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重復閱讀”,爸爸媽媽想必都有相同的經歷和相同的感受:孩子不依不饒非要反復讀同一本書的情景會立刻浮現在我們的腦海里,那些因為“重復閱讀”而帶來的疲勞、煩惱、無奈的感受也在我們的腦海里清晰無比。
但是,在親子閱讀的道路上,這份經歷是繞不開也躲不過的客觀存在的歷程,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對“重復閱讀”的需求,就能把被迫要給孩子無數次“重復閱讀”帶來的負面情緒拋到九霄云外,若能進一步掌握規律,善用“重復閱讀”,積極引導,還可以幫助孩子在閱讀上進階一步,收獲多多。
拋卻負面情緒,重新理解“重復閱讀”
為什么孩子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要求重復閱讀同一本書?這件事讓很多爸爸媽媽不理解,沒辦法認同,甚至覺得孩子無理取鬧,是不是在故意折磨大人?
“重復閱讀”其實很有意義。
事實上,重復閱讀是孩子學習如何閱讀過程中重要的必經之路。如果爸爸媽媽想要孩子愛上閱讀、學會閱讀、擅長閱讀,就需要陪伴孩子、扶持孩子走過“重復閱讀”這一段歷程。在這段閱讀經歷中,孩子與爸爸媽媽的感受是不同的,孩子不厭其煩、不知疲倦,因為他們需要“重復”,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與爸爸媽媽一起親子閱讀同一本書。只有把一本書讀懂了,弄明白了,孩子才會善罷甘休,愿意去讀下一本新書。
在孩子的心里,爸爸媽媽愿意陪伴他反復地閱讀同一本書,意味著自己的需求被尊重,從而感覺很安心,繼而也能引發孩子對閱讀產生持續的興趣;反之,如果爸爸媽媽因為厭倦“重復”,而一味地要求孩子讀各種各樣不同的新書,孩子缺乏消化的時間,需求得不到滿足,被打斷了探究欲,可能反而會讓孩子厭倦閱讀。
另外,從閱讀的收獲來說,在反復親子共讀同一本書的過程中,孩子反復練習著如何閱讀這本書,每一次重復,孩子的閱讀能力都會相應提升一個層次。孩子最初可能會關注這本書的圖畫和故事,再次閱讀之后,孩子可能會逐漸注意到圖畫和故事里的一些細節、把握整個故事表達的內容、理解故事傳達的情感,進而可能將書中的體驗和自己生活中的實際經驗聯系起來,獲得新的認識,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孩子想要從最初的“體驗閱讀”,進階到“學會閱讀”,而后達到“擅長閱讀”,從閱讀中獲得內心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個過程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實在不簡單,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很難獨立完成,所以,孩子才會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重復閱讀”的重要性也體現在這里。
面對孩子提出“再讀一遍”的要求,爸爸媽媽不要再表示不解、厭煩和無奈,應當感到欣慰和開心,只有對閱讀感興趣的孩子才會不厭其煩、不知疲倦地反復閱讀,也才想要爸爸媽媽陪伴他“重復閱讀”,理解孩子這一點,爸爸媽媽就開始耐心地陪伴孩子進行反復閱讀吧。
巧用“重復”,幫助孩子能力進階
因為清醒地明白“重復”的益處,所以我能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地陪伴兒子艾柏盡早地走過了重復閱讀階段,加上艾柏親子閱讀的啟蒙時間早,他能夠較之其他孩子,先一步地學會復述一整本圖畫書,并能有邏輯地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讀后感,更迅速地發展和提升各項能力。
在陪伴艾柏閱讀的過程中,我充分體會到“重復”的魔法能變幻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爸爸媽媽如果有意識地引導,變被動重復為主動重復,做同樣的事情則能收獲得更多。
策略一:重復句子,發展語言
在閱讀圖畫書中,重復不斷地讀同一句話,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基本語言。
艾柏24個月的時候,我給他選了三浦太郎的兩本圖畫書——《連在一起》和《這是我的》,書里反復出現“連在一起啦”、“這是我的”這兩個句子。兩本書里重復的這兩個句子一下子引起了艾柏的興趣,他饒有興味地跟著我念,一遍一遍地跟著念,越念越流利。正是通過重復閱讀這兩本書,艾柏開始進入“讀一本書,學講一句話”的階段。之后,看到圖畫書上動物和動物連在一起的畫面,艾柏會大聲喊出來:“連在一起啦!”當看到圖畫書中小孩的生活用品,他也會自信地說:“這是我的!”
為了更進一步提高艾柏的語言能力,我會有意識地選擇有重復句子的圖畫書反復給艾柏念,還引導艾柏在生活中運用書本里學會的句子。艾柏會拉起我的手,高興地說:“我和媽媽連在一起啦!”和艾柏一起刷牙的時候,我舉著自己的牙刷說:“這是我的牙刷?!卑貏t舉起自己的牙刷,神氣地說:“這是我的?!?/p>
將圖畫書中的語言情境遷移到生活中,引導孩子說出讀過的語言,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學會運用語言,當語言積累到一定數量,孩子就能逐步發展出表達自我的能力。
在艾柏上幼兒園期間,為了能讓他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我給他反復讀《你感覺怎么樣》這本圖畫書。通過和艾柏一起重復閱讀類似的圖畫書,并引導他在生活中反復運用,所以艾柏在小班的時候就能很清楚地向我表達出他的感受,簡單地講出所經歷的事情。
策略二:重復情節,收獲自信
孩子都很喜歡情節有一定重復的故事,在艾柏喜歡重復閱讀的階段,我不僅陪他重復閱讀同一本書,還會特地選擇情節重復的圖畫書給他讀。
《在森林里》說到一個小男孩吹著喇叭在森林里散步,遇到獅子,獅子跟著他走,遇到大象,大象跟著他走,遇到棕熊,棕熊也跟著他走,遇到所有的動物,都愿意跟著他走。這樣重復的情節,看似簡單、淺顯、易讀,卻能夠讓孩子一再地感到驚喜。
當孩子發現情節設置是重復的,是有規律可循的,馬上就能預料到下一個情節的內容,自信地把握故事的發展脈絡,一直到讀完整本書,孩子獲得的成就感不言而喻。這樣重復情節的圖畫書讓孩子愛不釋手,閱讀起來從容不迫、自信滿滿,孩子的閱讀能力又向上提升一級,閱讀下一本書的動力也會更加充足。
當爸爸媽媽不懼重復,除了為孩子重復閱讀,還能有意識地選擇重復情節的故事,孩子的收獲也將是雙倍的。
策略三:重復主題,積累經驗
我們都希望孩子透過閱讀,能夠發展出對廣闊世界的認知力和理解力。孩子畢竟年齡小,不可能僅僅閱讀幾本書,就能觸類旁通地知道很多事情,累積到足夠的經驗。爸爸媽媽應當引導孩子進行重復閱讀,特別是在主題上的重復閱讀,也就是說,在同一主題上,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選擇并閱讀多一些的圖書,補充“養分”。
在科普知識方面,我一口氣就幫艾柏買下了“可愛的身體”、“身體有個小秘密”、“科學之友”這三個科普系列的圖畫書,加起來有22冊之多。有媽媽問我其中哪一套最好,我說每一套都很好,她不解,說三套書里關于蛀牙、肚臍、血液主題的書有重復的,為什么要買重復的呢?我說重復很好,讓孩子通過不同的故事,反復學習有關蛀牙、肚臍和血液的知識,就像溫故而知新一樣,年幼的孩子只有反復練習,重復溫習,對知識足夠熟悉之后,才能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累積到間接經驗,然后運用到生活經歷中。
孩子的閱讀特點與成人的不同,成人偏愛閱讀主題的新奇和變化,而孩子更喜歡重復,這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能為孩子帶來安全感和舒適的閱讀感受,為推動孩子能力的發展鋪設一條從容前行的道路。
艾柏媽媽,少年兒童出版社低幼讀物編輯室副主任,擔任童書編輯十年,6歲男孩媽媽。做童書,推崇育兒從親子閱讀開始;做媽媽,身體力行實踐親子閱讀。工作中,專注于低幼兒童讀物選題的策劃和編輯;生活中,日日與孩子共讀圖畫書,共讀書單在微博上被閱讀17萬次,親子閱讀手記在博客上被多次轉載,受邀在搜狐開設博客,在育兒雜志上撰寫親子閱讀教養文章,與家長交流和分享關于圖畫書和親子閱讀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