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
【摘 要】社會化在繼續教育中的有效實施將有助于推進繼續教育進程。文章主要論述了當前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社會化在繼續教育中的實施模式。
【關鍵詞】社會化 繼續教育管理 素質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繼續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經成為我國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終身教育體系的四大支柱之一。近些年來,繼續教育在我國取得了顯著的成功,體現了當前繼續教育發展的前景,在獲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這些成績只是表面上的一種現象,并不能將美好的愿景變成現實。事實上,我國成人繼續教育還有許多路要走。為此,繼續教育的社會化開展很有必要。
一、我國繼續教育現狀
(一)思想認識錯誤
我們應當認識到,繼續教育在全民素質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容否認,雖然在理論上已經制訂了相應的方案,但是也應當看到,要想付諸實踐,在民眾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認識,還有許多路要走。目前,人們對繼續教育仍存在錯誤的認識,主要表現有以下幾種情況:一些教學行政機構對繼續教育的功能及地位并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絕大多數是出于經濟利益的角度考慮;成人教育的管理工作者及教師存在主體意識上的錯誤認識,受到了經濟利益的驅使;繼續教育者本人存在認識上的錯誤,這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所在,突出的表現是繼續教育的學生沒有關注到自身創新能力的發展,沒有形成較純的學習目的及動機,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部分學生不愿學習,或者每逢考試請他人代考,只求能夠獲取一張文憑,以提升自己畢業后的工資待遇及社會地位。
(二)宏觀調控不足
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思想的多元化,尤其是教育觀念朝向經濟利益方向,伴隨而來的是空文憑出現在大眾教學中。雖然國家也出臺了有關政策以期調控繼續教育,然而,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雖然對不同層次畢業證書的發放時間及驗印環節采取了許多調控及審批措施,但是具體的專業設置及教學環節依然由各個學校獨自進行操作,導致一大部分學生知識水平較低,學生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加大,這說明了我國繼續教育的質量非常差,整體水平并不高。當前,大多數高校并沒有將辦學質量放在重要位置,沒有將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當作自己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沒有將具體的教學與管理工作落實到位,使得整體教學質量出現下滑趨勢。這主要表現在沒有形成清晰的質量標準,沒有踐行質量監控體系的有關工作,質量意識淡薄。
二、繼續教育社會化辦學模式
(一)社會化的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社會化不單單由國家教育部門全力主辦,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繼續教育的承辦者多是成人教育部門,很少涉及各種層次的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相比較而言,美國創辦的繼續教育有眾多的承辦者,具有較高的社會化辦學普及程度,主要表現在辦學的管理與教學實體參與性極高。從另外一個層面看,只有處于社會化辦學條件下,同時保證一定的投入與產出比,才能確保培養人才的實用性。同時,還要保障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辦學實體向社會開放,強化管理,聯系同層次辦學點。
(二)社會化的繼續教育專業、課程與教學環節設置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不斷推廣。民眾需要提升對素質教育的認識程度并轉變觀念,應該這樣認為,素質教育與國民是密切聯系的。繼續教育發揮的重要功能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因此,繼續教育課程設置要朝有利于社會發展的方向前進,也就是要結合市場實際,使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滿足社會化與市場化。此外,繼續教育還需從多種層面開展聯合辦學,如校企合作等,有效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借助事業單位的財力優勢,實現繼續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使之與經濟的發展同步,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工作。
(三)社會化的繼續教育管理
我國素質教育、繼續教育社會化不斷推進,首先要遵守國家相關教育政策法規,有效結合高校與社會聯合辦學等。基于繼續教育管理體制角度出發,我國繼續教育管理體制實現了從國家管理到一統管理的轉變,我國建立了“兩級管理,分類負責”的新體制。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力度開展繼續教育,促進素質教育更好地發展。但是,在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要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上,對繼續教育的全面推進提供一定的補償。針對現行的“兩級管理需要實施分類負責”,要改變市場運作,形成政府宏觀調控,實現學校自主辦學,并將其作為繼續教育管理社會化改革的總目標。
三、結束語
繼續教育主要是對人們的知識進行完善、補充與延伸的一個學習過程,是為了提高人們知識水平的拓展教育。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社會對創新型人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繼續教育在知識的創新中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高校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意識,滿足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將科學發展觀作為自身的指導思想,采取必要的措施,結合繼續教育的實際情況,遵循繼續教育發展的規律,將學生實際與實踐有效聯系,重視專業課程的設置,提升繼續教育辦學質量,推動繼續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素娟.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的學分銀行機制設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2]姚蘭.LZ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分析[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