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育“創強爭先”工作,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明確提出“帶著責任辦教育”“帶著遠見卓識辦教育”“帶著實際行動辦教育”“帶著深厚感情辦教育”的指導方針,從具體事情抓起,不斷強化責任意識,認真傾聽普通百姓、弱勢群體的訴求,切實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推進全市教育創強基建項目建設,使教育“創強”工程成為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2015年12月1日,觀察團一行到達湛江,湛江市委書記劉小華接受了專訪。劉小華書記對湛江教育發展胸有成竹,對湛江教育發展的未來有著高度的期望。
記者:湛江市作為廣東省的沿海地區,經常受到臺風的襲擾。剛過去不久,強勁臺風“彩虹”就在今年十月份席卷湛江市,聽說在湛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它對湛江大中小學校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
劉小華:“彩虹”是1949年以來登陸廣東的最強臺風,它吹倒了大樹,刮飛了廣告牌,確實十分厲害,但是“疾風知勁草,烈火識真金”,湛江市所有學校都固若金湯,完好無損,這充分說明我們在建設學校時是真金白銀砸下去的。一方面,我們湛江市十分重視校園環境的建設,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為廣大師生營造美好的校園環境;另一方面,我們也高度重視校園基礎設施的檢查、維修與更新,在確保廣大師生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建設一流校舍、培養一流人才。無論如何,我們會一如既往地以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為抓手,繼續深入推進教育“創強爭先”工作,奮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
記者:“教育永遠在路上”,無論是哪個地方,都不可能將教育做得盡善盡美。請您談談湛江市在教育“創強爭先”方面遇到了什么困難,有哪些“短板”?
劉小華:湛江市經濟社會發展潛能大,但教育事業尚未能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教育落后成為制約湛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這種“教育落后”主要表現在大家對教育的態度上與教育氛圍方面。湛江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眾多,他們對教育的看法還停留在較為膚淺的認識層面。對于湛江市的教育“創強”,主要問題在于“怎樣喚起大家對教育的興趣”,換言之,湛江市學習氛圍不夠濃郁。盡管如此,我們“不怕前頭風浪大”,在解決教育問題方面同心同德,現在已經有了良好進展:一是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政府帶頭做表率,讓人民群眾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大力進行師資培訓,嚴肅教師教學態度,并利用媒體手段進行教育宣傳,由上及下地改變湛江“教”“學”氛圍。
記者:湛江市在教育“創強”發展方面體現出了什么地方特色,采取了哪些有針對性的特殊舉措?
劉小華:湛江市是沿海地區,靠近南海,軍人干部多是湛江市的地方特色之一,軍人后代安置問題是湛江市的重要教育問題。我們一直認為,要辦好地方教育,就得認真傾聽普通百姓、弱勢群體、師資隊伍、人民子弟兵的訴求,有的放矢,全面覆蓋,做到“教育無死角”。對于軍人后代的入學就讀問題,我們予以高度重視,據此召開了多次“軍人家屬兒女就讀問題討論會”,強調了軍人后代入學就讀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切實解決了軍人兒女的教育問題,讓他們安心地維護祖國的南海利益,保家衛國。
點評:
湛江市作為粵西重地,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建設粵西教育高地,措施有力,安排到位,對其他市區起到重要的輻射、引領作用。尤其是在面對臺風“彩虹”襲擊時,湛江學校固若金湯的表現贏得了全省好評,體現出“真金不怕紅爐火”的氣概。希望湛江市在下一步教育工作中,努力抓好“兩個基本”“兩個跨越”和“一個龍頭”的工作目標,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為湛江市實現從“教育大市”到“教育強市”的跨越,創造更大、更佳的機遇和條件。
——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督學 那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