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頻 饒浩瀚



生物醫藥業是一個涉及到民生問題的特殊產業,是國家重點關注和支持的朝陽產業。但由于其具有高投入和高風險的特征,其融資渠道單一,一般民間資本難以進入生物醫藥業,這嚴重阻礙我國中小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本文基于對生物醫藥業的特征和發展現狀的分析,通過闡述風險投資機構的作用和其結構,來建立我國生物醫藥產業中風險投資機構的運營模式,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保障風險投資在生物醫藥業的運行。
生物醫藥業風險投資運營模式建議一、引言
2008年全球次貸危機后,我國生物醫藥業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在各個領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根據國家統計年鑒顯示,2009年我國生物醫藥業投資金額高達1.3億美元,同比增長6.2%。2014年,我國生物醫藥制造業新增固定資產達到3613.84億元,醫藥制造業高技術產業企業數7108家,醫藥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利潤額2382,5億,同比增長11.7%。雖然我國生物醫藥業發展的有聲有色,但仍舊存在著若干問題,如:投資金額不足,企業規模小,研發力量不足,產業結構單一等。可見,要想加快我國生物醫藥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整體產業水平,首要解決的是資金問題,風險投資基金的引入將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風險投資與風險投資機構
1.風險投資
從投資行為的角度來講,風險投資是把資本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使高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產業化,以取得高資本收益的一種投資過程。從運作方式來看,是指由專業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資中介向特別具有潛能的高新技術企業投入風險資本的過程,也是協調風險投資家(風投機構)、技術專家(風險企業)、投資者的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一種投資方式。
風險投資體系主要由風險投資人、風險投資機構和風險企業三個主體構成,每一個主體擁有不同的優勢和資源。風險投資人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風險企業具有潛在的發展空間和創造財富的潛力;風險投資機構是一個專業性平臺,把各方面的優勢集中在一起進行科學統籌管理和監督,它們彼此之間以協議合同的方式聯盟,以股權債務的形式明確利益關系(見圖1)。
2.風險投資機構
在整個風投過程中,風險投資機構起到銜接作用和運營管理作用。風投初期時,風險投資機構既要尋找風險投資人又要對風險企業進行專業性的評估;中期時,風險投資機構要合理的平衡雙方的關系,并進行專業性的管理和監督;到了后期,風險投資機構要進行關于撤資及其相關善后的事務。其特點如下:
(1)投資對象一般是未上市的具有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
(2)一般以股權的方式投資,積極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但不取得控股權。
(3)一般投資于高風險,高受益的項目。
(4)投資周期一般較長,被投資的企業增值后轉讓股份。
(5)投資項目的評估、選擇和管理監督是高度專業化和程序化。
3.風險投資機構的項目投資準則
各個風險投資機構的類型、運營模式、投資領域和投資風格各不相同,在選擇投資項目的標準上會有所差異,但均重視風險規避、項目價值、投資回收期、資產質量、銷售盈利和投資收益率等幾項指標,在投資項目的選擇上普遍遵循6項準則:有發展潛力的市場;科技是針對市場的需要;可建立市場優勢;可成為市場領導者;管理層有才能及遠見;有豐厚的回報。
三、生物醫藥業的特性與發展現狀
1.生物醫藥業的特征
(1)投資額大。一款新的產品從研發到產出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需要企業不斷的投入大量的資金,其中涉及到研發資金、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市場推廣成本等,每一個階段所需要的資金都以億為單位。
(2)投資周期長。由于生物醫藥業的產品基本上都涉及廣泛的群體的生命和安全,因此一款新的產品進入市場之前都必須經過研發、臨床試驗、申報、制造,推廣等多個階段的審核,每個階段所用的時間都不一定。
(3)投資風險高。一方面,生物醫藥業的周期長和資金需求大的特點大幅度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研發的成果轉換成有市場價值的產品的概率很低,美國成功率是五千分之一。這兩方面讓大多數投資者望而卻步。
(4)投資回報率高。根據交易理論,風險與受益成正比。生物醫藥產業具有高風險的特征時也具有高回報的特征,新產品一旦進入市場具有巨大的優勢,即擁有確定的市場,壟斷性的市場份額,客觀的利潤,流暢的銷售渠道等。這些后期的優勢也因此吸引著國內外眾多的投資者,也為生物醫藥產業的融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生物醫藥業發展的優勢與困境
1)產品與市場優勢
(1)產品需求彈性與可替代性小
根據微觀經濟學需求彈性原理的分析,醫藥產品具有需求彈性小,可替代性小的特征。醫藥產品是避免人類受疾病的威脅,目前為止還未發現有任何產品可以被完全替代,某種程度上人類對醫療產品的需求等同于對空氣和水的需求,對人類而言生物醫藥產品是生存必需品,經營風險較小。在歷次世界各大經濟危機中,醫藥業受到的沖擊和影響是較低的,這也說明生物醫藥業為何在各國中仍然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
(2)市場穩定發展
我國醫藥市場總體趨于穩定發展狀態。一方面,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醫藥消費大國,醫藥消費結構與消費市場穩定,藥業市場規模持續上升。2011年中國醫藥市場為9426億元,2015年達到11000多億元。另一方面,相關政府部門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我國醫藥價格一直保持穩步發展。
(3)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大
生物醫藥業具有普遍性和廣泛性的特征決定了醫藥業將成為“永久性”朝陽產業。首先,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老人藥品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據統計,2015年,我國總人口13.7億人,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2.1億,占總人口的15.5%。其次,雖然目前我國人均藥品消費水平較低,但未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均藥品消費水平將有較大的提升。2000年,中國人均藥品消費不足10美元,到2006年,國民藥品人均消費為332人民幣。最后,由于化學藥品具有潛在的副作用,中成藥將成為醫藥業發展的新動力。目前,世界中成藥年銷售額在100億美元以上,全球約76%的人口在使用中成藥。
2)資金與人才困境
(1)研發投入上升,投資風險加大
為了占領未來市場,世界各地的生物醫藥企業不斷加大資本以求研發出能占領市場的核心產品,2014年全球生物醫藥的研究資金達到2000多億美元。此外,最近幾年世界各地不斷出現由醫藥引起的事故,各國政府提高了對新產品的審核,這無疑增加了生物醫藥業投資的不確定性。
(2)民間資本引進較難,投資后續力不足
生物醫藥業是高技術行業,在產品研發期間需要不斷地投資資金。當前,我國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資助和企業自身經營所得,其市場融資渠道十分的狹窄,民間資本難以進入醫藥業。
(3)研發力量薄弱,知識產權意識差
雖然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新藥研發模式已經過度到自主研發模式,但由于我國長期缺乏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和創新動力,我國生物醫藥業整體的研發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一些領域的前沿研究。另外,由于長期缺乏知識產權意識,我國生物醫藥業出現大量的非法制造業,經常出現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這降低了科研人員探索熱情。
四、我國生物醫藥業運用風險投資資金的必然性
1.風險投資的引入能促進我國生物醫藥業的持續發展
目前,生物醫藥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企業自主經營和政府銀行,但由于銀行首要考慮的是風險性,不愿把資金投入到企業研發階段,因此在初期階段生物醫藥業企業往往缺乏資金,進而扼制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速度。
風險投資人往往熱衷于高風險、高受益的行業,著眼于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而不是資產負債狀況。風險投資機制能有效地將資金供需銜接,為雙方提供了共贏的平臺。首先,風險投資在生物醫藥業的運行有利于生物醫藥業拓展集資渠道,規范企業經營管理,保障資金運作過程的透明性和合理性。其次,風險投資資金一般投放生物藥業早期發展階段,可以滿足其對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技術轉化、產品試銷、組織營銷等各環節以及不同發展階段對資金的需求。第三,通過股票市場的規模性和流動性,為生物醫藥企業降低風險。第四,風險投資機制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效益良好的項目中,一定程度地保障資金的回報率。
2.生物醫藥業的經營成功能為風險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回報
眾所周知,一旦某種新藥在市場上被得到承認,后期企業將以爆發式的發展,并為企業帶來巨大收益。基于此點,投資家可以根據項目的生命周期以及其風險性,通過風險投資機制來運營操作,最終使資本進一步增長。對于風險投資者而言,其目的是使資本的快速循環和迅速增值,長期控股不符合其利益。因此,風險投資者可以通過風險投資機構,在適當的時間和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股權交易進而逐步地回收資本,使資本投入到下一個風險項目,最終使得風險資本的循環的增長。
五、我國生物醫藥業風險投資的運營模式
1.風險投機機構、生物醫藥企業以及投資者之間的關系
醫藥企業、風險投資機構和風投家三者之間主要有二方面的聯系,分別是高額回報和資本吸納(見圖2)。
從圖2顯示風險投資是一個循環過程。在風投初始階段,風險投資機構為醫藥企業集資和為投資者尋找以及評定項目。在風投中期,風險投資機構替投資者監管醫藥企業。在風投后期,風險投資機構對醫藥企業撤資和善后。總之,風險投資機構在醫藥企業和投資者之間處于綜合“管理者”,分別對醫藥企業和投資者負責,同時三者以資金或股票的方式分配利益。
2.風險投資在生物醫藥企業的有效運用模式
當前有很多高新技術產業因風險投資而使得其蓬勃發展,例如互聯網產業,因此只要風險投資與生物醫藥業之間運營合理那么必然推動生物醫藥業的發展。此外,生物醫藥業的發展必然促進風險投資資本的增長,兩者之間彼此相互推動、相互影響(見圖3)。
首先,風險投資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資金幫助,促進生物醫藥企業項目的快速進行。其次,到了后期生物醫藥企業新產品的成功為風險投資家巨額利益,從而使風險投資家資本的良性循環。最后,這種“雙贏”的循環過程,兩者必須統一協調發展,任何一方的失利都會影響彼此以后的發展
六、我國生物醫藥業引入風險投資的建議
從國外生物醫藥業的發展經歷來看,我國生物醫藥業要想進一步的發展是離不開風險投資機構的支持,因此結合我國生物業發展現狀,提出以下方面的建議。
1.國家政策方面
國家政府應該在各個層次和領域上出臺一系列扶持性和規范性政策或行業準則,引導市場上的風險投資機構或風險投資者入資生物醫藥業,從而加快我國生物醫藥業的發展。此外,當前我國藥品市場存在大量假藥和侵權制造商,這給正版企業或機構帶了巨大的損失,也擾亂藥品市場。因此我國立法部門應該聯合專利部門,知識產權部門和藥監局等,制定一套完整嚴格的生物醫藥業法規,來規范我國藥品市場,保護我國生物醫藥業的發明專利,從而促進我國生物醫藥業的發展。
2.生物醫藥企業方面
對于生物醫藥企業而言,生物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在于研發能力,因此提高創新能力是企業首要任務。企業應該從兩方面著手,第一培養自己的研發團隊。通過招聘多樣性專業人才,制定靈活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提供良好的研發環境,來培養自己的科研團隊,進而提高研發能力。第二技術引進,從外國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并在這基礎上再進行大膽創新,從而增加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能力。
3.風險投資機構方面
關于風險投資機構而言,當前在我國生物醫藥業不管是從市場潛力還是其行業發展生命周期來看,我國生物醫藥業發展空間巨大,潛在需求十足,因此風險投資機構應把握時機,更多地考慮進入生物醫藥業的投資。同時,考慮到風險投資機構銜接著風險投資者和生物醫藥企業,風險投資機構自身應該以操作透明、公開、公正為運作原則。
4.資本市場監督管理方面
我國生物醫藥業資本市場機制仍然有很多不足之處,從投資環境上看,難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因此,相關部門應基于投資者的角度對資本市場進行進一步的改善,為投資者建立多層次、多選擇的生物醫藥資本交易市場環境,從而來吸引風險投資者的投資。
參考文獻:
[1]陳昌智.大力發展風險投資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J].中國流通經濟,2010,(06).
[2]陳德棉,李姚礦等.風險資本投資過程中的項目評估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1,(04).
[3]陳敏靈,陳紅霞,薛靜.中國風險資本來源分析及多元化實現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1,(04).
[4]陳新,邵蓉.“反公地悲劇”對生物醫藥研發的影響探究[J].中國藥房,2010,(05).
[5]崔士銘,孔劉柳.效益風險投資的適度原則[J].財經界,2009,(03).
[6]樊治平,尤天慧,趙艷華.高新技術企業風險投資的一種決策方法.東北大學學報,1999,(01).
[7]龔國光.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再思考[J].中國科技投資,2009,(03).
[8]何國杰.抓住當前機遇促進創新發展[J].投資與創新,2009,(05).
[9]桂曙光.風險投資的十個真相[J].融資實務,2013,(07).
[10]劉俊強.風險投資對高新技術企業融資約束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3.12.
[11]龔金金,周泳宏.風險投資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創新影響的地域比較[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3,(03).
[12]高超.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10).
[13]王友同,吳梧桐.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過去、現在和將來[J].藥物生物技術,2010.
[14]劉紅波.我國醫藥企業融資現狀分析[D].華東理工大學,2011.4.
[15]郭麗峰.吸引風險投資—促進中國高科技創業企業發展[D].江南大學,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