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常歌
摘 要:物質利益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首要條件、利益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利益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因、個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辯證統一、無產階級政黨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等觀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的豐富內涵。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啟示,對于我們認識社會矛盾、協調社會利益關系、推進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改革發展;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A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1-0024-02
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的萌芽、成熟而逐步發展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要系統學習和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并認識其重要的方法論啟示,以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指導當代中國的改革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的基本內涵
利益范疇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性范疇,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性理論,應當在對馬克思主義著作的考察基礎上深刻把握其理論內涵。
(一)物質利益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首要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從來都離不開利益,特別是首要的利益——物質利益,即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的一切物質條件。正如《德意志意識形態》文章中寫道的那樣:“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1]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獲取生存資料,換句話說,就是滿足物質利益。
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們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物質利益觀。列寧曾將物質利益稱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經”;毛澤東特別注重開展群眾工作,他認為有效開展群眾工作的前提就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自己的利益,并相互團結為自己的合理利益而奮斗,他將之理解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之一;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特定歷史條件下,鄧小平的闡述更為直白:“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2]。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可以得出兩點關于馬克思主義利益觀的結論:首先,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時刻都離不開利益以及對利益的追求;其次,在所有的利益形態中,物質利益是最基本的和首要的。
(二)利益本質上是一種社會關系
利益本質上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利益的基本內容是物質生活條件,物質利益是人類的生存前提。人們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創造財富并按照一定形式分配,財富的創造、財富的分配或者說利益的分配,必然都是特定社會關系的反映。就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每一既定社會的經濟關系首先表現為利益”[3]。
經濟關系,即物質利益關系,是其他社會關系如政治關系、文化關系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基于對人類社會歷史的深入觀察,以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為著眼點來理解利益,超越了以往理論特別是資本主義的人本主義對利益問題的理解。
(三)利益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因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所奮斗和爭取的一切,都和他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追求利益的歷史。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根源,追逐利益、物質生產條件,是生產力形成的內在動因。生產關系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體現了誰占有和如何分配利益的關系。利益是上層建筑存在和鞏固的動因,維護特定的利益關系是上層建筑的根本任務。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而生產關系又通過特定的利益關系表現出來,所以,特定的生產力水平必然要求特定的利益關系與之相適應,而特定的利益關系又必然要求特定的上層建筑與之相適應。正是在這樣不斷地調整和適應中,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才能不斷發展,從而體現為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
(四)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的辯證統一
馬克思闡述了個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共同利益是產生于個人利益之中的,個人利益的實現又依賴于共同利益。首先,要在具體的歷史社會關系中來看個人利益,而不能脫離社會關系,因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個人利益絲毫不能離開社會關系。其次,共同利益蘊含于對個人利益的正當追求之中,個人利益是通過利益共同體來實現的,利益共同體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目標。
(五)無產階級政黨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政黨永恒不變的主題。“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是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4]無產階級政黨應該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除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無產階級的根本立場和宗旨。無產階級政黨的全部歷史都是為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而奮斗的歷史。
二、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對當前中國改革發展的方法論啟示
當今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從深層來講是利益問題。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及其方法論指導。
(一)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是社會歷史領域的科學研究方法
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研究方法,是我們今天分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的根本方法。
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就是根據歷史唯物主義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來觀察社會生活、分析社會現象的方法。在階級社會中,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具體表現為階級分析方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消滅了剝削階級、消除了個體之間的根本利益的對立,但廣泛來看,個體之間的具體利益差別并沒有消失,甚至出現既得利益差距懸殊的情況。利益關系仍舊深刻影響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體看待社會現實的立場和觀點,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仍是觀察和處理各種社會問題的重要方法。
在社會歷史領域,我們要繼續以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為武器,分析各種社會現象之間的利益聯系,分析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分析不同社會階層的利益矛盾,科學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評判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利益補償機制。
(二)以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指導當前中國改革發展
社會關系的基礎和核心是利益關系,改革開放本質上是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社會利益關系格局已經發生并且還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有學者指出,社會利益關系格局的深刻變化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的重大國情。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群眾利益訴求多種多樣,利益矛盾成為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協調社會利益關系成為破解社會矛盾、凝聚社會力量、實現社會和諧的關鍵所在。
首先,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有助于制定正確的改革發展方針政策。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深化了我們對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的認識,對于利益基礎上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對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生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如果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實現,必然會破壞社會良性運行和發展。
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更加清醒地認識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更好地把握民生,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合理的政策措施入手,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需要,以科學發展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導,創新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切實做到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其次,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有助于深刻認識和分析社會現象,化解社會矛盾。人類社會現象紛繁復雜,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指導我們深刻認識社會矛盾,正確分析社會主體多元化的利益需求。
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個體都與其他社會成員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還存在著個體利益與群體利益、利益集團等矛盾,這就加深了社會的不穩定性和矛盾問題的多發性。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的指導,不僅要關注個體利益,更要關注利益群體。當前發展中不全面、不平衡、不科學問題突出,階層分化、貧富差距問題嚴重,要充分認識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傾向、利益關切和利益訴求,深刻分析不同社會利益階層力量對比和變化,切實解決一系列社會利益矛盾,防止階層固化和特權階層的出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體系,協調個體和個體、個體和群體、群體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努力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
最后,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有助于充分認識和把握人們的思想行為及其規律。心理學研究表明,影響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因素有很多,但“需要”起著根本作用。需要是人的積極性的基礎和根源,人們的一切行為總是趨向于需要,在一個需要滿足之后,追求新的需要。所謂“需要”,其本質就是對利益的追求。對人們的思想行為及其規律的認識和研究,必須揭示到其背后的社會利益關系。
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科學地把握個體思想和行為。個體總是最先關注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事物,并且與自身的利益相關性越大,其關注程度越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利益分析方法,一方面,我們可以相對準確、高效地分析當前面對的諸多社會個體的特點以及他們的利益需要,把握工作對象的思想狀況,協調和化解利益矛盾,把可能產生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能夠更加科學地在多個對象、多項工作中理清層次、明確緩急,使各項工作更有針對性,提高實效性。
三、結語:堅持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及其方法論指導,推動中國改革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能夠保證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利益理論及其方法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當然也必須要堅持。一方面,我們要深刻認識利益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重要地位,加強理論研究。另一方面,我們要充分認識包括利益分析方法在內的社會科學方法論,并將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指導,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當前國際國內錯綜復雜的利益格局,更好地協調社會利益關系、解決社會利益矛盾,統籌兼顧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1.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