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票據被稱為市場經濟的三大基本工具之一,票據在商品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均是以票據無因性原則作為基石的。票據無因性是票據制度發展和功能不斷增強的必然產物,票據行為無因性原則是各國普遍承認的票據法上的重要原則,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均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票據;票據無因性;票據流通;立法完善
票據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而發達。票據、合同和公司一起被稱為市場經濟的三大基本工具。盡管當今電子商務技術不斷創新,但仍然沒有任何一種商業工具可以完全代替票據。票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它不僅具有替代貨幣進行支付的功能,而且還具有流通功能、信用功能和融資功能等。本文旨在通過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解析,指出我國《票據法》在票據無因性原則適用上的缺憾,并進一步提出相關的完善措施。
一、票據無因性的由來
票據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隨著商品經濟的逐漸繁榮而發展。票據的無因性起源于商品交換的內在需要,12、13 世紀,典型意義上的票據開始在貿易發達的意大利、法國誕生了,當時,歐洲各國貿易發達,但是由于各國票制不統一,因而不利于交易。于是,產生了最初的本票。其具體做法為貨幣兌換商在某地收受商人現金,然后給對方一個目的地付款憑證,商人以此憑證向兌換商在目的地的分店和代理店支取現金,從而便利了交易。但隨著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革命的完成,商品生產和交換大規模的進行,這時一樁交易往往涉及眾多的參與者,因而有必要將票據關系和基礎關系相分離,從而維護票據功能的實現。德國票據法于 1871 年公布實施,一些原來仿效法國票據法的國家,如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時,以及拉丁美洲各國都紛紛棄之而采納票據無因性的德國法。就連法國自身后來也于 1935 年轉采日內瓦統一票據法的規定,以適應社會經濟生活的需要并使之符合國際立法通例,票據的無因性制度得以確立。這使票據的信用從狹窄的直接交易人之間的信用擴大為社會信用,進一步發展了票據作為社會信用工具的功能。
二、票據無因性的含義
票據的無因性,不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是內在的無因性,另一種是外在的無因性。內在的無因性指的是票據關系的內容并不包含原因關系的具體內容,即票據上僅僅記載支付一定金額的委托或約定為意思表示的內容; 外在的無因性是指票據行為只要具備法律規定的形式即自行產生效力,而不問其基于的原因關系或基礎關系存在與否或是否有效。
我國票據理論認為,票據的無因性從來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其相對程度取決于一時、一地、一國的實際情況,取決于經濟發展的階段,取決于銀行的信譽狀況和其他票據當事人的信用程度。
三、票據無因性的價值
1.保障票據的流通性。票據無因性對票據獨立性的確認實現了票據的信用性,提高了人們使用和接受票據的信心,從而加速了票據的融通,使票據表現出良好的流通性??梢哉f,票據關系與發行、轉讓票據的原因關系相分離,才真正實現了票據的獨立和流通; 有了票據的無因性,才使得票據在現代商業活動中表現出獨特的功能,同時也決定了票據在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無可代替的。
2.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只有堅持票據無因性,才能建立和完善票據法,以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票據無因性是票據法律關系獲得獨立的前提,也是票據行為得以規范進行的基礎。在此條件下形成的票據法規范屬于一項重要的市場規制法,有利于保護所有人或持有人的財產權利,也有利于實施責任追究。此外,票據的功能包括匯兌、支付、結算、融資、信用等,能夠強有力地為企業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注入活力,架起企業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互通有無的橋梁,從而促進市場經濟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四、我國票據無因性原則的現狀及完善措施
1.學界對票據無因性原則的觀點。我國學者普遍承認票據行為的無因性,但對其內涵卻有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稱為票據行為絕對無因性學說,另一種是票據行為相對無因性學說.
2.我國現行《票據法》關于票據無因性的立法缺憾。1995 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這部法律在制定過程中已經充分關注到了票據無因性原則,并在相關規則中予以體現?!镀睋ā返?10 條第 1款規定: “票據的簽發、取得和轉讓,應當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具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和債權債務關系?!钡?21 條規定: “匯票的出票人必須與付款人具有真實的委托付款關系,并且具有支付匯票金額的可靠資金來源。不得簽發無對價的匯票用以騙取銀行或者其他票據當事人的資金?!钡?74 條規定: “本票的出票人必須具有支付本票金額的可靠資金來源。”這些條文在簽發票據、取得票據、轉讓票據等問題上十分強調原因關系,是對票據行為無因性原則的違反,會降價票據的信用程度,進而阻礙票據的流通。
3.關于完善我國票據立法的建議。正如前文所述,我國現今的《票據法》不能適應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甚至會對經濟發展造成阻礙,因此,當務之急是盡快的完善我國相關票據法律制度。首先,在《票據法》中明確規定票據行為無因性原則,堅持票據原因關系與票據關系的分離。同時,廢止《票據法》中與票據行為無因性相違背的條款,增加和修改《票據法》的具體條款,在《票據法》中體現相對堅持票據無因性原則理念,并將票據行為無因性原則的例外情況在《票據法》中明確規定,在堅守票據無因性的基礎地位,給票據“有因性”留下一些制度空間,力爭做到不僅維護票據本身的信用和流通,而且保障票據權利行使的效率和安全。
五、結語
票據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而發達。盡管當今電子商務技術不斷創新,但仍然沒有任何一種商業工具可以完全代替票據。無因性是現代票據制度的靈魂。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在對票據制度進行立法的過程中,普遍將票據無因性原則視為票據立法的基本原則。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緊緊抓住票據法中票據無因性這根“紅線”,結合我國票據司法實踐進行認真細致的理論思考,并對我國《票據法》進行適時修訂,一部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票據法》必將成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建設的“一把利器”。
參考文獻:
[1]葉永祿. 票據訴訟制度研究[M]。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8.
[2]王小能. 票據法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王慧. 淺談票據行為的無因性[J]。 法制與社會,2008(8).
作者簡介:和延麗(1987-),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人,現為河南省農村信用社綜合柜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