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旭
2011年9月,我來到了揭西縣錢坑中學這所農村中學,成為了一名高一數學老師。在5個月前,我還活躍于廣州深圳等地的招聘會,憑借著出色的個人能力與華麗的簡歷內容,獲得了不少工作機會,這其中不乏國有企業、民營大企業、世界500強公司。但是為了父母的滿腔期待,我選擇回到了我的家鄉——貧困山區揭西。告別高樓林立的都市,告別忙碌充實的企業工作,我開啟了平凡、平淡、對當時的我來說甚至是無聊的山區教師工作。
第一年,我擔任一個班的數學教學任務,一個星期6節課兼兩個晚上的夜自修看班。一天備一節課上一節課,這份清閑的工作讓已經熟悉了廣州生活節奏的我無所適從。學校離家比較遠,我工作日都是住校,除了上班、睡覺和打籃球,其他的時間全部花在看電影、玩游戲上,終日萎靡不振,不到三個月體重就增加了20多斤。每到周末,我就迫不及待地奔回家,與幾個朋友“花天酒地”。那時候工資收入低,我成了徹頭徹尾的月光族,連大學打工攢下的幾千塊錢也花得干干凈凈。一個學期過后,我幾乎看不到未來,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卻又缺少施展所長的熱情,只能在離開與留下的彷徨中備受煎熬。
作為新老師,我的一舉一動都讓學校的領導格外留意。那時候由于工作環境與自己的理想落差過大,我早已心灰意冷,對工作止步于應付了事,但是憑借著些許小聰明,很多事看起來還像個樣子。但是,假把戲總會有露馬腳的一天。有一天,我竟然記錯了功課表,沒按時去上課。學生跑到宿舍來找我,并把這件事報到了政教處。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此事很快就在同事間傳開了。在接下來召開的全體教師會議上,校長不點名地批評了我,并發表了一番關于責任意識的言論。同事們小聲議論,不時有眼光瞥向我,讓我無地自容。回顧這段時間自己的表現——玩物喪志,萎靡不振,碌碌無為,種種“丑態”讓我陷入沉思:我是不是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
會后,在走廊邊上,校長招呼我過去。他把手搭在了我的肩上,語重心長地說:“年輕教師,第一年教學是最重要的,如果教不好給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以后要花更多努力才能得到其他老師的認可。你好好教,如果教得好明年讓你教高二然后是高三,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站穩講臺的。”
校長的一席話,打消了我“逃跑”的心思。對于一件事,做好也是做,搞砸了也是做,那為什么不好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呢?大學時代的我有豐富的學生會經歷,學生工作是我的強項,既然老師是與學生打交道,那我一定能做好這份工作。
我利用課余時間把整本高中數學《題典》做完,還把近十年廣東的高考文理數學試卷、臨近三年廣東各市一模二模試卷等等試題全部做了一遍,在做的過程中我仔細分析,細致分類總結,整合出了一份高中教學大綱,并將其付諸實踐。我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不僅教學生數學還教學生做人的道理。我利用夜自修以及早讀午寫時間與學生交流。那時我還不是班主任,很多老師拋給我異樣的眼光,覺得我多管閑事。我頂住壓力,覺得教學就要以學生為中心,如果老師連自己的學生都不了解,怎么能做好教學工作呢?好在我的努力得到了學生的肯定,我任教的班級漸漸甩掉了數學倒數的帽子,而且收獲了學生的友誼,很多人邀請我到家里做客,班級聚會也總是邀請我參加,并且每次都讓我發言。有的學生還給我寫信——
“我覺得你整天笑瞇瞇的,看起來很親切。我喜歡你的幽默風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那么多學生喜歡聽你講課。我還喜歡上課時聽你講很多題外話,也只有在那個時候我才聽得最認真……”——翠
“你在我們消沉的時候給我們講勵志故事,激發我們的斗志;你還不時教我們怎樣與人相處。你是一位敢于打破傳統的人,敢想敢做,不斷地給大家新的體驗……”——松
看著一張張學生給我的留言,我心頭暖暖的,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身為教師的幸福,我已經愛上了這份職業。
從教的第三年,我終于當上了班主任。這個燙手的山芋別人避之不及,我卻愛不釋手。教書的前兩年,我是當著科任的責,操著班主任的心,每次“喧賓奪主”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心里總是不踏實,畢竟人家班主任在一旁可能不是滋味。在被通知當班主任那天,我的高興全部寫在臉上。同辦公室的老師看著我美滋滋的樣子,還以為我是中彩票了。在得知我是高興當上班主任時,只見他詭異地一笑說,“拿著賣白菜的工資,操著賣白粉的心,過幾天你就知道了”。這盆冷水未能撲滅我心中的熱情,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憧憬著自己班級的前景。
開學第一天,我早上6點就來到辦公室,我把花名冊以及前晚羅列的任務清單仔細檢查了一遍,在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完之后,我來到了教室,把教室稍微打掃了一下。那天早上,我與每一個同學打招呼,并認真記住他們的名字。由于經常與學生交流的好習慣,我很好地把握了班級的動向,我的班走上了預期軌道。
開學兩個月,我迎來了第一個挑戰——軍訓。軍訓是很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很多同學都積極響應,不過還是有很多同學吃不了苦選擇逃避。我通過單獨談話、家訪等形式的動員,終于把全班同學拉上了開往軍訓基地的大巴。在去軍訓基地的路上,我帶領學生一起唱著歌,還確定了我們的班歌——《最炫民族風》。在教唱的過程中有說有笑,很多原本擔心暈車的同學忘卻了自己是在車上。在到達基地的時候,很多同學還意猶未盡,沉浸在歡快之中。
與車上載歌載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軍訓的嚴格與艱辛。那幾天帶隊軍訓很苦很累,我每天都要跟學生出操訓練,晚上還要到學生宿舍與學生聊聊心得體會。學生內務沒做好,我學疊“豆腐塊”、學擺牙刷,然后耐心教給他們;他們訓練時,我沒有躲在樹蔭下遙望,而是與他們同在;他們野炊時,我吃著他們煮的“美味佳肴”豎起大拇指。我拿起相機,捕抓他們每一個精彩的瞬間。最終我們獲得了“先進連隊”“優秀單項連隊”“最佳內務管理連隊”等榮譽稱號,我個人也獲得了“優秀指導員”稱號。
回來的路上由于沒有足夠的座位,我把座位讓給了學生,自己站在車上,這時很多同學都爭著把座位讓給我。在一陣禮讓之后,一位學生調皮地說:“老師您可是我們車上年齡最大的‘老人家,您要是給車子顛壞了,我們班誰來給我當向導呀,你可是我們最受尊敬的老班主任呀。”伴著一陣歡快的笑聲,我“雙拳難敵四手”,最后還是被大家“按在”了座位上。那一刻我的心中涌動著暖流,眼角閃動著淚花。從此,我多了一個我特別喜歡的外號:老班。
我勤勤懇懇地帶班,每天早上6:50、下午13:10準時跟班,只要是學校布置的任務我都一絲不茍完成。我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同事的認同、校長的重視。在學校大會上,校長特別表揚了我,這讓我很意外,也很榮幸。過后不久,校長就讓我代表學校參加“揭陽市第五屆中小學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我幸不辱命,榮獲高中組縣一等獎,市三等獎。不過比獎項更讓我高興的是,在比賽的過程中我結識了一批優秀的班主任,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班級管理技巧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經驗。
有一句話說得好,“與優秀的人為伍,你也將不再平庸”。2015年4月,我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又一個明媚的春天。由于班主任能力大賽的出色表現,我有幸成為“揭陽市名班主任工作室——林澤兵工作室”中最年輕的學員,與全縣各個學校的優秀班主任一起探討反思我們的教育生態。我們帶著困惑與期待來到了揭西縣南僑中學參加工作室的首期培訓。林澤兵的“潤物無聲 立德樹人”講座讓我感受到,原來班主任可以這樣優秀,我們身邊的故事可以這樣的精彩,平凡的工作可以這般高尚無瑕。范曙明老師“我們能為缺少的德育做點什么”的講座為我們分析了德育現狀,激發我們在教育反思中去斟酌德育的分量。通過兩天的集訓,我成長了許多,如沐浴在春光中的小草,貪婪地吸取養分,等待漫山遍野的絢麗。
培訓回來后,我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并在反思中躍躍欲試。我了解到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在向老教師請教經驗的同時,我找來了國內優秀的關于班主任的書籍,李鎮西的《我這樣當班主任》、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萬瑋的《班主任兵法》等書籍成為了我的案頭書。我這個井底之蛙在蔓蔓綠油油的草地上奔馳,突然覺得迷茫陷入恐慌,害怕因自己的愚昧與無知而耽誤了學生的大好青春。我已經無法允許自己被環境所同化,我要做點什么,不枉費自己年輕的心。我開始實踐我學到的理論,嘗試自己的創新想法:“責任與我同行”主題班會、“輪值班干、代理班主任”制度完善、班級日志、班主任信箱等等。
回顧自己不算長的四年從教歷程,我百感交集。短短四年里我經歷了此前從未經歷的各種考驗與快樂,我感恩這一路給予我支持的人。很難想象,如果不是校長的闊達、寬容,我可能只是一個自暴自棄,碌碌無為的庸師;如果不是因為遇到了林澤兵老師,我的世界也許還依然狹隘無知;如果不是13級高二2班這群可愛而讓人不省心的孩子,我也許就不能在專業發展之路上走這么快。展望未來的教育之路,我滿腔熱情,我會繼續努力,把教育工作變成幸福之路。
(作者單位:廣東揭西縣錢坑中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