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云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意識良好的人,對自己的認識較正確,也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對學生而言,有良好的自我學習意識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我注重利用一切合適時機向學生滲透“知識就是財富”“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意識,使“我要學習”這種自我意識盡早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并生根。這項工作要做得越早越好,且要經常以各種形式出現,以使學生這種自我意識逐漸變為行動的習慣。
1. ?妙用班級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學習意識
都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意識的培養也應從起始年級抓起,而且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種班級活動加以滲透,使其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例如:前年學校讓我暫帶初一(14)班軍訓。我抓住學生新來乍到,對環境不太熟悉的特征,利用學生在課室集中的時間與他們介紹中學課程的特點,推廣學習方法,提出殷切期望。開學初至以后相當一段時間,我充分利用電視媒體中種種知識競賽的節目為例子;引用比爾·蓋茨開創微軟公司,用豐富廣博的知識使自己成為“全球首富”的例子;結合本地人種柑桔,有知識懂技術的就高產的事例加以滲透……這樣做使學生們確信一條真理——“知識就是財富”“知識改變命運”。通過各種形式情真意切的“以理服人”,良好的自我學習意識逐漸在班中形成,向老師質疑的同學越來越多,早讀課同學們互比誰早誰認真……
此外,開展以下活動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自我學習意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建立班“圖書角”。發動學生拿出自己最愛的書籍,集中放在書架上,進行交換閱讀。這樣,既使學生嘗到了讀書的樂趣,提高了閱讀能力,又促進奮發向上的學風,形成了獨具個性化的教室文化角。二是定期更換“學習園地”。學習委員負責,利用同學們的創意,圍繞學習這一主題設計一系列專欄。三是自主設計學習主題的墻報,反映學習動態,激發學習熱情、學習斗志,努力讓墻壁也會說話。四是適時(主要是大考前后及學期中段)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如:班中單科優勝者的“學習經”、高考狀元話學習、文理科的學習方法推介等。五是聯合各科任教師組織學科競賽活動。六是與學生一起朗讀、討論優秀的文章和名人苦讀成才的故事。
2. ?制定班級學習宗旨與目標,培養、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年接手一個新班,我都會把介紹西點軍校的《千萬不要找借口》一書中的某些條例定為班級管理的宗旨,其中關于學習的一條是:努力學習,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沒有任何借口。我先在班會課上組織全班學習,再讓全班同學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朗讀并背誦,學生間互相交流學習心得。事后再請書法老師書寫、裝裱、張貼在班中黑板上方的墻壁。每天都提示學生以此為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習慣:
(1)預備鈴響了,你有沒有迅速地坐回座位,拿出書本與文具,整理好桌面,靜候老師的到來?
(2)上課過程中,你有沒有專心地聽課,認真地思考,積極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仔細地做好筆記,順暢地完成每一道練習?
(3)課后,你有沒有及時復習當天所學過的知識,按時按質完成老師布置的每一份作業,預習明天的新課?
經過一段時間的每天每課的規范與反思,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 培養大批學習積極分子,營造濃郁學習氛圍,使學習意識生根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一個班中同樣需要榜樣來帶動學習意識的形成。在這方面,我認為班主任最好的做法就是培養一大批學習積極分子(這批學習積極分子要具有中等層次以上的水平)。其目的是使他們成為勤奮好學的典型,成為班集體的主流,帶動勤奮好學的班風形成,以抑制其他不良風氣的滋長。我采用集體輔導或個別談心的形式引導他們珍惜學習機會,動員他們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用他們的成功激勵班中其他同學;利用班會課等場合表揚他們;在班規中明確規定:凡參加各項比賽的無論名次如何都予以不同層次的加分獎勵,有時還以小禮物作為對他們的獎賞。一大批學習積極分子的存在,使得班級的學習氛圍非常濃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些原本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甚至是有點厭學的同學都慢慢地被這股學習風氣所感染,不知不覺地加入到朗讀、背誦、做筆記、寫作業的行列當中。就這樣,學習的意識不僅慢慢生成了,而且悄然地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