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梅 周詳 王曉旭
【摘要】本文對欽江流域進行5年水質監測,采用單因子指數法評價水質現狀,采用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分析水質污染變化趨勢,確定該流域主要污染物及其來源。對2011—2015年水質變化趨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欽江流域源頭處靈東水庫水質較好,上游段靈山縣城東邊塘河段水質較差,中游段陸屋水文站、白墳江和青年水閘段水質較好,下游段欽州市區的欽江西斷面水質最差,欽江東斷面次之。
【關鍵詞】欽江;流域;水質;趨勢分析
欽江流域位于廣西南部欽州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08。30ˊ~109。30ˊ,北緯21。50ˊ~22。36ˊ,為欽州市第二大河流。欽江發源于靈山縣平山鎮東山山脈東麓白牛嶺。欽江干流全長195.26公里,流域面積2391.34平方公里。基于2011-2015年水質監測數據,分析5年來欽江的水質變化趨勢,研究欽江水質受污染的程度;確定欽江流域主要污染物及其來源;了解開發利用面臨的問題,提出開發途徑及環境保護方法。
1、流域概況
欽江流域流經靈山縣、欽北區和欽南區。欽江流域在行政區劃上包括靈山縣的平山鎮、佛子鎮、靈城鎮等10個鄉鎮,欽北區的青塘鎮、平吉鎮2個鄉鎮及欽州市城區,欽南區的久隆鎮、沙埠鎮、尖山鎮、康熙嶺鎮4個鄉鎮以及欽南區城區。
2、欽江流域水質監測
2.1 水質監測點位布設。在欽江流域布設8個水質監測點位,具體點位名稱及功能屬性見表1。
2.2 水質監測項目與方法。水質監測項目選擇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監測分析方法依據《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有關技術要求。
3、欽江流域現狀分析
3.1 水質現狀分析方法。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相對應水質管理目標的標準,采用單因子指數法對水質現狀進行評價,Pi按下式計算: (1)
3.2 水質現狀監測結果及分析。從圖1可以看出,2010-2015年靈東水庫、陸屋水文站、白墳江和青年水閘斷面年均水質均能達標;靈山縣自來水廠取水口和東邊塘斷面年均水質均未能達標,其中靈山縣自來水廠取水口持續為Ⅲ類,東邊塘斷面持續為Ⅴ類或劣Ⅴ類。
從表2可看出,5年內流域年均水質超標污染物主要為總磷、氨氮和溶解氧。2015年,靈山縣自來水廠取水口、東邊塘斷面、欽江西年均水質超標因子和最大超標倍數分別為總磷(0.3倍);總磷(0.2倍)和氨氮(0.6倍);氨氮(1.0倍)和總磷(0.5倍)。
總體來看,年均水質上游靈山縣和下游欽州市區欽江東、欽江西斷面河段水質較差,源頭處靈東水庫、中游陸屋段、白墳江和青年水閘段水質相對較好。
4、水質綜合指數趨勢分析
由于各斷面水質目標不一致,采用綜合指數和秩(Daniel)趨勢檢驗法對欽江流域水質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根據污染特征,選取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和溶解氧四項指標的對欽江流域各斷面年均濃度計算綜合指數(統一采用地表水Ⅲ類水質標準),除了靈東水庫顯著下降外,其他斷面均不顯著。欽江流域監測斷面綜合指數分布見圖2。
欽江流域監測斷面水質有如下特征:
靈山縣城河段靈山自來水廠取水口和東邊塘斷面水質最差時段大多出現在豐水期6~9月,面源的影響較大,但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亦存在超標。靈山縣城段的污染控制應點面源兼顧,氨氮主要關注城鎮生活污染源、農村生活源,總磷主要關注畜禽養殖污染源、農村生活源和種植業污染。
欽州市區下游斷面欽江東、欽江西河段水質最差時段大多出現在枯水期12~3月,點源的影響較大。主要超標因子總磷在豐水期超標率較低,總磷的控制主要關注城鎮污水處理廠、城鎮生活污染源。氨氮在全年不同水期均有超標,氨氮的控制主要關注城鎮生活源、農村生活源及畜禽養殖污染源。
5、結論
欽江流域主要污染源為城鎮生活污染源、農村生活源、畜禽養殖污染源、農村生活源和種植業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
采用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對2011—2015間水質變化的趨勢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欽江流域源頭處靈東水庫水質較好,上游段靈山縣城東邊塘河段水質較差,中游段陸屋水文站、白墳江和青年水閘段水質較好,下游段欽州市區的欽江西斷面水質最差,欽江東斷面次之。
應加強對現有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監管,確保正常運行和達標運行。盡快實施欽南區、靈山縣和欽北區建成區直排污水口截流工作,加強配套污水管網改造,強化市、縣內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積極鼓勵欽州市、靈山縣以及工業園區中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設,建立健全中水再生利用產業政策,加強新工藝新技術的開發利用,積極鼓勵新建的鄉鎮污水處理廠進行中水再生利用,提高中水再生利用水平。深入推進城鎮垃圾分類收集與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在人口密集的欽州市區和靈山縣城區建設垃圾分類收集設施,配套建設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廢舊物品回收綜合利用處置廠等。
符號說明:Pi——j斷面的單因子污染指數
Cij—j斷面第i項污染物的實測濃度值
Csi—該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允許濃度值
參考文獻:
[1]彭文啟,張祥偉.現代水環境質量評價理論與方法[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2005.
[2]吳濤,高曉莉,曹薇.京杭運河徐州市區段水質現狀評價及污染變化趨勢分析[J].江蘇環境科技,2005,6(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