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泠書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問題解決過程,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
新課程的改革也要求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必須是現實且帶有一定意義的,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地去觀察,驗證以及推理數學,進而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初中數學不能僅僅靠死記硬背來完成,需要學生去自主地探索,同學間互相交流溝通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也要求初中數學必須要建立在某種情境下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能夠正確的處理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同學間的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且幫助他們適應社會的生活,這也是我們國家新課程改革發展的方向.
一、創設情境的原則
1. 趣味性
學習的最大動力莫過于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因而,情境的趣味性也是問題情境創設的一個基本原則.
2. 目的性
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必然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的,一個沒有具體教學目的,隨意設置的問題情境必然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甚至影響整個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在創設情境之前,要明確創設情境的目的,要創設問題情境,就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有新意、有趣味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
3. 啟發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創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必須有利于學生的思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 在情境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設計的問題為探究內容,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
4. 生活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而一切現實意義的生活情境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教師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問題巧妙結合在一起. 但教師在設置教學情境時應從生活中挖掘有意義的東西,不能隨意性的編排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情境.
5. 開放性原則
就是創建的課堂情境促使學生思維呈現活化狀態,學生思考的空間廣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答案不唯一.
二、情境創設的內容與形式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在大原則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選取什么樣的情境作為學習內容,如何呈現學習內容,是教師創設情境重點要考慮的兩個問題. 下面結合實例具體談一談.
1. 利用數學現實意義,設置生活性教學情境
數學學科是一門實用性的基礎知識科學,它不僅與其他基礎學科有著深刻聯系,同時還廣泛的運用于社會生產、銷售管理、經濟財政以及人們的工作、生活之中. 在現實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能找到數學學科知識內涵的“蹤跡”. 生活應用特性,是數學學科最為顯著的特點之一,它在激發學習對象學習主動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初中數學教師教學情境設置時,就應該利用數學學科知識應用特性以及學生認知發展特點,設置出貼切教材、貼近學生的真實案例、生活情景,以此提振初中生學習數學、探知數學的積極情感.
2. 抓住主體認知沖突,設置矛盾性教學情境
古語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學習對象在數學知識內容的認知和數學問題案例的探知活動中,由于受認知水平、學習經驗、思維慣性等方面的影響,產生認知理解上的“沖突”,從而帶著疑惑、帶著問題,更加深入的學習探知數學學科內容. 教師在教學情境設置中,應抓住學生主體認知上的“不對稱”,有意識的設置與學生認知相沖突、相矛盾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帶著不解、帶著疑慮進入課堂,進入教材.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學中,為提高學生注意力,增強學生探究力,采用矛盾性教學情境.
3. 借助案例典型意義,設置案例性教學情境
案例是數學學科的“形象代言”,也是教師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滲透和實施的“載體”. 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對數學案例這一“葉”,能夠“窺探”和“獲悉”數學學科知識內涵要義和教學目標意圖之“秋”. 筆者發現,生動、典型、形象的案例,能夠有效提振學習對象的主動探知“內生動力”,能夠有效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夠有效推進學習主體的探析進程. 因此,教師要將案例性教學情境作為情境教學法的重要內容,借助數學案例所具有的內在生動特性、典型意義和概括特點,結合教材知識重點、學生學習難點以及能力目標要求,設置典型、生動、形象的案例教學情境,為案例教學活動深入開展做好“鋪墊”.
總之,情境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工具,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情境的創設,既能改進數學知識教學的呈現方式,也能使學生積極地進行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活動.
基于問題學習的初中數學情境教學對學生及教師來說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教學方式,它能夠幫助學生帶有疑問的去學習數學,并且為初中數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很大的空間. 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能極大的活躍課堂氣氛,并且幫助學生處理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自主的探索思維,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擴寬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獲得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