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虎的是一名動物標本師。三十年來,數不清的客人來拜訪他。初度碰頭,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抱著心愛的寵物慟哭不已。“你帶著躺下了的寵物來,我還你一個站起來的它。”同樣的承諾,郭元虎不知道重復過多少遍。
三十多年前的某一天,那時他23歲,放假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只貓頭鷹病懨懨地躺在馬路邊。他花了七個多小時坐汽車趕到太原的動物病院給它治病。可惜,大夫說這是吃了藥死的老鼠,救不活了。有人建議:貓頭鷹這么標致,或許可以把它做成標本,這樣你隨時都能看見了。貓頭鷹死了之后,郭元虎去了山西大學找人建造標本。不巧,會手藝的教員不在,他只能隔著窗戶“參觀”標本室:山雞、山公、老鷹……滿滿一房子的動物標本,個個活矯捷現。動物標本把他迷住了,郭元虎決定自學標本建造手藝,要用“天主之手”讓死去的動物獲得另一種生命。
那只貓頭鷹是郭元虎的第一件作品。他琢磨了一整晚,“用壁紙刀開膛脫皮,清理內臟,以鐵絲作為支撐,讓同黨和身體都立起來”。之后的三十多年里,郭元虎建造標本的手藝在試探中逐漸成形:防腐試劑的勾兌和利用必須很小心;做大型動物要懂力學,在分歧部位焊上支架,才能連結整體,使標本結構均衡;后期的造型美化,調色手藝很關頭。他越來更發現,標本建造其實是一門是“雜學”。
聚
焦
標本廠建造的猛獸、猛禽,是工藝品和展示品,而不是有故事的標本。郭元虎的每一單生意背后,都有人類和動物的故事,記錄了生命磨滅后的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