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月紅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強調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強調德育在各學科、在教育各環節的滲透。”可見,新課程改更加強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如何在生物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呢?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生物;教學;德育;滲透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建設和命運。但是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重智輕德的現象仍然存在,而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給教育工作者敲響警鐘,所以在青少年中大力開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貫徹以德治國的迫切需要。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強調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強調德育在各學科、在教育各環節的滲透。”[1]這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教師不僅要完成學科的教學任務,還要完成德育教育的重任。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找到德育教育的切入點,進行生物教學的德育滲透,是生物教師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就初中生物教學中針對德育滲透所做的探索和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學科切入法
有效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德育教育只有以知識為載體才具有巨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才能夠給予學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我在備教材的同時,備德育教育工作,著力尋找教材內容與德育教育相滲透的最佳結合點,盡力做到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融會貫通,使德育教育工作附著有物。如:我在講“我國的動物資源及保護”[2] 時,首先讓學生查閱我國的動物資源及保護方面的相關資料,在上課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當同學介紹我國珍稀動物——麋鹿之后,我提出“從麋鹿的消失到麋鹿的回歸,你有什么感受?”這一開放性問題,有的同學說:“麋鹿是我國特有的物種,我感到很自豪”;有的同學說:“保護生態環境很重要”;有的同學表示“對偷運者和八國聯軍入侵、屠殺和掠奪的憎恨”;有的同學還表示“只有祖國的強大,才有麋鹿的回歸”……于是我又因勢利導,繼續追問:“作為零零后的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同學都表示要努力學習,為建設強大的中國,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貢獻一份力量。在學生熱情被調動起來之后,我又號召學生動手制作一期以“保護篇”為主題的生物手抄報,既使學生知識和情感融合時附著有物,又培養了學生發散的思維模式。可見只有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情感引導法
一般來說,情感、信念支配道德行為,積極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構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針對初中學生情感特點,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和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在特設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熏陶。
在初中生中存在抽煙、酗酒和性無知的現象,嚴重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身體健康,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這方面,生物教師擁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例如針對學生“抽煙、酗酒”問題,我從生物學的角度讓學生觀察正常人的肺和吸煙人的肺、正常人的肝臟和酗酒人的肝臟之后,再講吸煙、酗酒的危害,讓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認識吸煙、酗酒的危害,更容易接受教育,從而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又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文化多樣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學生在性生理、性心理發展都有所提前,但是學生對性知識卻很模糊,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所以我在學生學習“人的生殖和發育”[2]時,抓住契機適時地給學生傳授性教育知識,破除了學生在性問題上的神秘感,改變了學生對性的無知與困惑。同時根據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發育時期,突如其來的生理、心理變化,使很多學生感到不知所措,面對這些問題我又開展了以“青春期衛生”為主題的知識講座,讓學生及時了解青春期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為其今后健康的生活和學習鋪平了道路。同時培養學生樹立珍惜自己、關愛他人、珍愛生命的思想意思。
三、實踐鍛煉法
初中生物教學,除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外,還可以在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實施德育教育。這樣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延伸。
例如在組織學生采集并制作動、植物標本活動中,學生真正走出課堂,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也體會到物種的多樣性,感受到人只是生物圈中的一員,理解了和諧發展的真諦,學會了尊重、關愛和珍惜。又如,在組織學生開展植物的種植活動中,一方面學生通過觀察,了解到植物的形態特性,以及生長的全過程,另一方面學生真正體會到農民的辛苦,理解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真諦。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在探索和研究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問題,只要我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就一定會走出一條適應新課改要求的成功之路,德育教育工作在各學科、在教育各環節滲透的目的就一定能實現。
參考文獻:
[1]《生物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劉恩山.《生物學》義務教育教科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