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政偉



證明線段倍半關系是常見的幾何證明.而在初中階段關于線段倍半關系直接運用的定理有: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銳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中線定理”等,筆者就初三學生一次單元測試中的兩道題目,試圖對“線段倍半關系”進行簡單探析.
案例1:如圖,已知AE是正方形ABCD中∠BAC的平分線,AE交BC、BD于點E、F,AC、BD相交于點O. 求證:OF= CE.
1. 直接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證明
證明:過點O做OG∥CE,交AE于點G
∵AO=OC, OG∥CE
∴OG是△ACE的中位線
∴OG= CE
又∵∠OGF=∠DAF=∠OFG=67.5°
∴OG=OF
∴OF= CE
評價: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后,結合此題中的“O點是AC的中點”這個條件,最容易想到構造△AEC的中位線OG,轉化為證明線段OG=OF即可.
2.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證明
證明:∵∠OAF=∠FAB,∠AOF=∠ABE=90°
∴△AOF∽△ABE
∴ = = ?①
又∵∠OAF=∠FAB,∠AFB=∠AEC=112.5°
∴△ABF∽△ACE
∴ = = ②
∵BF=BE
∴①×②得 = ,即OF= CE
評價:“a= b”型結論的等價結論是“ = ”,可以借助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來解決.尋找相似三角形或構造相似三角形是本題的關鍵.
3. 利用線段和差b=a+a證明
證明: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BC=CD=DA,OA=OB=OC=OD
∵∠DAF=∠DFA=67.5°
∴DA=DF
同理:BF=BE
∵OF=DF-DO,OF=OB-BF
∴OF+OF=DF-BF
∴OF+OF=BC-BE ∴2OF=CE
即:OF=CE
評價:“a= b”型結論的等價結論還可以是“b=a+a”,利用線段的和差關系以及線段的等量代換可以證出.
案例2:已知: 等腰直角△ABC中,∠ACB=90°,AC=BC.AF是∠BAC的平分線,交BC于點E,BF⊥AE交AE的延長線于點F.求證:AE=2BF.
思路分析:由于此題條件中沒有明顯的中點條件,因此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證明比較困難,能否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來證明呢?圖中△BFE與△ACE顯然相似,但BF是△BFE的直角邊,而AE是△ACE的斜邊,明顯不對應,于是可以想到構造以BF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這樣就可得方法1.
1.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證明
證明:過F點做FM∥CA交BC于L點,交AB于M點.
∵FM∥AC ∴∠MFA=∠1
∵∠1=∠2 ∴∠2=∠MFA
∴MF=MA
∵∠BFA=90° ∴MB=MF=MA
∵FM∥AC,MB=MA
∴BL=LC= BC= AC
∵∠1=∠3,∠FLB=∠C=90°
∴△BFL∽△AEC
∴ = = ,即AE=2BF.
2. 利用直角三角形斜中線定理證明
證明:做AE的中點M,連接CM.以AB為直徑做圓O,則F、C、A、B四點共圓.
∵∠ACB=90°,MA=ME
∴CM= = = AE
∵∠1=∠2
∴FB=FC
∴FB=FC
又∵∠CFM=∠FMC=45°
∴CM=CF
∴BF= AE
即AE=2BF
評價:利用AE是直角ΔACE的斜邊,聯想到斜中線定理,轉化為證明線段BF=CM即可.
3. 利用折半方法證明
證明:做AE的中垂線交AB于G,交AE于M,連接EG.
∵MG垂直平分AE
∴GE=GA
∴∠GEA=∠2
∵∠1=∠2
∴∠GEA=∠1
∴EG∥CA
∴∠BEG=∠C=90°
∵∠EBG=45°
∴EB=EG
∵∠3=∠1
∴∠3=∠GEM
又∵∠F=∠EGM=90°
∴△BFE≌△EMG
∴BF=EM= AE
即AE=2BF
評價:把較長的線段AE折半,轉化為證明線段BF=EM即可.
4. 利用加倍方法證明
證明:延長BF、AC交于H點.
∵∠1=∠2,∠BFA=∠HFA=90°,AF=AF
∴△ABF≌△AHF
∴FB=FH,即BH=2BF
∵∠3=∠1,CB=CA,∠BCH=∠ECA=90°
∴△BHC≌ΔACE
∴BH=AE
∴AE=2BF
評價:此種方法采用的是間接加倍方法,若直接加倍,則“延長BF到H點,使BH=2BF”,此時就要證明A、C、H三點共線,非常棘手,所以用間接加倍方法更有利.
教學啟示
1. 解題教學時應重視常規解題方法的教學
教師在幾何課證明教學時,應著重于對常規思維方法的分析,努力幫助學生找到最容易想到的、最容易掌握的解題方法,以使學生能突破原有的思維障礙,使教學建立在學生通過一定努力就可能達到的智力發展水平上,并據此確定知識與方法的廣度、深度.案例1中利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來證明,而案例2則采用加倍或折半的方法更適合學生.
2. 不斷滲透等價轉化等數學思想,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學家波利亞曾說:“如果不變化問題我們幾乎不能有什么進展.”把求解的問題轉化為在已有知識范圍內可解的問題,是數學解題中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即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案例1、2中把“a= b”型結論轉化為“ = ”或者把“a= b”型結論轉化成“b=a+a”,都是如此.
重視常規性解題方法并不是完全否定創新型解法,教師應在使學生扎實掌握好雙基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勇于創新,不斷探索更多、更巧、更妙的方法.例如案例1中的利用相似比來證明和利用b=a+a方法來證明都是學生在單元測試中少數學生的創新解法,案例2中的方法1和方法2也是如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與同伴分享不同解題方法后,還需對不同解法進行分析、比較、歸納,以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于自己思維水平的方法,進而納入自己已有的認知系統,以便能形成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