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英 趙曉軍 符云鵬 馬波波 侯振武 郭鵬



摘要:為探究吉林農安煙區曬紅煙適宜的采收方式,以當地品種大葉黃為試驗材料,研究傳統的一次性采收與二次、三次采收方式對曬后煙葉常規化學成分、中性香味物質、物理特性、感官質量及經濟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采收次數的增加,煙葉中總糖、還原糖、總氮含量均呈增加趨勢,淀粉含量明顯下降。三次采收煙葉氯含量最低,煙堿及鉀含量最高,糖堿比也較一次性采收煙葉明顯提高;煙葉中眾多香味物質及所測香味物質總量均為三次采收方式較高;煙葉的葉長、葉寬、葉面積、單葉重及葉質重也隨采收次數的增加而呈增大趨勢,含梗率則相反,各個處理填充值差異不大;三次采收處理煙葉的感官質量、產量產值及上等煙比例也明顯提高。本研究認為,吉林農安曬煙產區適宜的采收方式是三次采收。
關鍵詞:采收方式;曬紅煙;品質;經濟性狀
中圖分類號:S572.09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1-0035-05
吉林省是我國最大的曬紅煙產區,而農安縣又是吉林最大的曬煙產區。農安曬紅煙傳統栽培方式是行距窄、密度大,田間通風透光不良,中下部葉嚴重光照不足,影響其光合作用的進行以及干物質積累,進而導致中下部葉尤其是中部葉成熟緩慢,而上部葉因光照充足而成熟相對較快,因此當地多采取一次性采收。由于不同部位煙葉發生時間不同,一次性采收往往導致下部葉過熟或上部葉成熟度偏低,煙葉表現出細胞結構緊密、組織疏松、葉片偏厚、淀粉含量高等問題,進而影響煙葉質量,可見合理的采收方式對于改善煙葉質量、提高可用性至關重要。目前關于采收方式對煙葉品質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烤煙和白肋煙上,曬紅煙方面的報道很少。本試驗通過研究不同采收方式對曬紅煙品質及經濟性狀的影響,旨在確立適宜的采收方法,以進一步提高曬紅煙的品質。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3~2014年在吉林省農安縣青山口鄉江東王村進行。供試曬紅煙品種為大葉黃,試驗地為黑鈣土,肥力中等。田間栽培管理和煙葉調制方法按照曬煙生產技術規范進行,初花期打頂,可采葉16片/株。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小區面積667m?。
T1:傳統采收方式。當地常規一次性采收,分下、中、上3個部位上繩曬制;
T2:分兩次采收。下部3~4片葉成熟時摘葉采收上繩曬制,剩余葉片待上部葉成熟時一次性采收,中、上部葉分別上繩曬制;
T3:分三次采收。下、中、上部葉成熟時摘葉采收上繩曬制。
下部(自下而上第3、4位葉)、中部(自下而上第9~10位葉)、上部(上部倒3~4位葉)典型葉位單獨上繩進行調制取樣。曬后樣取中部葉和上部葉不同處理煙樣2kg,烘干,粉碎過60目篩,用于多項指標的測定。
1.3 測定指標與方法
1.3.1 常規化學成分常規化學成分按照YC/T159-2002、YC/T 160-2002、YC/T 161-2002、YC/T 217-2007、YC/T 162-2002煙草及煙草制品化學成分測定方法測定煙葉中總糖、還原糖、淀粉、煙堿、總氮、鉀和氯的含量,所用儀器為德國BRAN+LUEBBE公司制造的AA3型流動分析儀。
1.3.2 曬后樣中性香味物質 采用內標法進行測定,在500mL圓底燒瓶中加入20.000g煙樣、1.0g檸檬酸、1mL內標(0.37mg/mL乙酸苯乙酯),再加超純水500 mL。安裝同時蒸餾萃取裝置,從冷凝管上方加二氯甲烷40mL于250mL圓底燒瓶中,待開始沸騰時進行同時蒸餾萃取,出現分層便開始計時。2.5h后,收集250mL圓底燒瓶中的有機相,加入無水硫酸鈉10g并搖勻至溶液澄清,轉移有機相到濃縮瓶中,水浴濃縮有機相至lmL左右,轉入色譜瓶中,用GC/MS鑒定結果和NIST庫檢索定性,待進樣分析。所用儀器為HP5890Ⅱ-5972氣質聯用儀。GC/MS分析條件如下,色譜柱:HP-5(60mx0.25mm,0.25卜Lm);載氣及流速為He、0.8mL/min;進樣口溫度為250℃;傳輸線溫度為280℃;離子源溫度為177℃。升溫程序:初溫50℃,恒溫2min后以2℃/min升至12℃,保持5min后以2℃/min升至24℃,保持30min。分流比和進樣量:1:15、2μL。電離能:70eV。質量數范圍:50~500amu。MS譜庫:NISTO2。
1.3.3 曬后樣物理特性 物理特性按照王瑞新的方法進行測定。
1.3.4 曬后樣感官質量參照標準YC/T 138-1998,由紅塔遼寧煙草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10人組成評吸小組,分別對香氣質、香氣量、雜氣、濃度、勁頭、刺激性、余味、燃燒性及灰色9項指標進行打分,然后取平均值。
1.3.5 曬后樣經濟性狀不同部位不同處理煙葉采用同一方法進行曬制,按曬紅煙分級標準進行分級后統計各處理經濟產量、均價、產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采收方式對曬紅煙品質的影響
2.1.1 常規化學成分比較由表1可知,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方式其煙葉常規化學成分差異明顯。糖類是煙草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供能物質,還是吸食過程中形成香氣物質的重要前提,中、上部葉曬后樣總糖及還原糖含量均表現為T3>T2>T1,且T2、T3煙葉糖含量明顯高于T1;淀粉含量隨采收次數的增加而降低,均在T3煙葉中有最低值;煙堿含量為T3>T2>T1,均高于優質曬煙正常水平(2.5%~4.0%),且同部位葉不同處理間差異不明顯;煙葉氯含量符合優質曬煙的要求(<1.0%),中、上部葉不同處理煙葉的氯含量表現為T1>T2>T3,三次采收方式煙葉的氯含量最低;煙葉中鉀含量整體偏低,不同部位不同處理煙葉均以T3含量最高,T2最低;煙葉總氮含量均符合優質曬煙要求的2.5%~4.0%,不同部位煙葉中總氮含量隨采收次數的增加而增加,以三次采收方式煙葉含量最高;隨著煙葉采收次數的增加,上部葉糖堿比和氮堿比隨之升高,中部葉糖堿比以T2最高,T3次之,氮堿比以T1最高,T3次之。
2.1.2 中性香味物質比較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上部煙葉而言,糠醛、2,6-壬二烯醛、二氫獼猴桃內酯、茄酮、新植二烯等14種中性香味物質均在T3(三次采收)煙葉中含量最高,面包酮、芳樟醇等9種香味物質在T1(傳統一次性采收)煙葉中含量最高,其余8種香味物質在T2煙葉中含量最高;中部葉中糠醛、3-羥基-B-二氫大馬酮、新植二烯等14種香味物質在T3煙葉中含量最多,面包酮、芳樟醇等10種物質在T1煙葉中含量最高,其余8種物質在T2煙葉中含量最高。中、上部葉所測香味物質總量均表現為T3>T2>T1,中、上部葉T3處理煙葉的中性香味物質總量分別比傳統一次性采收提高55.79%和54.10%;除去新植二烯外香味物質總量也以T3煙葉最高,上部葉T1最低,中部葉T2最低。
中性香味物質的分類方法很多,可歸納為按化學官能團分類、按香氣前體物分類和按二者混合分類3種。從農安曬紅煙葉中共檢測出32種中性香味物質,按照香味物質與其前體物的關系可以分成:棕色化反應產物(5種)、類胡蘿卜素類降解產物(20種)、芳香族氨基酸類降解產物(4種)、西柏烷類降解產物(1種)、葉綠素降解產物(1種)共5類(其他類即藏花醛含量太少,不作統計)。由表3可以明顯看出,中、上部葉棕色化反應產物、芳香族氨基酸類降解產物、葉綠素降解產物總量均在T3煙葉中含量最高,上部葉西柏烷類降解產物和中部葉類胡蘿卜素降解產物總量同樣也在T3煙葉中含量最高,上部葉類胡蘿卜素降解產物和中部葉西柏烷類降解產物則在T2煙葉中含量最高。
2.1.3 物理特性比較 由表4可知,上部葉不同采收方式處理其煙葉曬制后的單葉重、含梗率及葉質重均高于中部葉,葉長、葉寬及葉面積小于中部葉,填充值不同部位煙葉差異不大,且不同部位煙葉物理特性在不同采收方式煙葉中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中部葉不同采收方式中T3煙葉葉長、葉寬及葉面積最大,上部葉以T2最大,但不同處理間差異不明顯;煙葉單葉重、填充值及葉質重隨著采收次數的增加而升高,均在T3煙葉中達到最大;煙葉含梗率在不同處理間的變化趨勢與單葉重的相反,呈下降趨勢,且在T3煙葉中達到最小。
2.1.4感官質量比較由表5可知,上部葉和中部葉感官質量整體差異不明顯。上部葉和中部葉T3處理煙葉的香氣質、香氣量及勁頭等9項指標均高于T1、T2;上部葉除灰色評分T1、T2一致外,其余指標評分均表現為T2>T1;中部葉除雜氣、灰色評分T1、T2一致外,其余指標評分也均表現為T2>T1;不同部位煙葉感官質量總評分均表現為T3>T2>T1,T3煙葉總分分別比T1煙葉高30.0%、21.4%。
2.2 不同采收方式煙葉經濟性狀比較
由表6可知,不同采收方式煙葉曬制后其產量產值均表現為T3最大,T3產量比T1增加9.9%,產值比T1增加l8.1%;上等煙(等級1~等級3)比例T3最大,為63.72%.T1最小,為59.81%,T2為62.13%,可見傳統采收方式的煙葉上等煙比例要遠小于分次采收。綜合分析T3處理煙葉等級質量和產量均優,T1最差。
3 結論與討論
吉林省農安縣當地傳統一次性采收往往導致中上部葉成熟度偏低,分二次采收煙株上部葉成熟度較好,然而導致中部葉成熟度過高,分三次采收均在中部葉和上部葉成熟度最佳時采收,這將極大地提高煙葉的品質。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煙葉采收次數的增加,煙葉中總糖、還原糖、總氮含量均呈增加趨勢,淀粉含量明顯下降。三次采收煙葉氯含量最低,煙堿及鉀含量最高,糖堿比也較一次性采收煙葉明顯提高,可見,三次采收使葉片內的化學成分更加協調,提高了煙葉的可用性。不同采收方式曬煙上部、中部葉曬制后所測中性香味物質中均有14種香味物質以三次采收處理處于較高水平,此外,所測香味物質的總量及按香氣前體物分類的各類總量大多也在三次采收處理煙葉中表現出較高水平。不同采收方式中部煙葉表現為三次采收處理的葉長、葉寬、葉面積、單葉重、含梗率及葉質重均優于傳統一次性采收和二次采收的煙葉,上部葉多數指標三次采收優于后兩者;煙葉填充值各個處理差異不大,且均符合正常水平。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方式煙葉感官質量各指標及總評分均表現為處理3(三次采收)煙葉最佳,二次采收次之,傳統一次性采收煙葉最差。不同采收方式煙葉的產量產值表現為三次采收的煙葉明顯優于其它兩個處理,且其上等煙比例要高于二次采收和一次性采收。
綜合分析,無論從常規化學成分、中性香味物質、物理特性及感官質量方面,還是從經濟效益方面考慮,三次采收(T3)優于二次采收和傳統一次性采收,更適合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