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劉俊杰
摘 要:高校黨建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同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兩者在發展宗旨和目標上相一致,統一于高校育人實踐之中。高校黨建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方向引領和發揮導向作用,而校園文化建設為高校黨建提供有效載體和拓展平臺,兩者在這種雙向互動關系中共同推動高校的建設與發展。因此,在實現兩者良性互動的路徑上也必須從方向引領、內容與制度創新以及平臺拓展等方面加強建設。
關鍵詞:高校黨建;校園文化;雙向互動;路徑
中圖分類號:D26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0-0173-03
高校黨建是我國高校特有的文化現象,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黨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引領高校正確發展方向,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保障,其基本內涵包括四個方面,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積淀形成的為廣大師生員工所集體認同和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規章制度以及能夠體現這些觀念和行為準則的校園建筑風格、校園文體活動等等,具體可概括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方面。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即是對高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培育和踐行過程。高校黨建和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新時期我國高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具有目標上的一致性,內容上的融合性以及功能上的互動性,兩者的良性互動不僅引領著高校正確的發展方向,更為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一、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雙向互動關系
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有著共同的場域,都是在高校這個相對獨立和專屬的環境下,而且在終極目標上都是圍繞著培養高素質人才而展開工作,因此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工作的開展都會深深影響著另一個方面的工作,它們的雙向互動關系主要表現如下。
(一)高校黨建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引領與導向作用
高校黨建工作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和平臺,“既融于校園文化建設又高于校園文化建設”[1]。黨委領導作為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通過全面貫徹黨的方針政策,著力宣傳科學的理論和先進的思想觀念,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政治保障,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發揮著核心引領作用。
1.高校黨建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引領與導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性質決定了高校在辦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由于黨委領導是學校各項工作的核心,黨委通過全面貫徹黨的方針政策,著力宣傳科學的理論和先進的思想觀念,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正確的政治方向。高校黨建通過牢牢把握住先進文化建設的主旋律,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政治保障。同時,黨的先進性建設也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朝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方向前進。
此外,高校校園精神文化還包括高校辦學理念、辦學宗旨、校訓、校風等。在高校黨委部門的引導下,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可以緊緊圍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目標,增強校園精神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內化力,調動廣大師生參與到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中,形成人人參與的和諧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推動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2.高校黨建對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主導與引領。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基礎載體和校園文化水平的外在標志,是學校精神的固化體現,直接體現校園文化氛圍和內涵。良好的校園物質文化會極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進廣大師生不斷探索、積極進取。在高校黨建工作的主導下,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能夠把握正確的方向性,既能增強時代感、弘揚主旋律,又能體現廣大師生共同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使物質文化建設承載教書育人的功能。
3.高校黨建對校園良好制度文化建設的推動。 制度文化建設屬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機制建設,它包括高校各種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既是高校文化建設的準則,又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校園內的各項活動、師生言行起到必要的導向和約束作用,是維持高校正常教學生活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通過高校黨建工作的主導作用,有利于制度文化建設的頂層設計,不僅能夠為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確保各項校園規章制度的修訂與完善,保證師生員工行為有章可循,而且還可以使校園制度文化在黨組織的引導和廣大黨員的模范示范作用下內化成為每個人的基本素養,從而達到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二)校園文化建設為高校黨建提供有效載體和拓展平臺
高校黨建以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為依托,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有利于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符合主流文化發展的規律,從而大力提升黨建科學化發展水平。
1.校園文化建設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環境支持。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昂椭C的高校校園文化作為高校校風、實力的綜合體現為優良黨風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2],對廣大師生增強黨性、提高政治素養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和諧的校園環境能夠把黨建工作融入其中,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使黨建工作的開展擁有更好的內部環境。
2.校園文化建設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創新載體。 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夠為高校黨建工作搭建廣闊的平臺,有助于加強黨建工作載體的不斷創新,有利于克服傳統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形式主義,豐富多彩的工作內容、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易于為廣大師生所接受,從而有利于強化廣大黨員的政治信仰,提高師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各類豐富的創新載體也有助于提升黨建工作的文化內涵,拓展廣大群眾對高校黨建工作的深入認知,提高他們入黨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黨的感召力。
3.校園文化建設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的各項制度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方面,貫穿于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影響學校運行的重要機制,保證教學及其他各種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健康有序的校園制度文化有利于推動黨建制度的建設和完善,為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對于建立健全黨員發展與教育機制、組織運行和監督機制有重要意義。完善的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有利于整合學校資源以確保黨建工作的順利運行,同時也對改進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提供了制度依據。
4.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3]。高校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鎮和思想文化創新的源泉。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黨建工作才能具有更大的活力、更強的影響力。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符合文化的規律、賦有文化的符號、顯示文化的功能,這些都已經成為提升黨建科學化發展水平的重要目標。
二、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雙向互動的實現路徑
(一)高校黨建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1.建設方向上的引領。高校育人,黨建為魂。由于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的轉型時期,加之現在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以及“地球村”的出現,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都面臨較大的沖擊和改變,在各種思潮的沖擊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校園文化建設容易迷失正確的方向,這就需要高校在黨委的領導下,通過有組織有目的地開展各項教育活動以及政治理論學習,引導廣大師生員工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黨建工作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堅持不懈地向廣大師生宣傳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在校園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這些都是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政治方向上的正確引領。
2.建設內容上的創新。首先是黨的思想建設創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在設。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思想建設是高校黨建的首要工作,同時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事關高校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黨建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思想建設內容,從思想理論、道德情感、意志品質上不斷加強全體師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同時高校各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在引領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廣大師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凝聚共識,統一思想。
其次是黨的組織建設創新,以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推動學習型校園文化建設。建設“學習型政黨”是黨在新的歷史階段的重大戰略任務。在知識日新月異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顯得尤為迫切,這種學習不僅體現在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還包括業務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一方面,通過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推動學習型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黨員和師生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通過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促進學校各級黨組織的領導能力、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使高校成為學習型校園、文化型校園,成為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陣地”[4]。
再次是黨的作風建設創新,以“三嚴三實”促進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作為肩負著引領廣大青年思想教育的高校黨的各級組織,應該加強自身紀律與作風建設,堅決抵制腐敗的產生。新時期高校黨的作風建設必須以“三嚴三實”為標尺,不斷加強高校民主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和校風學風建設。為此,一要堅持和完善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全體師生員工支持和參與的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提供組織保證。二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總體要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以改革精神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建設良好從政和教育生態,將廉政建設作為高校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抓緊抓好。
最后是黨的制度建設創新,以黨的制度建設創新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制度依托。黨的制度建設創新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有效的革新制度支持和依托,因此必須不斷提高制度建設的創新性和科學性。一是創新思路,完善機制,將黨委領導和校長負責制有機結合,發揮學校黨委的決策核心領導作用,統攬全局,正確把握校園文化建設的政治方向。二是加強民主集中制的建設,傾聽民意,集中民智,建立健全學校重大問題的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機制。三是要完善黨的制度體系建設,推進黨內各項制度間的銜接配套,既要加強實體性制度建設,又要制定要素完備的程序性制度,“切實增強制度建設的系統性和協調性,形成制度合力”[5]。
(二)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路徑
1.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拓展高校黨建工作的載體和平臺。不斷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在校園布局、建筑裝潢、環境美化等文化的硬件建設方面加大投入,推進優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的形成,把校園文化環境與黨建工作完美融合起來,使廣大師生能夠在校園里隨時隨地感受到文化的氣息和黨的力量,從而使得心靈得到凈化、黨性得到提高。
此外,針對新時代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要不斷推進黨建工作網絡平臺的建設,使全體師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絡平臺進行學習、溝通和交流。努力推進校園網絡建設,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宣傳黨的基本知識,弘揚主流文化,使網絡平臺成為高校黨建工作的創新載體。
2.推動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為高校黨建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撐。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靈魂工程,和諧的校園精神文化是現代大學的生機活力所在。校園精神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它可以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目標等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影響廣大師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使全校師生在價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境界得到提高,人格品質得到塑造。
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還可以通過各種文化活動的開展來增強思想教育的功效,同時,將黨建工作寓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之中,營造積極向上的黨建文化氛圍,做到工作內容豐富多彩、形式生動活潑,增強工作的實效性,提高他們的入黨積極性,增強黨的凝聚力。
3.健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為高校黨建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在維系學校正常秩序、規范師生行為和促進校園和諧發展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實施的各種機制,例如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機制、組織運行機制、考評機制、獎懲和監管機制已經融入到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之中。因此,以健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為新的突破口,不僅能夠帶動高校黨建制度建設的創新,而且能夠為黨建工作的整體推進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持。
總之,我國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在校園布局、環境衛生等方面都要注重時代感與美感。師生在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氛圍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保障校園文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并以此促進高校黨建功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周彩根,劉鎖娣.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研究[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周克剛.高校黨建文化與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互動的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2(3).
[3]鄭支農.論高校黨建和校園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3(5).
[4]聶慶益,黃如蘭,丁凱,王永昌.論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校園建設[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5]張國隆.積極推進黨的組織制度創新完善[J].黨建研究,2012(3).
Let History Files and Material Evidence Speak 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Manchuria and the Germ Warfare
YUN Huaiying,HAO Jiandong,WANG Yanjie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22,china;
2.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3,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Manchuria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Japanese germ warfare,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Manchuria and the germ warfare is a subject which there is no in-depth study on at present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principle of the history proved by proof, the effective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education is to let the evidence speak, Effective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education is to let the evidence speak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ves and material evidence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Manchuria.
Key words: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Manchuria,the germ warfare,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