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進
我榮幸地參加了由銅仁市教育局教科所組織的蘇州專家關于高考備考的報告。聽了馬建興教研員的微專題高考復習課,很受啟發,現談幾點關于微專題復習備考的感受或思考。
一、微專題復習,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高考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鞏固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提升解題能力。重點在于緊扣教材,強化基礎,適當拓展,提升能力。大部分教師都是按照教材順序,逐章逐節進行“地毯式”的復習,這種方式不會造成知識遺漏,教師容易把控課堂教學,但是,復習效果不佳。采用微專題進行第一輪備考復習,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要求教師必須非常熟悉教材,才可能對不同章節的內容融會貫通,合理劃分專題,并對相應知識點進行系統考慮和設計。(2)要求教師必須熟悉《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等,掌握不同知識點的層次要求,才可能大膽地取舍教材內容,進合理設計復習內容的難易程度。(3)要求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教學技巧,才可能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4)要求教師對教學對象了解,才可能合理設計適當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5)要求教師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總結得失,對學生未掌握的部分或遺漏的知識點等進行合理的彌補。
二、微專題復習,對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
著名教育專家周一貫說:“教師與學生課堂溝通的紐帶和橋梁是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與對話,而關鍵在教師的耐心傾聽。”要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微專題復習對學生也提出了較高要求:(1)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堂上才可能實現教師與學生有效的交流溝通。(2)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獨立的思維習慣,隨著教師課堂設計的思路來思考問題。(3)要求學生具備高度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后能查漏補缺。(4)要求學生具備學習反思的能力,總結上課、習題、考試等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有效提問,增強學習效果。
三、微專題復習,是高考復習效果的“倍增器”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大部分教師第一輪是逐章逐節“炒現飯”式的復習,教師和學生都會產生審美疲勞,沒有新鮮感,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缺乏教學熱情。但是,微專題復習是構建以知識點為中心的知識網,然后,實現點面結合,構建系統的知識網絡,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微專題復習打破了教材順序,學生在視覺上有“新知識、新方法、新題型、新技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達到有效鞏固了基礎知識,拓展了知識,發展了思維。
四、微專題復習,是高考復習進度的“催化劑”
郭沫若說:“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高考復習就是要充分利用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得較大的提高。微專題復習注重知識拓展、結構優化、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能力提升為目的,采用專題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比常規的復習方式要節約時間,更能快速提高解題能力和應試能力。
總之,微專題復習是高考復習的一種有效方法,是一種設計創新、節約時間、課堂氛圍濃郁、教學效果提升顯著的復習方法,值得教師嘗試。
參考文獻:
裴光亞.高考復習的最后沖刺[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上半月高中,2006(0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