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 鄒曉玲
摘 要:按照一級學科格局進行碩士生培養已漸成為新的趨勢,針對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現實問題,深入研究培養目標的優化路徑、課程設置的創新方式、導師團隊的協作對策、培養過程的完善途徑等問題,并進一步建立健全相應的質量評估體系,以此創新一級學科碩士點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不斷提高碩士生培養質量。
關鍵詞: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0-0180-02
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和水平的日益發展,按一級學科進行碩士研究生培養日漸成為一種趨勢和現實。相比過往的二級學科或者按照具體研究方向進行研究生培養的模式而言,這是一種新現象和新問題,需要在遵循學科特殊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創新改革的力度。
一、碩士生培養模式的現狀與反思
作為關系到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研究生培養模式,體現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狀態,體現出受教育者的培養過程和培養狀態,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定位、招生制度、課程教學、學位論文、實踐教學等環節和要素。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圍繞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我國不斷呈現出各種新的方式和方法;在理論探索和總結層面上,應該說,圍繞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探討,自有碩士研究生教育以來就相繼成為相關學者研究的對象。
在歐美等國家,學者們注重從比較的角度對研究生培養的特征和方式進行梳理。如:喬治·沃那達克思的《英國、法國和美國的公辦研究生教育》,對各國研究生教育的模式、管理、規模、數量等進行了相對全面的總結,在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展現出了不同國家的研究生培養特征;伯頓·克拉克的《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研究基礎》一書,以德、美、英、法、日五國為比較對象,對各國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科研基礎和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原則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梳理;歐內斯特·呂德的《高等教育:英國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和克利夫頓·F的《悄然成功:美國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分別詳細介紹了英國和美國的研究生教育情況。
相比起國外的學者而言,國內的學者對研究生培養模式類型進行了一定總結與分析。如:李盛兵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嬗變》,該書探討了研究生教育模式形成、發展、變化的規律。陳學飛的《西方怎樣培養博士——法、英、德、美的模式與經驗》,以德、美、英、法為例,較系統地描述了這些國家博士生培養模式的演變歷程和現實狀況,分析歸納了其特點、主要影響因素及發展趨勢。符娟明與遲恩蓮合著的《國外研究生教育研究》以較大代表性的蘇、美、日、德四個國家作為研究對象,闡明了這些國家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歷史、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主要的方針政策和改革舉措。
當前,圍繞碩士生培養模式的反思,主要體現為這樣的特點:一是注重對研究生現有培養模式類型的總結與分析;二是注重對不同國家研究生培養模式做出比較與描述;三是對一級學科背景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研究存在著明顯的缺失與應有的關注。當然,一級學科背景下的碩士生培養,作為一種新現象,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嘗試。
二、碩士生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意義
探討和創新一級學科碩士點背景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問題,主要是針對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和培養方式不斷變革的現實因素,著眼于通過創新培養方式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在理論素養和綜合運用方面有利于增強碩士生創新能力。進行這種話題的思考和討論,其主要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解決一級學科背景下出現的新問題,切實提高碩士生培養質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改革,我國的碩士研究生教育發展迅猛,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全面展開一級學科背景下的碩士研究生教育還是當前的一個新問題、新現象,改革與創新一級學科背景下碩士生培養模式是當今時代對研究生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針對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工作展開思考,針對出現的新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形成新的培養模式,能夠有效并及時地解決當前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中的問題,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它有利于創新碩士生培養模式,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有利于建設一級學科背景下應有的新模式,切實提高碩士生創新能力。探討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碩士生培養模式的要素,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導師團隊、培養過程、評價體系等方面明確培養模式的著力點,創新一級學科背景下的碩士培養模式,對于深入改革碩士生培養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引導意義,對于全面激發教學資源、優化人才質量、提高創新能力具有一定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有利于深化碩士生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推進相關領域的理論發展。當前國內關于碩士生培養模式的研究,絕大部分是基于二級學科視野展開討論,圍繞二級學科碩士生培養進行經驗總結與理論研究。對自2011年才在全國推行的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模式的探討,尚處于初步興起階段。所以,在理論總結層面,這種思考對于深化碩士生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有利于認清不同培養模式的價值取向與性質特征,有利于從教育本質層面認識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有利于推進相關領域的理論發展,進而有利于指導實踐操作。
第四,在操作層面,展開對碩士生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導師團隊、培養過程、評估體系等方面進行創新思考,對于一級學科背景下碩士生培養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與引導作用,操作性強,指導意義突出,能夠有效滿足當前研究生教育培養過程中的新需求,能夠指導或引導不同學科、不同學校的一級學科碩士生培養,具有較強的示范推廣性。
三、碩士生培養模式的目標和路徑
創新一級學科碩士點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其主要目標就是:以一級學科碩士點發展為研究背景,以培養模式改革為著力點和突破口,以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為最終目標,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創新課程設置、探討導師團隊的協作對策、探尋培養過程的完善途徑等問題,進而在系統上整體完善碩士生培養模式。
圍繞這樣一種目標,需要創設新的路徑,具體包含以下五個主要內容。
第一,深入探討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關鍵要素。一級學科往往涵蓋了不同方向和領域的多個二級學科,這對碩士生的培養提出了多領域、多方向、多知識層面的挑戰,也對碩士生培養的過程、環節、關鍵點等過程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涉及學生層面的知識構成和理論素養的培養問題,學生既要具備一級學科的基礎理論,又要具備二級學科乃至三級方向的研究領域,在廣度和深度上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涉及教師主體的手段更新和培養方式問題,既要考慮到同一學科的基本通用方法和理念,又要強調不同方向領域的特殊路徑。歸納起來,主要的關鍵要素是,培養理念、培養制度、培養隊伍、實施方式這四個方面。而圍繞這四個方面的任何一點,都是一種非常復雜和系統的組織形式,需要不斷打造和完善。
第二,不斷探尋碩士生培養目標的優化路徑。培養目標直接決定著碩士生人才的規格和內涵,是體現碩士生培養理念的總體方針和基本原則。因此,培養目標的設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同專業、不同學校可以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定位,體現出培養目標的多層次性和靈活性。針對一級學科碩士點碩士生培養方式的特征,一方面要基于一級學科的整體視角,立足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同時更要著眼于碩士生的發展趨向和職業規劃,兼顧學科整體要求和學生個體特性,做到兩者的最佳結合,形成一級學科背景下的碩士生培養目標。這種目標,在整體上要有寬泛性,在結構上要有針對性,在橫向板塊上要有特色,在縱向線條上要有亮點,從而總體上成為具有一級學科基礎、擁有二級學科能力、具備三級研究方向的綜合型創新性人才規格。
第三,創新一級學科背景下碩士生課程設置。課程是載體,是重要的知識傳承和能力培養的媒介。一級學科背景下碩士生課程設置要體現出知識面的寬廣性和綜合性,也要呈現出知識面的交叉性和層次性。既要能充分彰顯出一級學科的整體性,又要能有效體現出較為鮮明的方向性。注重整體與局部的統一、注重多樣與交叉的整合、注重基礎與前沿的互通,這是一級學科背景下碩士生課程設置應該注意的基本原則。
第四,積極探討一級學科背景下碩士生導師團隊協作對策問題。分析導師應對一級學科培養的方式與對策,探討導師間的跨方向整合與協作方式,研究導師團隊的組建與發展策略,這成了一個新問題。一級學科的寬廣性,不同于傳統的二級學科或者具體研究方向,它在客觀上需要導師隊伍開展協同指導,需要導師隊伍形成整體互補格局,需要導師組更新理念,采取新的合作方式,方能有效形成合力,達到一級學科培養的目標。對于學生而言,要突破傳統只有一個導師的觀念,而應該樹立起要面對一個導師組的認識,更需要具備靈活的接受方式,形成自我的判斷。因此,導師之間的協作與互補,導師組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需要不斷探討和更新。
第五,嘗試建立一級學科背景下碩士生培養質量的評估方式。對培養質量的評估,也即培養評價,探討衡量把握新的培養模式的質量評估方式,建立和完善科學可行的評估體系,這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機制。首先,要著眼于學生角度,學生是否真正受益,是否真正建立起一級學科的理論素養和基本視野,這是最重要的評估指標。其次,要對學位論文、研究能力和綜合能力建立一種考量機制,學位論文是關鍵點,研究能力是核心要素,綜合能力是最終目標,三者都是衡量培養質量的重要觀測點。再則,要充分考慮來自社會或者市場的評估指標,從第三方的角度衡量培養質量,并不斷以此加以改進和完善。
總體而言,一級學科碩士點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從理念到目標,從課程到實踐,從導師到學生,從實施到評估,所有環節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就是對這個系統進行進一步優化和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目標是適應新的發展形勢,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這種整體工程進行創新思考,是研究生教育現實發展使然,也是研究生教育內在規律之要求,值得不斷探討。
參考文獻:
[1]趙沁平.關于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二十個問題[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2).
[2]陳新忠,董澤芳.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成要素探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
[3]馮斌,張偉,何躍,童洪志.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現狀與反思[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3).
[4]張壽庭,等.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與創新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6).
[5]王碧云,等.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