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力教學作為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整個英語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高效、充分運用英語知識的重要前提。本文提出了元認知策略的概念,淺析了如何將元認知策略運用于英語聽力教學,從而提升教師聽力教學效率和學生聽力學習效果。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英語;聽力教學;應用
一、元認知策略的概念
元認知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Flavell提出來的。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關于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它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即對認知過程的知識、觀念的認知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簡言之,元認知可概括為對知識的認知與對行為的調節。
二、元認知策略的分類
1.計劃策略
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與任務、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瀏覽待聽或待閱讀材料并對材料做出預測,產生待回答問題等。也就是說,學生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教師為他們的學習做出安排。
2.監控策略
監控策略包括在閱讀或聽聽力時對自己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加以跟蹤;是否理解了閱讀或聽力材料內容;寫作中所寫文章有沒有偏離要求或主題;考試時監測自己的速度、時間及做題方法。這些策略使學習者明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及理解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找出來加以修改。
3.調節策略
調節策略能幫助學生矯正他們的學習行為,使他們補救理解上的不足。例如,在考試時遇到較難的題目直接跳過,先做簡單的會做的;在閱讀較難材料時放慢速度或重復閱讀;測驗前復習不熟悉的知識點;聽力中遇到不熟悉或沒聽懂的詞匯時不去琢磨糾結,繼續聽完理解全文大意等等。
三、元認知策略在聽力教學中的運用
1.宏觀層面
(一)培養學生的元認知意識
教師自己首先應明白,良好的元認知知識能夠彌補學生一般能力傾向的不足,促進其語言學習。但并非所有的學生都具有元認知意識,元認知意識是在不斷地學習、培養和強化中獲得的。要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首先要提高學生幾個方面的意識性——清晰了解聽力任務的意識性;掌握聽力材料特點的意識性;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性;把握自己學習特點的意識性;對聽力過程進行自我調節的意識性。
(二)運用元認知活動增加學生的元認知體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置一些元認知活動來豐富和鞏固學生元認知知識,增加學生元認知體驗。例如,在聽一段關于打電話的材料前,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親自演示自己與朋友打電話的過程,讓學生猜測談話內容及目的;聽力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不去糾結一些難懂詞匯,直接跳過,抓關鍵詞從而理解篇章大意。同時也要善于發現問題,必要時還可以展開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在聽力材料聽完后,不能只注重與學生對答案。相反,教師要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聽力過程及效果進行反思評價。
2.微觀層面
Underwood將聽力課分為聽前、聽中、聽后三個階段。
3.聽前策略
聽前階段是指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利用學生先前已有知識激活相關圖式,整合新舊知識從而有效促進聽力理解。因而,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問一些與聽力材料相關的問題)等方式幫助學生熟悉材料主題及背景;做好相應的詞匯準備工作等來加強學生預測能力。
4.聽中策略
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元認知策略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監控自己的聽力過程而采取的策略。例如,學生可以監控自己在聽力過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聽力過程中;監控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材料內容;監控自己的聽力習慣等等。運用元認知策略來監控聽力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在聽聽力注意力不集中時努力消除雜念;此外,教師在選材時應貼近學生主體,激發學生興趣,使聽力理解變得更加容易;
5.聽后策略
在聽后階段,學生應能在完成聽力任務后對聽力的效果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區分難點與不足,并分步驟、有計劃地加強訓練,這就是有效聽者所做的自我評價。
聽力教學固然是英語教學活動中的重難點,但是將元認知策略運用于其中后聽力教學效率和效果都會得到顯著提升。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未來的研究者應在此基礎上豐富聽前、聽中、聽后策略,從而使元認知與聽力教學更加有效地結合起來,促進教學。
【參考文獻】
[1]韓菊紅,元認知策略在大學聽力教學中的運用專業教學研究
[2]喬平,元認知與聽力教學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7)
[3]楊善江,元認知策略在高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5)
[4]周敏,元認知策略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4(1)作者簡介:甘艷麗(1993—03—04),女,漢族,四川資陽,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四川省成都市,研究方向:外語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