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忠
【關鍵詞】 物理;學困生;個性發展;科學評價;
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3—0068—01
高質量學習的首要條件是學生必須具備 “心理自由”,當學生失去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失去了生活情趣,就泯滅了好奇心和創造力。現在的教學中,物理教學設計普遍存在著一些不合理傾向,于是,減負提質、高質量學習物理便只能是一句動聽的口號。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從思想上徹底解除學生的心理負擔,把自由、快樂發展還給學生,設計合理的作業,才可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高質量學習物理。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讓學生自由、快樂地個性發展
1. 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心理學家指出:逼迫學生學習是對學生的虐待。因此,我們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隨著自己的興趣去發展探索,學生才會呈現出自己的個性色彩。孩子從小就對任何事物存在著好奇,這也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對他們有過多的要求和限制。我們現在的教育實際是以犧牲兒童的今天來換取明天的發展,但是還沒走到明天,他們的創造力,健康心理就已經夭折。事實正是如此,在獲得優秀的學習成績背后是創造性的消失和創新能力的減弱。如果一個人從小被壓抑著興奮狀態,根本沒有激情,沒有興奮感,那么就會減少興趣的激發點,失去感受生活、了解知識、創造新事物的活力和動力。
2. 把學習的快樂還給學生。學習應該是一種快樂的事情,而且由于難度越大,付出越多,獲得的幸福感就越大。心理學家指出:一旦學習被作為指令或者強迫性的行為,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就會陡然下降,出現抵觸情緒,這話很有道理。卡耐基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夸獎和鼓勵是使人積極而愉快的方法,它能使人力求生活、學習和工作得更好,因此往往能預防不良行為。夸獎和鼓勵能使人由于完成任務而得到一種滿足,從而培養一個人的自尊感、責任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經常有成功體驗,他就會對自己的努力給予肯定,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態度。
3. 把科學的評價還給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由不知到已知的變化過程,這個過程會由于人與人的差異,學習方法的不同造成學習進度快慢不等,學習效果強弱不一。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教師不再有心情去關注學生每次微小的進步,不再關注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后的激動和喜悅。老師們鼓勵的眼光只是落在尖子生上,責備的目光盯上了那些“后進生”。長期以來,因為分數和名次,使得孩子對考試產生恐懼害怕,為了提高分數不擇手段,只要有個好分數就可以向家長和老師交代了。長此以往精神壓力變大,學習變成漫漫長夜,這不僅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形成,相反,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因此,我們要改變用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建立切合學生個性素質和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
二、人文性、科學性的作業設計
1. 注重作業設計的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老師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之后,學生便會被興趣所吸引,走進廣闊的知識天地。因此,作業的創新設置首先得強調一個“趣”字。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枯燥乏味、煩瑣的死記硬背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 “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作業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物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業素材可以順手拈來,到處都是物理教學的教學資源,使作業題型做到 “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2. 注重作業設計的靈活性。一個班級的學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響,總是存在差異。接受和掌握知識也有快慢。所以,作業設計須精心考慮,因人而異,分層設計,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得到有效的訓練。通過訓練,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上達到熟能生巧,拓寬學生思路和知識面,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能力。讓大多數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基本技能,完成學習目標,并通過一定量的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讓學困生學會最基本的知識,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真正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總之,既要學生負擔輕,又要高質量學習物理,就要從思想上徹底解除學生的心理重負,把自由、快樂發展還給學生,還要在精心設計、合理布置每一次課外作業,培養興趣、鞏固知識這幾方面來下功夫。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