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娣++吳建飛
恰逢五月,小區街道上開滿了純白、透亮的洋槐花,老遠就能聞到沁人心脾的槐花香。時值五月,彌香的校園卻在期待寫景美文《槐鄉五月》的到來。時間在兒童朗朗書聲中悄然而去。
一、問:恨不能逢時
時間太匆匆,何時?初見槐花時;再見槐花時;品嘗槐花時。可是,教材中的《槐鄉五月》卻姍姍來遲,不逢時、不恰時。
問:教材的編排是否合理?生字學習順序性強嗎?課文選用的合適嗎?原文基礎上的修改正確嗎?單元中的文與文是否有聯系?文章的學習時間有效嗎?……
編者答:編教材時,是以國家政策為指導,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母語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開發而有活力的精品教材。
大語文觀下的語文教材真的盡善盡美嗎?非也。筆者從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花類文章為切入點,說說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教材編排時對于時間的把握不好,或前置或延后。沒有深入體會的孩子們只是經由教師的傳授,就能寫出真情實感的習作嗎?答案是否定的。
二、析:花朵能看否
析教材:蘇教版12冊語文書中共收錄寫花的文章13篇。
延后:《看菊花》《一株紫丁香》《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蒲公英》《石榴》《槐鄉五月》《桂花雨》《廣玉蘭》
前置:《冰花》《春到梅花山》《荷花》《第一朵杏花》《夾竹桃》
析花期:從統計來看,十三篇文章有五篇前置,八篇延后。教材收錄的經典美文《荷花》是在花未開時呈現的,但是時間過于提前,前置到槐花開花之前,那時荷葉才開始慢慢舒展,還未等看清楚它,我們就要在書中賞亭亭玉立的荷花了。不得不說,學習時間真的不合適。
析單元:四上《桂花雨》是與《泉城》《九寨溝》《田園詩情》組合在一個單元。從這四篇文章內容來看,全部是寫景美文;從價值傾向來看,全部都是從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角度出發的;從介紹性文章來看,把《桂花雨》與這三篇融合地域位置的文章放在一起就不合適了。詢問本校教師怎么處理這樣的不合適,他們回答:不強調《桂花雨》的生活時間,教予學生審美的現實感。不得不說,這樣的回答談化了教材的不合理性,這樣的編排真的不合理。
析意愿:詢問學生對于此類文章是否愿意提前或在花開時學習,還是在花凋謝后學習?百分之百的學生都希望在花未開將要開時接觸文本,希望能從生活中真切地學習語文。
所以,應時而顯,合時而學多么必要。何為“合時而學”?合時而學,就是平鋪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抓住季節的特征,經由童年的眼睛慢慢、仔細觀察的一種學習方式。這樣方式早在唐朝時,白居易就響亮地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可是到今天,教材中的刻意安排致使學生對周圍發生的事情無法了解,只是一味地讀書看書,脫離生活實際,不能做到“合時而學”。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提倡“非合時而學”的觀點,從兒童特點出發,教予賞美的方法和培養審美的能力。
三、時:兒童賞美起點
不論到任何時候,學習的主體都是個體本身。要使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善于積累原始資料,首先要從兒童的特點去分析。
1.此時,思維特點
小學兒童思維特點是從一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2.此時,知識經驗
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知識經驗只能利用已經了解的事物的特征或屬性進行運用,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經驗去創作。哪怕是他們曾經仔細觀察過此類花,依然會跳出文本期待用小眼睛去發現,而不是停留在文章中。語文的運用性在自然美景中得到充分體現,但在兒童的頭腦中卻是美景的自然呈現多于語文味,在兒童的心里卻是學完美景更渴望親自去看看。
四、思:眼見最精彩
前置的引導,適時的感悟,誕生精彩瞬間。一幕一幕皆精彩,只選三幕來回放:
第一幕:時間倒回到十年前
教學的第一年,鄉下,桂花初開,從鄰居家小院興沖沖地摘下桂花帶進課堂。可是,等孩子觀花形、聞花香時筆者發現教材中《桂花雨》三個星期(21天)后才學習。于是,毫不猶豫地提前教學,與孩子們一起眼看桂花、手拿教材,一邊賞花一邊賞文,語言文字記憶深刻了,感受也深刻了。孩子們那一刻迸發出的激情是從未有過的,那一刻說出的話語是那么的詩意,筆者初次感受到沒用膠片投影儀卻真實有趣的課堂,真正理解了“真情來自實感”這句話。
第二幕:時間走到去年
當晶瑩透亮的小露珠觀察最佳時機——初秋到來之際,帶來了兒童詩《珍珠》,接著又查閱資料告訴孩子們露珠的成因,然后請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去記錄露珠。
感情細膩的小哲寫了一首小詩《是誰?》
是誰在不經意間留下了這美麗的珍珠?
是誰任性地把珍珠撒向太空?
是誰為花草戴上珍珠?
又是誰在清晨最可愛時悄悄離去?
善思善想的子惠拿起圖畫本創作了繪本故事《小露珠歷險記》,危險的世界里,單純可愛易碎的小露珠會遇到哪些有趣的事呢?機智的小露珠又會怎么做呢?她從這兩方面為我們講述了晶瑩透亮的小露珠的頑皮之處。
小露珠的精彩發現太多太多,就不一一描述了。深入思考一下,除去孩子們獨特的思維、奇特的想象,是不是深入地觀察,貼近地了解更重要呢!
第三幕:時間回到今年
根據天氣查看洋槐花花期,果然時間又不吻合,課文又要提前。雖然本冊教材熟記于心了,但是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引導的不及時。當聞到花香的筆者匆忙賞完槐花后,已經是槐花盛開的時候了。只有少數幾個孩子近距離地看了未開的槐花,但是這依然不影響充滿想象力的孩子的賞美的情趣和創作熱情。
一個個想法被付諸于實踐。但是,記憶中的槐花美在開放后,含苞的羞澀卻未能同期遇見,不得不說很遺憾。只有發動孩子們找本槐了,期待8、9月開放的她了。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