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濟克


【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套基于云計算及圖文識別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統的研發思路、內容及關鍵技術,該系統是通過建設以企業為主的政企聯動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體系、采用圖文識別的快速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數據采集技術,創建具有云計算創新應用模式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說明創新性系統的實施可提升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管理水平,發揮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的主體作用,有助于加強和改進政府的監管水平。
【關鍵詞】云計算;圖文識別;OCR;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
【中圖分類號】TP39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6)01-0015-04
0 前言
排查治理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是落實安全生產方針的最基本任務和最有效途徑。目前,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已在各地全面啟動,通過建立事故預防體系,提前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和減少事故的發生,最終實現安全生產。企業在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領導下,通過隱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統對單位內部的安全隱患信息進行自查自報,與政府安全監管部門進行網上網下的互動,使政府安全監管部門及時了解安全隱患狀態,達到及時監管和處理的目的。
然而,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過程中,標準化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因工作量大、耗費的人力和時間成本高,較難在企業得到有效執行,加上一些企業由于自查自報方式采用手工表單來填寫排查和監督管理,許多信息重復填寫,信息采集效率低,檢查、查詢、統計、分析等工作很繁重,導致企業存在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整改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出現搞形式主義、走過場的現象,沒有充分發揮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的主體作用。
1 解決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充分發揮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的主觀能動性,必須建立以企業自查自報為主體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通過解決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隱患排查信息的采集問題,實現隱患排查標準化管理、隱患排查治理實時監督,建立以企業分級分類、信息化管理為基礎,以企業自查自報為核心,以健全完善隱患排查報送標準為支撐,形成信息管理網絡化、管理體制網格化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把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產工作逐步納入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實現以政府排查治理隱患為主向企業排查治理隱患為主的轉變。
要實現隱患排查信息快速采集,可通過采用J2EE、圖文識別、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研發出符合國家和行業數據標準的、包含企業基礎信息數據庫、企業安全標準化評級、企業事故隱患排查登記、企業分級分類監管等內容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統,實現隱患排查信息快速采集、隱患排查標準化管理和隱患排查治理實時監督,形成企業和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聯動的、分工明確、統籌協調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體系,即建設一套基于云計算及圖文識別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統。
2 系統研發內容
系統主要研究開發的內容為建設以企業為主的政企聯動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體系及開發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
2.1 建立以企業為主的政企聯動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體系
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由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推動,對企業開展分級分類管理,并編制各行業的隱患排查治理標準;由企業承擔主體責任,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人、物、管理等各方面的隱患依據和隱患排查治理標準進行主動排查,并對發現的隱患實施治理,通過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上報、跟蹤督導和統計分析,保證監管力度與效果,實現安全生產。該體系由3個部分組成。
(1)建立企業信息檔案,實行分級分類監管。收集并建立監管企業的信息,摸清生產經營單位的底數,根據生產經營單位的性質和安全生產狀況分類分級,政府部門對監管職責范圍內的生產經營單位按照不同等級進行監督管理,按照“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按類分級,依級監管”的核心思想,明確企業、行業、屬地、專項及綜合監管部門各方的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2)制定科學嚴謹的隱患排查治理標準。按照科學性、全面性和系統性的原則,考慮不同行業的企業可能存在的隱患的差別,將隱患特點相近的企業歸為一類,按行業制定通用的隱患排查標準。
(3)建立企業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報制度。在企業端建立從基層工作崗位到企業安全生產主管部門逐級自查自報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機制,根據相關行業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自查標準,開展日常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企業端的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報系統,可及時落實行業和屬地管理部門提出的工作要求,實時更新單位的基本信息。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和治理情況,由生產經營單位相關人員如實在網上向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匯報。
2.2 開發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是圍繞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滿足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自查自報及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需要的信息化系統。系統由企業端和政府端2個部分構成,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
(1)企業端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自查自報系統。企業端安全生產事故隱患自查自報系統主要實現生產經營單位按照本單位隱患排查制度組織相關人員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信息進行登記,每季度、每年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匯總,以季報和年報的形式,通過數據交換系統上報市、縣(區)監管部門;對于重大隱患信息則報送相關安全監管部門進行掛牌監督,由安全監管部門指導、監督生產經營單位對事故隱患進行及時有效的整改。系統包括企業基本信息管理、日常檢查、隱患管理、數據上報、統計分析、隱患排查標準管理等功能。
(2)政府端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系統。政府端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系統部署于市(地)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安委會辦公室),以及部分具備條件的縣(區)安全監管部門。市(地)級及以下各級安委會成員單位通過市(地)安全監管局(或具備條件的縣(區)安全監管局)部署在互聯網上的信息系統,實現對所監管企業報送或交換到系統中的隱患信息的管理。系統功能主要包括企業管理、隱患自查自報管理、執法檢查、隱患管理、統計分析、隱患標準庫管理等。
3 系統關鍵技術
3.1 建立分行業的隱患排查標準
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標準涉及隱患檢查項目是否全面,隱患判定的依據和標準等。此外,不同行業、同行業不同企業都有其不同的檢查標準。如何將這些檢查內容進行收集、匯總,形成標準體系并給所有企業共享,也是本系統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3.2 基于圖文識別的快速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數據采集技術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是一個由底至上的分級排查體系,要求企業從基層的日常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檢查開始,逐級上報。因此,在基層崗位錄入隱患檢查數據的工作必不可少,在計算機電腦上手工錄入檢查表單是目前傳統信息化系統建設最直接的方式,但這種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
(1)安全檢查一般是現場檢查和檢查記錄,受現場環境限制,不方便帶著電腦進行現場錄入。最后往往就變成現場紙質表單記錄,事后錄入電腦的方式。
(2)錄入數據需要在基層配置電腦和網絡環境,培訓基層人員,這樣容易導致企業的投入成本增大,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
(3)基層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不高,如果系統的數據錄入過于復雜,體驗性差,容易引起基層人員的抵觸;如果統一由錄入人員錄入,則會增加錄入人手,而且錄入任務繁重,強度大,錄入人員在高強度重復工作狀態下會因疲勞而出錯。
為克服上述難題,提高數據采集的體驗性和效率,系統運用OCR圖文識別技術,在企業端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報系統中實現檢查標準的自動錄單和快速采集功能。具體實現如下。
首先,按照企業隱患排查標準,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隱患排查檢查表單,將各種檢查項簡化成比較容易填寫的項目。其次,隱患排查表單能夠打印輸出在普通的A4紙上,發給基礎崗位人員進行手工填寫。填寫后的紙質表單可以統一交由錄入人員進行掃描,再通過OCR圖文識別,從紙質表單中提取數據,自動導入系統數據庫中。
系統流程圖如圖2所示。
3.3 創建具有云計算創新應用模式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
完整的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體系要求在企業端建立信息系統,實現從基層工作崗位到企業安全生產主管部門逐級自查自報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機制。而對于一些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基礎設施缺乏的企事業單位,建立企業端信息系統需要軟件方面及網絡、服務器、存儲等硬件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這樣不僅加重了企業的負擔,也導致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針對這類企業,本系統運用軟件服務框架、功能可配置、服務規則和引擎等一系列云計算關鍵技術,將企業端的應用以服務的形式,構建SaaS模式的服務平臺。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通過平臺配置選擇所需的功能和服務,用少量的費用租用平臺提供應用服務。
4 結論
具有云計算創新應用模式的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采用圖文識別和云計算信息技術手段,以企業為中心,整合IT資源、數據、應用、政府安全監管部門的資源,作為服務通過互聯網提供給企業。企業不需要自己建立機房、購買硬件與設置軟件環境,只需花少量的錢租用相關服務,便可在平臺上創建適合自身特點的企業端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有助于加強和改進政府安全監管,實現了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對企業安全生產的動態監控,使隱患排查治理從以政府為主向以企業為主轉變,可以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促使企業由被動接受監管變為主動排查治理隱患,主動加強安全生產,有效防止隱患惡化和事故發生。
參 考 文 獻
[1]任曉玲.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標準化數字化體系建設初探[J].現代經濟信息,2014(21):29.
[2]鄭慶華.安全生產隱患排查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4.
[3]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指南[Z].2012.
[責任編輯:鐘聲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