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用忠
【摘要】 新課程標準下的評價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科學評價;體會
美國課程理論家斯塔弗爾比姆認為:“評價最主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 ”因此,作為教師決不能用評價的篩子去淘汰學生,使之氣餒,而是要通過提倡科學評定,激發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策略,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種機會. 因此確立正確的評價理念和評價目的,能激發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親近感、成功感,包括對評價的認同感——不是束縛手腳、限制人的行為,而是為了引導、激勵師生共同發展與成長. 下面是本人對學生的評價一些建議:
一、注重對學生學習和發展過程的評價
在學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給予評價和反饋,能有效的改變評價過分偏向終結性的現象,也有助于實現評價的個體化,是實現評價發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徑.
1.教師要更加注重于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發展的評價,并且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成長變化,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反饋. 比如學習態度的轉變:作業是否比原來整齊,作業是否能及時改錯,是否比原來喜歡問問題,等等.
2. 利用成長記錄等方法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 學生通過成長記錄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并發現自己的不足的地方,這樣加強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
3. 將課堂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結合起來. 農村的普遍現象是家長只關注學生的分數,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怎樣家長從不過問. 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做好溝通,講清楚這種評價方式的優勢,改變家長的觀念,教會家長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要知道一次次的小進步加在一起,也是成功路上的一大步.
二、注重評價標準的多樣化
評價學生應該多幾把尺子. 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工具. 如果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就會把一部分有個性發展的學生評下去,因此要建立多樣化的評價尺度. 要針對每名學生的現實差異,有利于終生的發展所必備技能的形成與培養,因人制宜的對每名學生進行客觀評定. 只要學生在整個回答過程中表現出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的評價就應該積極化,以此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 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每個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對學生評價的尺度要因學生的能力不同有所變化.
1. 學業考試分層評價
學生的智力因素不同,學習的效果必定有很大 的區別,如果給學生同樣水平的測試卷,必然會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差生更差,最后失去學習興趣,最終放棄數學學習. 考試分層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考試試卷分為A、B卷. B卷重在基礎過關,A卷在強調基礎的同時,考查了能力,A組學生考A卷,C組學生考B卷,B組學生可自由選擇,這樣既能使低層次的學生享受到“高分”的喜悅,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又能避免優等生因總得高分而產生驕傲自滿. 另外,無論是期中還是期末考試,都將獎勵每一組的前十名及進步最快的學生,雖然是大面積的獎勵,優生也得努力才能拿到. 而大面積的差生都有機會得獎,這是他們自上學以來從未見過的,在小組內,都是同層的學生,有機會得獎,才有信心去競爭.
2. 學習過程分層評價
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存在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參差不齊. 如果我們不注重分層評價,差生永遠得不到老師的肯定,沒有成就感,也就對數學失去了信心. 教師只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要求,只要達到自己的要求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比如我現在所任教的班級中,有兩名學生數學水平不超過10分. 于是,我將他們兩分為一組,作業可以少做點,但看誰的作業做得整齊,結果他們的作業做整齊了也能按時交了,我表揚了其中一位,也看見了另一位在暗暗下決心的神情. 有一名學生六年級時的數學課基本上就是睡覺,現在可以回答與基礎有關的簡單問題了(如:單項式的系數、次數). 當然,對優生的要求就要高很多,是要通過努力才能達到的,評價的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數學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這樣的評價機制下,學習有壓力也有動力,在成功的嘗試中來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可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
三、注重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
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的追求,不斷的探索和攀登. 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探索和攀登. 數學是一門思維的學科,應該鼓勵學生讀書、思考、敢于質疑的學習習慣,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并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重視評價的激勵與導向功能,使被評價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使評價變成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
總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將會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習慣的養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們要在教學中運用合理、恰當的評價方式、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以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