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君
摘要:聲樂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歌唱者在學習歌唱技藝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敗。歌唱者應具備良好的歌唱心理來應對這些困難與挫敗,否則,學習聲樂的道路就有可能半途而廢。筆者作為一名聲樂學習者,深知歌唱心理對于歌唱表演的重要性,故從六個方面分析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歌唱心理,總結出一些自己意見與建議,望對廣大聲樂學習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歌唱者 歌唱心理 歌唱技藝 良性循環
一、正確認知聲樂學習的過程
首先,歌唱者應該明確聲樂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進步的過程不是直線上升的,中途難免會遇到挫敗,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去承受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就會慢慢喪失斗志,最終半途而廢。歌唱的技能需要不斷地反復地訓練,才能逐漸掌握,并且在前進一段之后,往往需要有一段時間的鞏固調整,這段時期實際上就是讓身體的各部分機能適應和習慣于這種改變,等到基本能夠掌控這種改變或者說開口就能有正確的狀態時,才是進入下一個階段的最佳時機;另外,歌唱者需要認識到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人的聲帶會隨著年齡的改變而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很多時候歌唱者會發現以前不能唱的作品現在能夠唱了,一些沒有刻意去解決的聲音問題反而不怎么是問題了,這其中除開日積月累的練習外,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的聲帶在變化。這種變化通常是由弱到強再到弱,它跟我們年齡緊密相關。我們通常說的歌唱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或指某某歌唱家正處在他歌唱事業的黃金時期,實際上就是指這一時期無論是歌唱技術還是聲帶都處在最強勁的時期。并且,人的聲帶是越鍛煉越強韌的,這就如同一個原本體質較弱的人通過后天長期加強體質的鍛煉使身體變得強壯起來一樣。因此,學習聲樂者除了摸索歌唱技藝外,對自身的客觀條件也應有正確的認識,否則在遇到一些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時候會陷入迷惘,甚至導致最終放棄。總之,學習聲樂的過程是階段性的。歌唱者應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相反若急于求成,其結果將是“欲速則不達”,也必然導致歌唱心理的受損。邁向成功的道路總是一步步實現的,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就是在正規學習聲樂九年之后才一舉成名的。筆者相信,有了這些認識,學習聲樂者便能踏實而穩定地前進,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建立起來了。
二、正確認識自身的客觀條件,學會“拒絕”
學習聲樂的人都想唱好,并希望得到聽眾的認可與贊賞。有的還渴望自己的歌聲有一天能唱出心中最崇拜的歌唱家一樣的效果,但往往事與愿違。歌唱者能否從實際出發,了解和認識自身聲音的狀況,對其聲樂學習的進展有很大影響。如果不了解,做法又不切合實際,對聲樂發展規律也不能掌握,盲目地學習,聲音就很難進步。
歌唱者首先應具備一雙敏銳的耳朵。平時應多聽優秀的歌唱家演唱,從他們的聲音里面發覺和總結一些歌唱的方法、技術的處理及音樂、情感的處理等。并且歌唱者要有為自己的聲音做記錄的習慣,通過錄音下來聽到的聲音和歌唱者自己歌唱聽到的聲音在聽覺感受上是全然不同的。前者是客觀聽覺,后者是主觀聽覺,而通常人們對音樂的感受和評價主要都是來自于客觀聽覺。因此,通過錄音記錄下來的聲音是歌唱者檢驗自己聲音的有效方法和正確途徑。另外,有的學生自身聲音性質、音色是高聲部,但高音一時練不好,或暫時唱不上去,就認為自己是“中音”聲部,便壓住喉頭在中低聲區擴大音量,以求得“中音音色”。由于聲部鑒定不正確,必然導致錯誤的發聲,越唱越糟,致使高音更加上不去。聲部取決于音色、音量、音域等,而不是取決于一個人能唱的音有多高。音域通過訓練可得到發展,而音色是一個人特有的。在沒有確定聲部以前,不要因為高音上不去,就把自己定位為中、低聲部。更加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偏好去定聲部,聲部一旦定錯必然會導致聲樂學習和歌唱心理的受損。歌唱者應根據自身聲音的特點、音域、聲部等因素來選擇適合自己演唱的作品。著名當紅女高音歌唱家安吉拉·喬治烏在接受采訪時說到“作為歌者,聲音是我們的‘立命之本,我把它稱作‘上帝的禮物。長久以來,我保養嗓子的第一秘訣就是‘懂得拒絕。在我印象中,我說‘不的次數是‘好的兩倍,這也就意味著我對演出版本、合作對象等的選擇會非常苛刻,寧缺毋濫也就是這個道理。”從這段話我們能看出,認清自己嗓音的條件和懂得適時的“拒絕”對于一個歌唱者是多么的重要。
三、正視緊張,用享受的心理對待表演
歌唱中的緊張心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總體上概括起來體現在技術、個性、生理以及外部環境等。調控歌唱中的緊張心理,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在聲音訓練或演唱時,全身放松,但不是松懈;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不緊張。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狀態下,全身的肌肉與神經才不會僵硬,才能使與歌唱有關的肌肉處在平靜自然的狀態中,這是取得好的表演效果的前提。很多歌唱者總是會在演唱前腦子里想很多,會想唱不好怎么辦,多丟臉;畏懼某個高音或是某個地方技術處理不夠完善等,倘若再遇到一些不利于歌唱的外部客觀因素,那后果可能會很可怕,它將直接影響到歌唱者接下來的表演。換句話說:還沒唱思想上就先被這些主觀的、客觀的因素打敗了。我們在歌唱時應充滿自信、愉快、坦然,做到全情投入,頭腦里不要總是想到技術的問題。要相信技術方法的提高是階段性的,它需要時間的累積,歌唱者要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在選擇演唱的作品時應根據現階段的嗓音技術狀況而定。選擇自己擅長的、熟悉的、能夠駕馭的作品能很大程度上減輕歌唱者的心理負擔,這樣緊張的心理也容易消除。因此,作為一個歌唱者思想上和心理上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準備,要經得起困難與挫折。
四、扎實的基本功和完善的歌唱技術是自信心的保障
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出的成功主要在于平時長期地勤學苦練和不斷地積累演出經驗而獲得。加之對譜面上的一切(音準、節奏、歌詞、表情符號等)在平時就做得十分精確,并且非常熟練,上臺時才能自信且沒有負擔,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內容的表現當中。而每一次演出的成功會不斷增強歌唱者的自信,所謂“越戰越勇”“藝高人膽大”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平時練就過硬的本領,臺上才能從容自若。歌唱者在這個不斷提升和積累的過程當中,歌唱心理得到了鍛煉,并且與其他歌唱要素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五、對歌唱的熱愛是聲樂表演者保持良好歌唱狀態與心理的內在驅動力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搞藝術一定要純粹”。對于一個歌唱者來說,如果歌唱不是出于愛好,而是出于功利或者是帶著別的什么目的,那么這個人一定不會成為這行里面的“高、精、尖”。因為一個熱愛歌唱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會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對于不足,他一定是盡可能的去完善,因此,為了不斷的提升和完善歌唱技藝,他必然會時刻讓自己保持在一個良好的歌唱狀態,這包括他的身體素質、嗓音狀況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這樣他才能保證自己不斷前進的步伐。由于熱愛,才會想精益求精,而良好的歌唱狀態與歌唱心理是歌唱技藝提升的必要前提和保證。因此,筆者認為對歌唱本身的熱愛正是歌唱者保持這種良性循環的內在驅動力。
六、良好的身體素質至關重要
筆者相信對于一個學習聲樂的人來說,歌唱就如同一項體育運動。在音樂廳中,一個優秀的歌唱者可以不借助任何聲音設備的情況下把聲音傳遍全場,這是一名優秀的歌唱者應該具備的能力。作為一名聲樂學習者,多年來筆者深知想把優美的聲音傳遍全場的難度與重要性。歌唱方法必須要正確熟練,聲音一定是經過腹腔、胸腔、咽腔的加工與處理后而發出的共鳴,是身體各部分機能的共同作用。因為只有這樣聲音才結實、飽滿,才能傳遍全場。若單靠嗓音是遠遠不夠的,不僅方法錯誤,而且對歌唱者來說是極其有害的。由此可見,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體魄對于一個歌唱者是多么的重要。要知道一個頂級的歌唱大師極少會受到技術上的困擾,到最后困擾他的只會是他的身體。并且,學習聲樂者到達一定程度之后會發現,比拼到最后拼的就是天賦和身體素質。如果說天賦是上天賜予的無法改變,那么身體則是自己的,它是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和維護被歌唱者掌控的。所以,無論如何,身體對于一個歌唱者都是至關重要的。
多年的聲樂學習使筆者認識到,一副好的嗓音對歌唱來說固然重要,但若是缺乏良好的歌唱心理,再好的嗓音也沒有辦法表現出來。歌唱者在探索聲樂的這條道路上,一定要為自己構建一個良好的歌唱心理,并且讓這種良好的歌唱心理與其他歌唱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樣,歌唱者才能循序漸進的提升歌唱技藝,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學習聲樂的無窮樂趣。
參考文獻: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2]趙梅伯.唱歌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3]鄒本初.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