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典明
摘 要:實施化肥施用量零增長行動是推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舉措,也是促進節本增效、節能減排的現實需要,對保障忠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本人在搞好調查研究和摸清縣內肥料品種、價格、施肥結構、施肥方法和肥料利用率基數等基礎上,探索解決化肥實現零增長行動的途徑。
關鍵詞:化肥零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
我縣幅員面積2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萬畝,多年來由于長期施用化學肥料,有機肥不足,各類養分比例失調,致使農田生態環境、土壤理化性狀和土壤微生物區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安全。化肥的長期使用已造成肥效下降、利用率低、土壤板結等弊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產優質農產品和衛生健康食品已成為當前社會和農業生產中的迫切需求。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必須實施化肥零增長行動,才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忠縣肥料施用現狀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特別是化肥的施用是忠縣長期以來農產品獲得高產的重要手段,為農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國內外大量科學實驗和生產實踐證明,施用1公斤化肥可使糧食增產5---10公斤,施肥的貢獻率達40%。忠縣的化肥施用總量為4.58萬噸,與此同時,單位面積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是化肥的利用率卻越來越低。
1. 有機質投入少近些年來有機肥投入少,只有部分秸稈還田,大量的秸桿浪費,畜禽養殖糞便綜合利用率不高,導致土壤有機質下降,土壤肥力不高。
2.施用單質化肥量大,養分不平衡。多年來我縣在化肥施用上多施用尿素、過磷酸鈣、碳酸氫銨等單質肥料,復合肥施用量少,導致農作物養分不平衡。
3.盲目施用化肥,造成氮肥施用量大,鉀肥施用量少,低含量化肥施用量大,高含量化肥施用量少。
二、化肥過量施用對土壤和農產品的影響
1.養分吸收利用率低 ,惡化土壤性狀在農田大量施用單元素化肥,其養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鉀等一些化學物質易被土壤固定,形成各種化學鹽分,在土壤中積累,造成土壤養分結構失調,物理性狀變差,部分地塊有害金屬和有害病菌超標,導致土壤性狀惡化。
2.農產品品質下降偏施某種化肥,導致作物營養失調,體內部分物質轉化合成受阻,造成農產品品質降低,如現在的瓜果吃起來不甜,蔬菜吃起來不香,并且容易腐爛,不能存放,其原因都是超標施化肥。
3.農業面源污染嚴重由于施入過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養分等物質被雨水和農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區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呈富營養化,導致地下水不好喝,部分河流、水庫內的魚蝦常發生死亡的現象。
4.投入產出不成比例一是受耕作栽培水平、作物需肥量等因素所限,作物不能獲得很高的產量;二是由于過多地施用單一性的幾種肥料,造成營養不平衡,養分失調,只增加成本不增加產量,并造成了低品質的農產品不易銷售或價格偏低等,給農民帶來了損失。
三、實現化肥零增長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建議與措施
1.提高化肥的利用率,確定最適化肥施用量
(1)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即首先測出土壤里主要元素的含量,然后根據農作物所需養分,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需多少施多少,避免浪費。與常規施肥相比,測土配方施肥能使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單產增加6~10%,畝節本增效30元以上;經濟作物增收效果更為明顯,畝節本增效70元以上。據農業部門統計,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區一般每畝減少不合理施肥量1~2公斤(折純氮)。截至2013年,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全縣累計減少不合理施肥 0.31萬噸,減少氮、磷流失6~30%,實現了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雙節約。
(2)推廣緩控釋肥所謂緩控釋肥是指肥料養分釋放速率緩慢,釋放期較長,在作物的整個生長期都可以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一種新型肥料。經過多年示范推廣,緩控釋肥在節肥、增產、增效等方面效果十分顯著。與農民常用的化肥相比,緩控釋肥平均增產10%,最高達到40%以上,經濟效益也得到提高,平均每畝增收達11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230元。
(3)增加水溶肥施用面積水溶肥是一種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素復合肥料。與傳統的過磷酸鈣、磷銨、造粒復合肥等品種相比,水溶肥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實現水肥同施,以水帶肥,水肥一體化,達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果。其有效吸收率高出普通化肥1倍多,達到80~90%。挪威知名肥料專家莫蘭博士就說,中國水澆地面積全球第二,肥料使用量全球第一,提高水和肥料利用率的任務非常艱巨。美國肥料利用率在上世紀60年代發生飛躍式上升,原因就在于水溶肥的大面積推廣。
(4)確定最適化肥施用量合理施肥達到增產和減少污染的目的,目前的施肥量都是依據邊際效益原則,即達到最高產量時的施肥量為最佳施肥量。這種施肥方法只考慮產量沒有考慮肥料的流失和對大氣環境的污染,根據作者基層多年實踐,從效益最大化出發,必須考慮農產品品質和對大氣污染多重因素,完全可以不采用最大施肥量,在最大收獲量前這個范圍是很寬泛的。
2.增加有機肥的投入,合理利用秸桿和畜禽糞便
我縣有豐富的秸稈資源,每畝秸桿覆蓋和還田若達到150-250公斤,這樣既增加了有機質肥料又減少了焚燒秸稈帶來的大氣污染和森林防火風險;第二,加大畜禽糞便的開發利用,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此同時開展有機肥施用效果監測。一是土壤理化性狀變化情況監測。為了解有機肥施用對土壤理化性狀及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和縣土肥站一道將在試點對象有機肥施用和單純化肥施用區域前后的土壤進行樣品采集與分析,建立土壤理化性狀變化數據庫,同時采集分析植株葉片或果實樣品,了解有機肥施用和單純化肥施用對農產品品質的影響,以此分析判斷有機肥施用效果,為來年開展有機肥施用實現化肥零增長提供科學依據;二是有機肥施用效果監測。建立施用有機肥和單純施用無機肥的對比試驗田,觀測了解兩者對作物植株、果實外觀的影響以及果實的品質改善情況。
3.加大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的培訓力度。
4.加強農田綜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