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玲君
【摘 要】教育的負向功能是教育不可避免的方面,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措施盡可能減少負向功能對我們的危害。本文主要從負向政治功能、負向經濟功能、負向文化功能三個方面介紹了教育的負向社會功能的防治機制,以期能有效減少教育負向功能對人們造成的傷害。
【關鍵詞】教育 負向社會功能 防治機制
教育的社會功能是教育的本體功能在社會結構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因此教育的負向社會功能就是指教育對于社會發展的消極和否定的作用,具體包括教育的負向政治功能、教育的負向經濟功能和教育的負向文化功能。
一、教育的負向政治功能的規避
教育的負向政治功能是指教育對政治民主化發展的消極否定作用,如通過削弱公民的政治參與水平維護專制、通過教育的等級制度劃分鞏固特權等。要規避教育的負向政治功能,必須不斷地推進教育的民主化。
首先,民主的教育首先要求在教育實踐的各個環節——決策、咨詢、制定目標、課程改革、教學組織、發展評價、學校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調動各個社會機構、組織、家庭以及個人的積極性,使更多的人成為教育改革發展和評價的主體,改變傳統教育教學和管理權力過于集中的弊病,使教育事業真正成為一種由絕大多數人所參與的公共事業。
其次,民主的教育要求在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要充分尊重教育或學校的相對獨立性,充分地尊重校長、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及管理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便使教育或學校免于對社會政治和市場的過分依賴,使教師免于對政府或學校管理者的過度依賴,使學生擺脫對于教師及學校其他管理人員的過度依賴。
二、教育的負向經濟功能的防治
所謂教育的經濟負功能是指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消極否定作用。教育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已經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但是教育對于社會經濟的抑制與阻礙的負功能似乎尚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教育具有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功能,但這種功能的發揮是有條件的,當不具備相應條件時,甚至會出現教育抑制或阻礙經濟增長的功能。因此探索教育的這種負向經濟功能的防治機制成了必要的工作。
首先,要使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相協調,必須不失時機地進行教育改革。這種改革一定要與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適合工業化時期需要的不一定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當然,知識經濟所需的普遍人才特征,也并不完全適用于工業化初期和工業化中期,這就要求教育改革一定要以客觀準確地定位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為基礎。
其次,教育決策部門在制定教育改革方案時,必須對所處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的發展階段及其特征有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在一個發展水平極不平衡的大國,還必須對不同地區和部門的情況和需要有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
最后,政府對教育的干預和調節應及時合理。政府對教育和經濟的干預和宏觀調節必須是及時的、切合實際的、合情合理的,否則將后患無窮。我國農村教育與經濟呈現的“反比原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國既有的城鄉二元體制。要使農村教育發揮對農村經濟的正向功能,最根本的還在于努力消除城鄉差別,給予全體國民以平等待遇。
三、教育的負向文化功能的消減
教育的負向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對文化發展的消極否定作用。教育對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保存與傳遞之功效已經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故無須多言,但是教育對于文化的消解與毀滅之負向功能同樣深刻而嚴重。教育領域的文化霸權是導致教育出現文化負功能的主要原因,因此,消除教育領域的文化霸權,力行多元文化共存是規避教育的文化負功能的主要措施。
首先,要賦予教育自主的文化內涵,使教育由單純的既有文化的復制、傳遞、維護的工具轉變為自在的、自主的、自覺的文化主體。
其次,要樹立文化和諧相處的觀念。要想使各種文化都得到保存和發展,就必須承認文化的差異。在教育中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育者樹立一種文化和諧相處的思想,真正尊重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傳統和相應的文化特色,不帶任何偏見地對待各種文化,從而避免由于教育的選擇和整理而對文化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害。
最后,要倡導文化創新。消除文化霸權,倡導多元文化并存要變成一種可供操作的教育模式,必須通過文化創新這一條途徑。要堅持發展民族文化教育,尤其要堅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弘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要大力發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質,使他們具有開放的文化觀念,敢于和愿意接納新的文化要素;此外,還要鼓勵民族文化的創新。
賦予教育自主的文化選擇和文化創新地位,唯有如此,教育的負向文化功能才能得以消除,教育才能切實而完全地發揮傳遞和繁榮文化的正向功效。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巴西]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王等等.論負向教育功能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