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曾在其產品發布會上公布過一些產品數據。其中有一條關于Siri的使用率,這款虛擬語音助手每周收到的請求多達10億條。
毫無疑問,這一數字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這款虛擬助手,或是它的任何競爭對手,獲得了真正的成功。部分原因在于,許多用戶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依賴蘋果的Siri,更不用說微軟的Cortana或是谷歌的語音搜索了。幾年前的一項調查甚至發現,85%的iPhone用戶從未用過Siri。最重要的是,語音助手的功能看起來并不像它們應有的那樣強大。
分析師杰夫·卡干表示:“這些技術仍處在早期發展階段,老實說,它們犯錯的次數多于正確的次數。它們不能理解用戶提出的問題,也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無論是Google Now理解不了用戶的口音,還是Siri會提供一長列搜索結果讓你自己去看手機,使用語音搜索或是走其他捷徑總是不能輕松如愿。
蘋果、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巨頭仍然在完善他們的產品,但這一事實阻止不了其他公司帶著自己的助手類技術加入戰局。例如,亞馬遜就在Echo和新的FireTV機頂盒中植入了Alexa語音助手,用戶只要說出口令,就能搜尋節目,控制播放。Facebook也不甘落后,他們另辟蹊徑,推出了一個機制完全不同的語音助手。該公司雇傭真人給Messenger用戶推薦餐廳或提供更多服務。
語音指令的支持顯然十分重要,這不僅僅是因為它能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還能讓蘋果和谷歌等軟件制造商通過自身的應用提供信息,它同時還能收集更多關于用戶行為和興趣的數據。但目前還不清楚,語音控制究竟得花多久時間才能變得足夠智能,以應對拋給它們的任何問題或指令。
語音助手在汽車上找到了用武之地,蘋果的Siri已經植入了寶馬、雪佛蘭等車型。考慮到這類功能(包括搜索、車內控制等)可以解放雙手,從而提高駕駛安全性,該領域有助于推動技術進步。但需要指出的是,有研究發現語音助手也會讓駕駛者在路上分心。盡管如此,iPhone、安卓手機或是Windows Phone即便沒有對應的語音助手,也有著強大的功能,但是在汽車里,車載Siri等語音助手是讓駕駛員保持互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道路是曲折的,但卡干認為語音助手能夠站穩腳跟。他說:“等到將來回想起今天的情景時,我們的表情估計會像我們現在嘲笑開著第一代福特Model T在路上費力前行的曾祖父母一樣。”
(據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