式和方法,將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運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其好奇心,為他們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奠定生動形象的表象基礎,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品質的培養。經過對教材蘊含的有價值的素材的深入挖掘,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經過日積月累,能提供更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拓寬其思維,在語文課堂中為學生創造開闊的空間發揮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