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國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課程也在不斷發生著變革,在初中數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如何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更為科學、合理地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以學生為主體,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而初中數學互動教學模式則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對此進行了一定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互動教學;科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適當的交流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但是現今初中數學課堂的主要教學方式仍然是灌輸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注意知識點的傳授,而使課堂缺乏了初中生應有的朝氣。新課改以來,提倡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思考如何把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互動教學這一方式則能很好地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具體實踐過程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改變教育觀念,了解學生需求
在數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數學教師應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了解學生的需求,改革傳統的數學教學,去靈活性地、創造性地使用數學教材,將課本上的內容變為有意思的課堂實踐。在課堂教授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由知識的灌輸者、教授者轉變為組織學生主動學習的促進者,這樣首先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數學課堂更多只是“滿堂灌”的處境或者只是老師帶領學生枯燥地學習的情況,使教學過程真正符合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教師只有在了解了學生的需求后,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策略,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所帶來的魅力,從而為接下來數學課堂互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例如,筆者在開展互動教學之前,首先對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整體進行了把握,從而針對教材劃分出容易施行互動教學(例如七年級上冊《走進圖形世界部分》的教學)以及較難實行互動教學模式的內容(例如針對七年級下冊《冪的運算》),從而能夠有針對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把握,在實行互動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再結合學生的天性設計課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打開心扉,能夠進行一定的互動。
二、給予學生自主,尊重學生需求
數學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并且,新課改以來,教學越來越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需求,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主動權。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主體需求的基礎上去和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更多地協助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數學所帶來的魅力,獲得成功的感受,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這種的教學互動才能更加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從而使其更好地去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搞“一言堂”,讓學生都聽自己講課,而應該采取適當的辦法去引導學生更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表達欲望,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更好地增進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讓學生通過互動教學更好地學習知識,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過程。
三、科學評價標準,引導學生發展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所取得的教學成果一定需要教學評價來總結。因此,在數學課堂的互動教學中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科學的評價標準對于教學與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夠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把握前進的方向,讓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更好地明白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使自身的數學水平不斷提升,最終能夠真正地學習到知識。
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每一節課的授課過程都設置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從而將人性的課堂也給予一定的量化,這樣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去以完成任務的形式去完成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這樣在實際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互幫互助去掌握數學課程的基礎知識,并且能夠逐步體會到數學的魅力,讓學生能夠獲得扎實的基礎,這對于學生數學學習的長期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互動教學能夠使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更為科學、合理地展開,更好地以學生為主體,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尊重學生的需求,這樣針對學生的需求去進行課堂教學的規劃與實施,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享受數學課堂的魅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該設立一定的教學標準,為學生的互動學習設立教學目標,給予其學習的方向,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更好地享受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最終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其日后數學方面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仲東.初中數學和諧高效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學周刊,2016(14).
[2]楊長亮.淺談初中數學互動教學[J].科學咨詢,2015(4).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