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榮
【摘要】在引黃濟青工程管理工作中,全方位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組織開展工程規范化管理單位創建活動,依法管護,依靠全局職工的艱苦努力,確保工程安全運行,完成向膠東地區供水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工程管理;責任制;規范化
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是從山東省濱州市打漁張引黃閘引水的跨流域、遠距離大型調水工程,用于滿足膠東地區經濟社會快速和諧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以解決城市生活及重點工業供水為主,兼顧沿途高效農業用水和農村生活用水。該工程全長265km,途經濱州、東營、濰坊、青島4市 10個縣 (市、區),建有沉沙池1條,泵站4座,大型平原水庫1座,各種倒虹、涵閘、渡槽、橋梁等建筑物500余座,建有35kv及lOkv輸變電工程和通信自動化工程。目前引黃濟青工程又擔負著向青島、濰坊、煙臺、威海引送長江水和引送黃河水的任務。該工程自1986年開始建設,1989年11月建成通水。全體干部職工群策群力,出注意想辦法,使管理工作走向規范化之路,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引黃濟青工程管理獲得了“水利部優質工程”、“全國水利經濟先進單位”、“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山東省水利工程管理先進單位”、“省級部門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一、全面推進引黃濟青工程規范化管理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全面推進工程規范化管理工作,從1993年開始,組織開展工程規范化管理單位創建活動,并定期進行通報表彰,切實加強對引黃濟青工程規范化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盡快制定實施方案和具體考核實施辦法,將工程規范化管理與年度考核、申報省級規范化管理水管單位達標考核有機結合,加大規范化管理投入,落實獎懲措施,確保規范化管理取得成效。
(二)精心組織實施
結合工程實際,分解階段目標和工作任務,落實工作措施,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引黃濟青工程規范化管理,并全面開展規范化管理年度考核工作,建立起規范化管理和年度考核臺帳。按照分類指導、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的要求,積極開展工程規范化管理單位試點工作,總結經驗,全面推進規范化管理。
二、全面推行目標管理崗位責任制
(一)工程管理人員實行目標崗位責任制,以崗定人
為確保工程管理上當次、上水平,全面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明確總目標和主要工作內容。同時研究確定了定片定點、定任務指標、定蹲點時間、定工作要求,每季度進行一次檢查評比的“四定一評”考核辦法。為保證大目標的實現,各單位都把目標量化分解,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與職工個人簽訂管理承包合同,形成了自上而下,一級抓一級的管理網絡。并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辦法和獎罰條件,定期考核評比,全面推行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使大目標分解到所站、個人,做到“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采取職工自薦與擇優相結合的辦法,確定一批有管理經驗、責任心強、有實干精神的職工專門從事堤防、險工、涵閘、倒虹、泵站的工作,將工程管理人員的部分工資和全部補助費實行浮動,與管理水平、成績掛鉤,通過月檢查、季評比、年終總考核,對所有管理工作給與全面評價,按規定辦法獎懲并兌現工程人員的工資獎金,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狠抓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引黃濟青工程通水前發布了《關于加強引黃濟青工程管理的布告》、《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管理實行辦法》,為工程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引黃濟青工程建成通水后,在工程管理方面實行了百分制考核制度,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引黃濟青工程建筑物管理辦法》、《引黃濟青工程輸水河工程管理辦法》、《引黃濟青工程泵站管理辦法》、《引黃濟青工程通信管理辦法》、《引黃濟青工程管理達標考核細則》、《山東省膠東調水條例》等十幾個管理辦法相繼發布實施,成為工程管理工作檢查、考核的主要依據,標志著工程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特別是《輸水河目標管理考評辦法》發布以來,狠抓了輸水河管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加強了基礎技術工作,進一步完善了“輸水河堤防責任制”、“工程定期檢查”、“沉沙池淤積查勘分析”、“建筑物管理責任制”、“機電設備管理責任制”、“問題請示報告”等各項規章制度。同時按照考評辦法的要求,統一工程維修標準,統一工程標志,統一設備管理等,管理工作日志、大事記、原始資料、工程臺帳、工程卡片等也均達到規范化要求。
抓好歲修、大修工作,堅持經常化管理
(一)工程內部管理的量化
引黃濟青工程歲修大修,是經費開支的大項,為了節約工程費用,對工程維修費用按技術指標進行量化,以形成約束機制,建立工程管理公平競爭基礎,將工程按渠道、襯砌、節制閘、輸電線路、閘站變電站、管理房等十三項工程技術指標分別分配到管理處、所,根據擬定的維修費用,包干使用。為此,根據工程管理實際,提出了將工程管理結果與經費投入相結合的考核模式,避免了在考核中主觀因素的影響,加大了量化力度。經實際應用,各單位工程管理水平和工程維修質量都有了明顯提高,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二)突出重點工程的管理
1 渠首沉沙池工程的管理
引黃濟青渠首沉沙池起著處理引黃泥沙的重要作用,其功能的開發程度,使用壽命的長短,直接關系到整個引黃濟青工程的興衰。在引黃濟青沉沙池工程設計中,沉沙池使用壽命為5年,其中3年自流沉沙,2年揚水沉沙。在運用與管理中,我們采取了埋設斷面標樁,觀測泥沙分布規律;搞好水沙測驗;避免造成入口淤積,盡量延長自流沉沙時間等方法。由于種種原因,原設計泵站停建,新的沉沙池不能建設,現使用的2#沉沙池己遠遠超過了原設計的自流沉沙能力,為保證正常引水,自1993年開始采用挖塘機進行內貼式清淤試驗,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采用“化整為零,臨時占地,合理補償,適時還耕”的模式,綜合運用挖泥船、挖塘機、推土機等多種土方機械進行清淤,有效地延長了現有沉沙池的使用壽命。
2 泵站工程管理
泵站是引黃濟青工程運行的“心臟”,在設計上引黃濟青工程采用了“等容量控制原理”的冬季輸水運行方式。要求泵站流量平穩,運行連續,一旦出現故障而停機必造成棄水和事故。因此,在泵站管理上實行了行政首長負責制,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科學管理、效益管理等辦法,制定了《引黃濟青泵站管理辦法》、《泵站安全制度匯編》、《設備評定及獎懲管理辦法》等,管理處組織了精干技術力量對全部機電設備從元器件的檢修到設備的防銹,噴漆技術改造,達到了設備精良,內在質量高,外觀全新,從而使泵站的設備完好率保持在98%以上。
三、增加工程科技含量,實現工程管理自動化
(一)微波通信的實施
引黃濟青工程建設安裝了微波通信系統,省局與各管理單位,工程現場的聯系非常方便。通信系統由數字微波、一點多址、程控交換機及通信電源等設備組成,完成引黃濟青工程全線——濟南、濱州、東營、濰坊、青島各分局機關,管理處及40多個閘站等通信網點的電話、數據、傳真等通信業務的交換和傳輸,為引黃濟青工程自動化測控系統的計算機網絡提供數據傳輸通道,從而實現對輸水河水位、流量、閘門開啟高度以及泵站設備機組運行參數的自動測量和控制等輸水調度運行的自動化管理。
(二)調度運行的自動化
引黃濟青調度運行自動化系統,包括計算機系統、泵站監控系統、閘站監控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調節決策支持系統等。該系統以省局為調度中心,泵站為分控中心,閘站、泵站等數據采集點和受控點組成三級計算機網絡,各分局、管理處作為省局調度中心的遠端用戶。在省局調度中心可以全面掌握全線的運行情況,及時觀測各控制點的水位、流量、閘門開度、機組開停機等運行參數,并根據采集的參數優化調度,完成閘門啟閉和泵站機組開停調度運行自動化,實現以“控制容量”為理論基礎的全線調度運行的自動化。
四、結語
二十多年來,引黃濟青工程管理局領導在工管理中,齊抓共管,重視規章制度建設,使工程管理走向了規范化之路。在工程管理中,全體干部職工用實際行動和顯著的工作業績詮釋著“愛崗敬業,團結務實,艱苦創業,開拓爭先,無私興業,造福人民”的引黃濟青精神。按照省管理局提出的“以工程管理為中心,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開展達標創優活動,爭取各項工程達到全國一流水平”的奮斗目標,實行全天候全方位管理模式,加強制度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整個工程管理工作沿著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前進。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保證了工程的完整,自動化程度日趨提高,同時也為大型遠距離調水工程的建設管理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